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時代真的來了?

自動駕駛時代真的來了?

智能駕駛公交系統在深圳首發試運行。新華社發

智能網聯汽車通常也被稱為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汽車

什麼是自動駕駛汽車?

權威部門近日做出了明確定義,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日前聯合印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試行)》,智能網聯汽車是指搭載先進的車載感測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並融合現代通信與網路技術,實現車與X(人、車、路、雲端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複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並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通常也被稱為智能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包括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

有條件自動駕駛是指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根據系統請求,駕駛人需要提供適當的干預;

高度自動駕駛是指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特定環境下系統會向駕駛人提出響應請求,駕駛人可以對系統請求不進行響應;

完全自動駕駛是指系統可以完成駕駛人能夠完成的所有道路環境下的操作,不需要駕駛人介入。

智能汽車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向

駕車上班、購物、送孩子上學……在歐洲,一些志願者家庭參加了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的測試。對行駛狀況的監測,將給汽車工程師提供高價值的真實道路測試數據,幫助完善自動駕駛技術。

在國內,上海、北京近期開始發放國內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許可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技術,參與測試的企業將通過道路測試來不斷驗證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度。

專家介紹,從自動化程度角度看,自動駕駛一般可分為4個階段:駕駛輔助、半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完全自動駕駛。第四級別是汽車駕駛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級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無人駕駛。現實中,部分自動駕駛技術和輔助駕駛技術已經應用,利用一系列的感測器和攝像頭,來實現前後車距測量、自動泊車等功能。

關於自動駕駛的應用,產業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轉型路徑。第一種是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漸進演化」路線,即在傳統的汽車上逐漸新增一些自動駕駛的功能,最終過渡到完全自動駕駛的階段。另外一種是「一步到位」路線,即從一開始就研發徹徹底底的自動駕駛汽車,例如谷歌、百度等打造的無人駕駛汽車,它們更像是「四個輪子的電腦」。目前也出現了多家主流車企和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把人工智慧和硬體設施充分結合,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年勇日前表示,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國已擁有相關汽車核心技術、網路通信技術和寬頻網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已具備發展智能汽車的基礎和條件。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了中國到2035年發展成為智能汽車大國的戰略規劃。

自動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的下一階段,將是部分技術領先企業的商業化上市。目前來看,這一階段有望2019至2021年之間實現。目前不少企業已宣布相應的上市時間表,如沃爾沃汽車提出,到2021年將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級別的高度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提供給包括中國消費者在內的全球用戶。

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最受關注

談論自動駕駛,安全性最受關注。安全是研發自動駕駛的初衷,它同樣是擺在研發者面前的最大難題。

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價值是讓交通出行更安全。

「高級自動駕駛汽車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

李書福說,無論是公共道路測試,還是商業化上市,自動駕駛汽車必須首先確保安全,畢竟我們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初衷是相信自動駕駛汽車更安全,能有效地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路測是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極其重要的一環。專家表示,我國人口稠密、交通環境較為複雜,尤其需要在封閉場地先行測試,積累一定經驗後,再開放道路測試。

自動駕駛研發專家表示,針對不同的場景和不同的交通狀況,自動駕駛技術必須要一步一步地測試,去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中的道路場景和行人習慣。比如在城市道路測試時,在有行人穿行的馬路,就要求從每小時20公里的低速開始進行路測。從測試數據看,交通擁堵時的併線問題是目前自動駕駛最大的難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洧說,自動駕駛的路測一定要有可靠性、安全性做保證。現在一些企業往往以市場推廣宣傳為主,真正技術上能達到安全可靠的還是比較少。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是個系統工程

在上海嘉定安亭鎮的博園路和北安德路之間,有一段長約5.6公里的公共道路,這是一條全面支持車對車信息交換的智能道路。獲得測試牌照的自動駕駛汽車,正是在這條開放的路上進行路測。

專家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是多選擇、交叉性、綜合性的新領域,除了要做好汽車之外,還包括通信技術、高精度地圖、交通基礎設施等支撐,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目標的進程。

「『聰明』的車需要有『聰明』的路。」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袁鵬認為,車、路協同應該是重要的技術路徑。將來「聰明」的路會具有更精準的感知、更全面穩定的互聯互通、更高級的智能化等主要特徵,可提供自動化服務的能力。

專家介紹,自動駕駛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高精度地圖,涉及光學、聲學、雷達等多種感測器,需要開發者和測繪企業、地圖企業一起合作。自動駕駛也離不開無線通信技術和雲計算服務。比如智慧城市系統中,交通管理部門、汽車和駕駛員可以利用這些技術,實現智能導航,避免出現交通擁堵;三維高精度地圖數據也會放在雲端。

袁鵬認為,要實現汽車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需要新技術以及先進位造業、新材料、新能源的配合,也需要深入研究法律、倫理等方面的問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協同融通、集成創新的過程。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未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及道路交通環境。」李書福說,同時,如何在確保駕乘者及周圍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創新技術的發展,這是各國政府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面臨的共同挑戰。

本文刊發於人民日報2018年04月20日19版科技視野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 的精彩文章:

「基礎研究」,原創還是跟蹤?

TAG:人民日報經濟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