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都「不做金融」了

為何互聯網巨頭們都「不做金融」了

作者:雷鋒網

如果將2013年算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元年,到現在不過短短五年的時間內,整個行業的風向標卻已經經歷了多次變更:從最早的P2P到互聯網金融,隨著2015年監管收緊,Fintech的提法開始替代互聯網金融,繼而又衍生出Techfin的分支,而最近,「不做金融」的提法又被越來越多公司提起。

雷鋒網AI金融評論總結了部分這一領域的部分代表聲音:

樂信說:我們不做金融,不參與金融業務競爭,永遠做大家最好的合作夥伴。

京東金融說:我們的全部金融資產會轉讓給金融機構,從自營金融轉為服務B端金融機構。

螞蟻金服說:我們是TechFin,以後只做技術(Tech),幫助機構做好金融(Fin)。

百度金融說:我們不會謀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權,只會獲得必要的未來「試驗田」以驗證金融科技能力。

而騰訊一直沒有拆分金融業務,相關營收在財報中仍然被納入「其他業務」。

真的不做金融?

從這些表現來看,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演進走向似乎有點出乎意料:在座各位的金融業務體量已經不可小覷,手握的用戶數據和技術支撐一度讓人以為傳統金融機構搞不好就此要被拍死在沙灘上,關鍵詞從「互聯網金融」來到了「金融科技」,轉角卻變成了「不做金融」。

這種「轉彎」和低調自然不是突然出現,背後反映出的是,曾經想要「用科技顛覆金融」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遇到了他們在殺進這個行業時未曾預想到的「透明的天花板」。

表面上來看,這與對金融科技的監管逐步加碼有關:中央多次強調要持牌經營,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監管措施不僅具體到細分業務領域,如現金貸持續收緊,第三方支付「斷直連」,在宏觀層面上也將針對非傳統金融機構出台一系列管理辦法,如《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和《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牌照獲取方面,監管層的審批存續標準也愈發嚴格,像滴滴、美團這樣的企業同樣要斥巨資「曲線」拿牌。

巨頭們真的不做金融嗎?儘管京東金融和百度金融都表示,不會謀求金融全牌照,但金融業務目前仍在展開,京東金融不久前也剛傳出參股安聯財險的消息——「不做金融」,其實應該是不做不受監管的金融,不做法外之地的金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曾表示,「(互金巨頭)肯定想做金融業務,但當前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方案一方面就是監管他們,需要結合起來思考。」

現金為王 安全為王

為什麼金融科技會遇到「監管」的天花板?

從本質來看,金融的目的就是實現貨幣和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金融不直接創造價值,但金融最核心的職能在於效率,促進資金從效率低的行業向效率更高的行業流動,才能促進產業創新以及各種文明形態。

而任何創新都是有風險的——任何有效率的方法,都是經歷過無數次的創新嘗試得來,其中絕大多數失敗了,而少數在短期內似乎不錯的方法,也被更多試錯得出的更有效率的方法所取代。金融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創新者因為創新失敗而傾家蕩產的風險,從本質上,金融是鼓勵創新的,但這種鼓勵是基於將風險分散到一個很大的基數的基礎上達成的,才能保證少數人可以不計成本去試錯,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在金融領域的創新也是如此。金融歷史上的多次創新,無論是股票、期貨、期權等產品的設計,到整個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創新,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機制,將風險分配給出價最高的人,將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來使得最終的結果有一定的確定性,通過小步慢跑的方式來創新的。而一旦金融領域創新的步子太大,則會出現風險的分子過大,無法被上述「很大的基數」的分母所承擔,這一輪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風險過於集中造成的。因此,隨著新的金融創新規模的不斷擴大,監管勢在必行。

換言之,在金融的秩序中,永遠都是現金為王、安全為王。

從金融科技公司所創造的資金流動也說明了這一點:金融科技巨頭的各項創新金融業務的資產,在證券化之後被體量更大、更強調安全性的投資者、基金、銀行等逐層認購,達到了風險的逐步分散。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中,作為「分子」的互聯網公司做金融最強的優勢就在於演算法、技術和數據,作為「分母」的金融機構最強的優勢在於資金的規模和成本,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從「技術」進入「金融」是以己之短逆流而上,也容易導致一系列的動作變形。

