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在本書之中的一章「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1)讓我頗受感觸。文中說孩子的活動過程可用個曲線圖來表示。在紙上畫一條平行線,表示孩子在處於休息狀態,平行線以上表示有紀律的活動,平行線以下代表隨意亂玩、沒有規律的活動,而曲線的方向則表示時間的長短。兒童之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當孩子進入教室後,通常先安靜一會,接著才開始找事情做。因此,曲線是先往上,畫到代表有規律的活動部分。然後孩子玩累了,活動開始變得有點混亂,這時候曲線會畫到平行線以下一直下降到其活動沒有規律的部分。接下來,孩子會換一項新的活動,曲線圖又會再一次往上升到有活動規律的地方,等到玩的不想玩時又會跌倒平行線以下。(2)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地;如果老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老師只有在等到孩子找到自己心智深處尚未被發現的潛能時,孩子焦躁不安的心情才得以平息。

現代教育背景下的兒童,往往失去了本身屬於他們的時間與自由,大人們對於孩子的一些「專制」與「越權」,使得孩子不得不「被逼」著去做自己不喜歡甚至討厭做的事情,只是為了達到家長的虛榮心。家長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必須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才能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樣做恰恰違背了孩子發展的程序和心理,蒙台梭利認為:孩子6歲前,其成長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信息環境,讓孩子接收積極信號。在6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並不會因為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自由到極致,他就變得自律與順從。孩子在一個充分自由與愛的環境里,認知的是真理,而不是畏懼強權,迷失真正的自我。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幸福。

具體來說,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呢?

首先,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一定要改變自己想要駕馭孩子的想法,同時要把孩子的一言一行認為是有原因的行為。現在家庭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家長們總在思考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忽略了一點,自己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孩子就是一面折射自己的鏡子,你在孩子面前是什麼樣子,孩子將毫無保留的將你的樣子在同伴或他人面前折射出來。老師亦是如此,在幼兒面前的一舉一動也會全部在家長面前折射出來。幼兒很愛模仿,家長、老師正是他們願意模仿的對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老師不僅僅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教育,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讓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在愛和自由里健康成長的孩子。

其次,給幼兒犯錯的自由空間。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東西,有的家長見情況便會不問青紅皂白的批評孩子,一味的指責他,會讓他覺得自己要小心翼翼的做事,要提起心來做事,而且不能犯錯,一旦犯錯就會遭到家人的批評。這樣,孩子一直生活在提心弔膽中,他便失去了犯錯的自由。孩子難免會犯錯,即使是大人,誰能保證自己不犯錯呢?作為家長和教師,我們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告訴他應該怎樣解決自己犯下的錯,在今後怎樣避免再發生類似的錯誤,這樣,孩子的內心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孩子不再自卑,也有了自由。

最後,我覺得真正的愛應該是無私的、包容的、源源不斷的,而愛的發展軌道就是孩子必須擁有自由,這個自由是心靈、行動、空間和時間的自由。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孩子雖然小,但他也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的,我們應該尊重他給他自由的權利,讓孩子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主人。

我認為「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僅是針對幼兒的教育觀念,而且同樣適用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

曾經看過一篇小故事,說的是一個村子裡跑來一匹馬。善良的村民想把馬送到原來的主人那裡,可是馬兒不會說話,大家想了很多的方法,也沒有達到目的,這時一個村民說:讓我來試一試。後來馬兒回到了主人的身邊。村民們很驚奇,問那個人用了什麼方法?這個人說:其實很簡單。我鬆開它的韁繩,讓它在前面走,我在後面陪著。當馬兒餓了的時候,停下來讓它吃草;當馬兒渴了的時候,讓它去喝水;當馬兒走到危險的地方時,我輕拉韁繩,把它牽引到大路上來,然後鬆開韁繩,繼續讓它自己前行,就這樣,馬兒自己找到了家。看似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卻折射出一些道理。只有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才能達到你最終想要的目的,而這個方式便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大多數的父母都有這樣的一個特性,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家長為孩子所作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從生活照顧到學習安排、人際交往,都替孩子想好、安排好,惟恐孩子自己做不好、出問題。在家長面前,孩子沒有獨立的思維空間和個性表達,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雖然這本身也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可是有的時候孩子像馬兒一樣,並不會告訴我們他們真正的需要,不管父母給自己的東西合不合適,他們能做的就是無條件的接受。時間久了,有的孩子就開始對抗家長,造成家庭關係緊張。

教育孩子如同種莊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給孩子什麼樣的成長環境,用什麼樣的方式教育他,最後他就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家長自身和自己的原生家庭關係就不是很好,那麼不要希望自己能培養出一個孝子。如果家長張嘴閉嘴就是抱怨和指責,不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如果家長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青少年時期孩子的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必須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自己所走的每一步負責。每走一步,自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認真設定目標,去努力實現。

對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對於家長來說,應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規劃自己成長中的每一步並適當監督提醒。引導孩子學會去規劃自己,制定成長計劃,確立起資源意識,積極地運用好老師、同學、家長這些資源,為自己的成長服務,培養和提高自主發展的能力。可是畢竟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還很不成熟,有時會好高騖遠,難切實際;有時會隨風搖擺,目標飄移,不夠專心。家長的監督提醒還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家長也要注意疏導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想點子、出主意,引導孩子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孩子自己確實難以解決、需要家長幫助的時候,家長要出面助孩子一臂之力。這樣,不僅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自主發展,又不至於放縱不管。

其次,對於老師來說,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教師需要了解學生最真切的需要,從學生個體出發,考慮個體的發展需要,因材施教。在課堂互動中,發揮集體的力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流動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過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多向交流達到真正的互動課堂。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發起了挑戰:從知識的呈現、情景的設置、活動的編排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不會失去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和學生們一起成長,共同收穫學習的快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是學生的「僕人」。教師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的,只有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蒙台梭利在《發現孩子》中說:「我們應該儘可能地根據孩子的天性來讓他發展,這樣孩子才能茁壯地成長。而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日後的成就將比我們期待的還要大。」(3)我想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不管是用於幼兒時期還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愛孩子,就讓孩子成長成自己,不帶著父母的未完成的心愿,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父母自己的心愿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和孩子無關。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真正的成為自己的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箏天涯心 的精彩文章:

TAG:風箏天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