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非暴力溝通——沒有完美的溝通技巧

非暴力溝通——沒有完美的溝通技巧

春光無限好,一起去讀書

兩周一次理學院讀書會正在繼續進行

歡迎加入我們

你可以聯繫我們的編輯並且留下你的聯繫方式

本期我們討論的這本書是

《非暴力溝通》

簡介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他是卡爾羅傑斯的學生,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他以這本書其極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原則和方法而聞名,不僅教會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

空白

溝通是什麼?

有些人說,是為了交換信息

那麼交換信息的目的又是什麼?

從交代一件事到表達一種情緒

從彼此分享經歷到靈魂相互碰撞

溝通是一種工具

他和其他所有工具一樣

可以促進彼此的情感

也可以讓兩個人從此決裂

非暴力溝通又是什麼?

小時候父母不加解釋的一句

「大人的事小孩子別管」

因為一件事沒做好而聽到的那句

「真笨,你什麼都做不好」

當你和你的朋友有爭論時聽到

「你都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步入中年時,妻子對丈夫說

「整天忙忙忙

孩子的事都是我在操心」

我想你的身邊一定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每次,我們並不會因為聽到了這樣的言辭就倍感內疚,做出改變。相反,我們會覺得這樣的表述讓我們覺得更加的疲憊與憤怒。這就是我們要見到的溝通的效果嗎?

馬歇爾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觀察事件,表達感受,表達需要,發出請求

向上滑動閱覽

有人說,我可以做出改變,但是我身邊的人,我的長輩他們也許今後仍然會用同樣的溝通方式對待我們。是的。我們無法去改變他人的表述方式,但是我們可以捕捉到他們的觀察視角,他們的情緒體驗,他們的真正的需求,當你做到這一步的時候,會有很多人願意和你分享。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那位站在你對面的人的。

就算純粹理性的分析也不能讓已經發生的事情退回原點。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是一個「非完全理性人」。馬歇爾讓我們正確的了解自己需要,並且強調錶達我們的憤怒,因為憤怒是最難共情的情感。

非暴力溝通是我們需要的,但並不是每次都需要。它有自己適合的場合。有些朋友之間的溝通甚至已經超越了「非暴力」,他們的對話讓彼此愉悅,那又是另外一種境界。

很多時候對話本身並不是真的去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是傳遞一種情緒。亦或者,溝通本身就是一種需求,這種時候再套用「非暴力」的四個步驟,你的朋友一定會覺得你不自然,這反而會阻礙你們的溝通。

然而,當你真的是要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去溝通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作為參考。

我們無法確定一種溝通方式的好與壞,詳細的內容還是僅僅只有讀者自己讀過之後才會有屬於自己的感受。

當然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諸位也請各取所需

我們不是為了改變你的想法

而只是告訴你

這個世界還有另外一個樣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理心聲 的精彩文章:

怎麼能少了書和電影

TAG:浙理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