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想討好你

我不想討好你

明天的記憶

 是時候

孫燕姿 

00:00/03:46

很久以前我就發現了自己有「委屈自己,討好別人」的習慣。

我太過敏銳的能夠察覺到別人心理狀況和需求了。

我似乎對幫助別人這件事顯得過分熱心,而我自己通常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不拒絕會很痛苦,拒絕了也會很痛苦。

有點類似於「討好型」是不是?

百度一下討好型就會有很多類似的經驗,據說所謂討好型有三個錯誤的核心信念,戳的我膝蓋有點疼,借著我本身,談談自己對所謂「討好」的認識和改變。

01. 我很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明顯感受到別人的不悅,但又並不是自己的錯時,會盡量避免衝突,率先道歉打哈哈,即便最後吵架了,先開口說對不起的也是你。

我對冷暴力十分恐懼,兩個人發生衝突,相互不理,可以對別人和顏悅色,但對你卻總拉著個臉,胡適先生說過,「世間最下流的事情莫過於甩臉色給別人看」。

我討厭看別人的臉色,也厭惡自己有甩臉色的衝動。

所以之前一段時間,當矛盾產生的時候,我會打哈哈,主動解釋找個台階下,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但是當別人蹬鼻子上臉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事態的嚴重性。

如果感情里先開口服軟的人是愛的深的那一個,在衝突里,先開口的是弱的那一方。

是的,我有求於人,在大學裡,比起別人的八面玲瓏,對信息敏銳的接受度,足夠紮實的知識,我畏首畏尾,踟躕不前,什麼事情都不會去想當第一個,都在等別人,等待別人的幫助,我會逃避很難的問題,等著別人解決。

報名需要人提醒,複習資料不會主動去和老師要,因為自然有人會發在群里,甚至最簡單的一件事,上課不用看哪個教室,跟著舍友就好了。

我很依賴別人。

那樣簡單的事情我不會做嗎?可就是這樣簡單的事情讓我形成了依賴別人的習慣,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弱,只有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我才能生活的更好,所以我選擇妥協。

可沒有別人我會死嗎?不會。

認識到這一點的我不想讓自己有很弱的想法,儘力避免去依賴別人。

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我能獨立完成一件事,能自力更生賺錢,也能背個大包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旅行。

擺脫別人的嘲笑和臉色的道路只有一條,就是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強大起來。

02.我必須要做些什麼別人才會愛我

我覺得百分之八十的「討好者」要麼是「爛好人」要麼就有當「爛好人」的潛質。

因為心思細膩敏感,我總能輕而易舉的知道別人所想,加上從小受「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觀念中毒頗深,總覺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不會拒絕」是我們這類人的軟肋。

因此順便幫忙成為了生活里最麻煩的事情,幫吧,會變本加厲,不幫,心裡就會難受。

你說我心裡為什麼要難受?我難受個鎚子?

因為我怕,怕拒絕會引起別人的不開心,所以哪怕選擇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別人。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討好者們對於安全感、別人的愛、別人的關注有著超乎尋常的渴望。

早年時期,討好者們往往是在一種充斥著「不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他們把這歸結於童年陰影,認為創傷和恐懼留在了潛意識裡。

我本身並沒有所謂很大的童年陰影和經歷過校園暴力。

只是有一點,我很少的到父親的表揚,從小敏感的內心已經察覺到了,於是什麼事情都力爭第一,盡量做到最好,期待父親能夠點頭肯定,但是沒有,不論我認為做的怎麼好,父親最好的評價也只是「還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為了讓父親多喜歡自己一點,努力做鬼臉才能逗父親開心。

《人間失格》里的葉藏極力迎合別人想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無條件的愛你啊,每個人在世界上都像螻蟻一樣自顧不暇,怎麼會有人一直圍著你轉呢?

幫你是因為情分,是因為善良,而不幫就不幫,我為什麼犧牲自己而去成全你呢?在這個世界上,我也不可以自私一下嗎?我沒有自己的生活嗎?你的事情我需要負全責嗎?

與其討好你讓你開心,我就不會討好自己讓自己也舒心一下嗎?

