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姿勢】這10個中文小知識,你知道幾個?第一個就震驚了…

【姿勢】這10個中文小知識,你知道幾個?第一個就震驚了…

原標題:【姿勢】這10個中文小知識,你知道幾個?第一個就震驚了…


漢字,


是根植於每一個中國人內心的文字。


作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每年4月20日被聯合國定為

「聯合國中文語言日」。



在今天這個有些特殊的日子,


北青菌跟大家普及幾個中文小知識。


1、「葷」其實不是肉?


大多數人認為「葷」與肉有關,應該是肉月旁,可這個字為什麼從草字頭呢?原來這個「葷」字不是指葷腥,而是指葷辛。


「葷辛」指像蔥、姜、蒜、韭菜那些味道比較大的植物的辛辣味。後來為什麼「葷」又指肉類了呢?因為做肉類的時候,可能會需要去除腥味,這時候必須放進一些有辛辣味的植物,也就是「葷」,它往往和肉類結合在一起,是烹飪伴侶,所以就有了「葷腥」這個詞。



2、皇帝的女婿為什麼叫駙馬?


漢武帝時設「駙馬都尉」一職,「駙」原寫作「副」,指駕車的副手。

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做了駙馬都尉,他恰巧又是魏王的女婿。之後,西晉的杜預娶了晉宣帝的女兒安陸公主,王濟則娶了晉文帝的女兒常山公主,而且他倆都被授駙馬都尉。於是,後來,帝王的女婿被封駙馬都尉便成了慣例,這個官職變成一個榮譽稱號,簡稱「駙馬」。


3、「巾幗」是什麼?


巾幗是古代婦女佩戴的頭巾和髮飾,後借指婦女。鬚眉指鬍鬚和眉毛,借指男子。「巾幗不讓鬚眉」意思是說女人不比男人差。


其實古代的女子是沒有眉毛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古代的女子會把眉毛去掉,然後畫一個眉毛,因為畫出來的眉毛更淡、更細。卓文君畫的眉毛非常漂亮,在當時是一種時尚,叫作「遠山眉」。


4、古代入學典禮為啥叫「入泮(pàn)」?


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叫做「入泮」。「泮」本是古代天子與諸侯舉行宴會時的宮殿,它本有統一的建築樣式:西南為水,東北為牆,一半有水,一半無水,故寫為「泮」。


後來,西周將其作為王室學宮,所以泮宮就成了最高學府的代言。儒家崇周禮,所以古代的學校門前都有個半圓形的泮池。據《禮記》記載,「入泮」則成為古代學生入學前正衣冠、拜筆、過泮池等一系列禮儀代稱。


5、作揖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我們看電視劇中好多「揖讓」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揖讓」應該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一定不能是右手在上。


6、社稷到底是什麼?


「社稷」是指國家,「社」指土地神,「稷」指農作物之神后稷。


7、古代的鮑魚是我們知道的那種「鮑魚」嗎?


大多數人會把「鮑魚之肆」的「鮑魚」當作吃的鮑魚,其實不是。


「鮑魚之肆」的「鮑魚」指的是一種腌制的魚。秦始皇去世後,曾經秘不發喪,為了不讓人察覺,就給他的車上放了很多的鮑魚,以掩飾屍體的腐味。


8、縞衣綦巾是什麼?古代衣服顏色有啥講究?


縞衣:白色的絹制衣服。綦巾:淺綠色的圍裙。「縞衣綦巾」是古代女子所穿的衣服,也可用來指代意中人。


在古代衣服的顏色跟人的級別、身份有很大關係。一般人穿著用葛織成布做成的葛衣葛巾,不上色。所以凡是衣服有顏色的,其實說明都是有身份的人。絲織物要染色的話,雖然古代都是用天然的染料,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要貴一些的。


再有,顏色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象徵著階級地位,不能亂用。


9、「庠序」是什麼意思?

庠和序是商、周兩個朝代各自對學校的說法,後來合起來叫「庠序」,泛指學校。而在更早的夏朝,學校就稱作「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從遠古到先秦時代,庠和序有時候還指「養老院」或「敬老院」。可見我們祖先對教育後輩和孝敬長輩同等重視。



10、「血脈噴張」是錯誤的說法


「血脈僨張」的「僨」意為「奮」,就是亢奮膨脹的意思。除了血脈僨張之外,還可以組詞為「人心僨張」。


有人把「血脈僨張」誤寫成「血脈噴張」,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人的血管在亢奮狀態下可能膨脹,但絕不會噴發。



編選|王子軒

來源|中國新聞網(ID:cns20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搓衣板跪定了!男子一心趕路,把老婆忘在服務區…
關於修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剛剛結束的全國人大新聞發布會這樣回應

TAG: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