金融創新者的一次集體反思

雷鋒網認為,「不做金融」更多程度上代表的是金融領域創新者們的一次集體反思:在金融強監管的大趨勢下,不光會有一批非持牌機構和監管套利機構失去生存空間,金融科技領域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初創企業們,未來都會面臨更多的金融業務限制,於是發揮自身科技公司的優勢,利用流量和技術賺金融的錢,以「合作者」而非「競爭者」的姿態出現,更有利於長遠發展。

在本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就強調,京東金融要做的是做科技型產品服務,即B2B2C模式,幫助金融機構做相關運營。

百度高級副總裁兼百度金融負責人朱光也在博鰲表示,百度金融並不會謀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權,只會獲得必要的未來「試驗田」以驗證金融科技能力。早在2016年的百度世界大會·金融科技分論壇上,朱光就透露,希望通過開放合作兩種方式,輸出金融科技。

而螞蟻金服在2017年初就自我定位為一個科技公司,將自身定位為TechFin,以後只做技術(Tech),幫助機構做好金融(Fin)。

由此可見,集體轉型平台化,強調科技出身,弱化金融色彩,就是選擇方向之一。

螞蟻金服CTO程立的發言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這種選擇的意義:

Fintech是用技術讓金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本質上還是金融公司。

而Techfin則本質上變成了一家技術公司,要用技術去驅動或賦能金融機構。

這意味著第一要專註於技術,第二要更加開放地去服務於金融機構的合作夥伴,同時用技術為先的方式來解決商業的問題,而金融的方法則更多是包裝和拆分,技術則是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從「Fintech」到「Techfin」,看起來只是「蛋炒飯」和「飯炒蛋」的區別,但對互聯網公司來說,不僅可以更專註於自己的優勢領域,更讓這些巨頭們從金融之外,看到用科技金融手段改變其他行業、做出更大的蛋糕的可能——在螞蟻金服、百度金融等巨頭都在考慮分拆的背景下,這樣的思路有望為這些單飛的金融科技公司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銀行們怎麼辦?

這種轉型做平台輸出技術、賦能金融行業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去年BATJ與傳統銀行們的「聯姻潮」:

百度和農業銀行達成戰略合作,打造農行金融大腦;

阿里為廣發銀行提供ET金融大腦這一解決方案,並為南京銀行、浙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等提供雲計算、智能演算法等技術;

騰訊與中國銀行成立聯合實驗室,與招商銀行成立安全反欺詐實驗室,與中信銀行、杭州銀行達成金融科技深化業務合作協議和金融科技創新聯盟;

京東與工商銀行啟動全面合作,推出「工銀小白」數字銀行;與光大銀行、江蘇銀行、大連銀行、浦發銀行和北京銀行都簽下戰略合作。

BAT都已經有自己的銀行牌照,為什麼還要「牽手」傳統銀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銀行的資金優勢,而商業銀行看中互聯網巨頭的流量、場景和技術優勢,雙方各取所需。

雷鋒網注意到,銀行們並沒有枯坐荒島,等著科技公司們前來搭救。

以招商銀行為例,其年報明確指出,未來三到五年招商銀行都將金融科技變革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舉全行之力打造「金融科技銀行」,深化「輕型銀行」戰略。據了解,招商銀行將推動全行金融科技基礎能力提升。在基礎設施、業務敏捷發展、創新孵化平台方面加大投入,不斷提升銀行金融科技能力。

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道,招商銀行業務經營遵循「網路化、數據化、智能化」的三步走戰略。而在未來,招商銀行稱,改行將實施「移動優先」策略,以實現零售App月活躍客戶超4,500萬為目標,提高智能化營銷、智能風控能力。

中大型銀行們的技術和資金基礎同樣不弱,又更具備合規優勢,一旦轉變發展觀念、確定轉型方向,未來實現業務超車也絕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周剛宣布成立建信金融科技的建設銀行,就是個正在加速反撲的例子。本月建行就先後在上海和深圳推出「無人銀行」,加速智慧金融布局;無感支付、刷臉支付等多種應用也相繼上線。

而在細分業務領域,以現金貸業務一項為例,其2017年主推的「快貸」產品,全年新增貸款餘額1274.64億元——這樣的表現並不遜於微眾銀行和螞蟻借唄,更是秒殺所有其他現金貸平台。?

董事長田國立在其2017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近些年來傳統銀行一直備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現在我們可以說,老銀行也要顛覆它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米畫師獲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米哈游出資
德施曼獲紅星美凱龍好太太等過億元聯合投資

TAG: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