從開始學會拒絕的時候,我就在內心默念:

「關我屁事,嗯?」

0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假如一個討好者不喜歡工作的時候被打擾,他就不會在別人工作時打擾別人;

假如他不喜歡被嚴格的要求,他就會對別人的要求非常寬鬆;

假如他希望在出現衝突時別人能夠理解和接納他,他就會先去理解和接納別人;

討好者們很難親口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他們總是會試圖通過自己行動的方式來「暗示」對方:我在你難受的時候陪伴你,是希望當我難過的時候你也能走過來陪陪我。

嗯,以上全中。但最後一條否認。

比如我討厭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很吵的人,我自己就不回去吵。

晚上別人休息的時候,因為開燈會很亮,宿舍不讓用床圍子,所以放棄讀紙質書,選擇用手機。

討厭一些很簡單的事情來麻煩自己,比如順手扔垃圾,遞東西,取快遞,所以一般不開口麻煩別人。

我很少提出自己的需求,因為在我看來這些事情有些無所謂,怎樣都行。

小時候就是這樣,比如我想吃什麼東西不會很迅速輕易的開口,有時候覺得沒有也沒關係,有時候會看大人的心情。

但姐姐就不會,她會很直白的說出自己想要什麼,因為家裡有小店,姐姐想吃什麼就會吃,而我會詢問媽媽的意見,等同意了才行,媽媽總是誇我懂事,也許吧。

我好像真的什麼都可以,吃的用的大多數我真的不是很看重這些東西,可是當我遇到真正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他們也以為,我是無所謂的。

當我想挑戰一份想做的工作時,別人會毛遂自薦,而我,可怕的發現我在等待別人幫我開口。

只要自己想,就說出來,好在我也沒有糟糕到那種地步,好在我喜歡的東西真的不多,好在我還擁有一份執拗。

學會騎自行車的時候,黑色的大自行車丑晃丑晃,老媽說騎車上學不安全,我拿著辛辛苦攢的二百去買車,不夠,實力坑爹給自己墊錢。

初中的時候,不滿足於磁帶AB面換著聽歌,於是又攢錢買了一個MP5。

想出去轉轉,知道父母擔心的問題多,索性等所有東西都準備好了才開口,賺夠了旅行費,就是有資格去花掉它的。

我否認的原因,也許的確無法直接開口說自己要什麼,無法向別人表達出我的需要,那只是因為有的東西不是那麼在乎罷了,我從沒想過自己的付出會換來同等的報酬,只要這些東西不觸及底線,那麼它們就無所謂。

04沒有「討好型」人格

說到這裡就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官方是助人型人格),也許能找到共同點,卻沒有那麼悲觀消極

世界上都沒有同一片葉子,怎麼能將人簡單的用一個人格來對號入座呢?

沒有人一生下來就願意討好別人,只不過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與人相處的行為習慣罷了。

好說話,是因為心思敏銳善解人意;願意幫人,只是因為為人熱情;,沒有太多的要求,是因為包容性高。

這樣一看,還是有很多優點的對不對?

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會使自己疲憊不堪,本身敏感的內心會因此更加小心翼翼,生活會變得很擰巴,甚至失掉自我。

我相信萬事萬物都講求平衡,都有其兩面性,也相信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事情,對大量的讓讀者以對號入座的形式引發更多人焦慮的文章,我持不屑態度。誰都有自己的人生,沒必要去指手畫腳。

最近看《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這本來是一本追求理想的名著,我個人也十分喜歡,但對於其中的配角小胖子施特略夫,作者把一個過分熱心,懂得欣賞真正好畫的人寫的愚蠢不堪,可笑至極。這讓我覺得很不舒服,認為他把追求自我意識強烈和自我意識比較淡的兩個人描寫的太過極端了,過分自我,只在乎自己想法的人,只能算是自私。

生在世上,都是第一次做人,都在摸索著怎麼和別人相處,在窮盡精力在乎別人的感受把自己也搞得不愉快的時候,不如低下頭來學著和自己相處,安安靜靜提升自己。

也許有朝一日會有底氣說:我為什要討好你?你有什麼值得我討好的嗎?

醞釀一上午,從下午三點寫到現在,忘記吃飯錯過飯點,我也不知道有什用,反正就是想寫,有道理也好,胡言亂語也罷,這也是我討好自己的方式啊。

配樂循環聽了一整天,有的歌冷門但是對胃口。

就這樣,嗯。

公眾號

鹿無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鹿無塵 的精彩文章:

誰在麥田裡守望,誰又在俗世里骯髒?

TAG:鹿無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