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傳統文化進校園亟待提質增效

傳統文化進校園亟待提質增效

近日,《人民日報》刊文《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這樣「圈粉」》,又一次闡述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重要性、緊迫性。黨的十八大以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得到廣泛關注。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全國各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探索了許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湧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傳統文化進校園如何走出碎片化、不系統,重活動、輕內涵,重知識、輕力行,邁入更高層次?

要從碎片化走向系統化、課程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猶如一個巨大的寶庫,我們要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程、教材,有系統、螺旋上升地對學生持續進行教育。從傳統文化中提取出漢字文化、古代蒙學讀物、古代文學作品、歷史名人故事、文化藝術、文化常識、民風民俗、非物質文化等的精華部分,編製成教材,或者融合、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讓碎片化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走向系統化、課程化。據悉,教育部審定的語文教科書,小學六年,古詩詞數量將從原先的54首增加至129首,佔全部課文總數的近30%。僅此一項,我們就可以真切感受到黨和國家對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不久前,清代詩人袁枚寫的一首小詩《苔》,經由鄉村老師梁俊和一群山裡孩子的演唱,一下子傳遍神州大地。一首沉睡了300多年的小詩一下子被喚醒,被全國人民所熟知。這其中,最應該感謝的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經典詠流傳》節目。這幾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不斷刷新收視率,真正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要提質增效,就應該多學習這些好的做法,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

傳統文化進校園提質增效,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與支持。如要抓緊搶救古詩詞的吟誦法,不要讓古老的吟誦、吟唱失傳;要抓緊做好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授、傳承,不要讓一些非物質文化像物種滅絕那樣消逝。

傳統文化進校園提質增效,還要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是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牛鼻子」,要讓傳統文化在中小學煥發生機,教師的能力至關重要。有學者指出,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不足已成為對傳統文化進校園最大的制約。因此,需要從「根」上入手,以中華傳統經典為根脈,引導教師在品讀經典中提升氣質,學會覺察反思。教師傳授傳統文化,要口傳心授,只有用真心傳授,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老師的用心,才能發自內心地接受。

傳統文化進校園提質增效,要從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活動式走向扎紮實實的沉潛涵泳式;要從重知識傳授走向身體力行、知行合一併重;要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要堅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只要思想上重視,師資上加強,內容上系統,形式上緊跟時代步伐,傳統文化進校園才能不斷升級。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古詩文鑒賞者的穿越指南
河海大學舉辦教學管理百家談活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