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誤讀」的倉央嘉措,這些你都知道嗎?

「被誤讀」的倉央嘉措,這些你都知道嗎?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非誠勿擾2熱播之後,這首見與不見馬上瘋傳網路,同時帶火了據說是原作者的倉央嘉措。

然而,少有人知這首詩真正的作者其實是扎西拉姆·多多,原名《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更與倉央嘉措毫無關係。

作為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也是西藏宗教地位最高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富有傳奇色彩的跌宕一生,激發了無數文人墨客的想像與嚮往。

放浪形骸

情深不壽

諸多艷遇八卦纏身

在情愛與佛法之間兩難周全

這些外人一廂情願的關鍵詞,組合出的卻是一場臆想的網路狂歡,一個離經叛道的翩翩情僧,一個被嚴重誤讀的雪域傳奇。

市面上流傳的倉央嘉措名作,有多少是真正出自他手呢?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和《見與不見》同時熱傳的《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其實出自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一首歌。

被誤傳是因為《讀者》2007年20期轉載此歌詞時未經核實,冒然署名倉央嘉措,此後幾經流傳,誤會漸深。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首知名的十誡詩,也只有前後四句出自倉央嘉措,從「第三」到「第十」,都由《步步驚心》的讀者皎月清風和白衣悠藍在評文《執手相看魂欲銷__讀有感》中加續。

就連倉央嘉措真正的藏文原作,也免不了被誤讀的命運。

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薩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同樣廣為流傳之後,被認為是他夜會情人的寫照,其實,這也出自後人對藏文原詩的改編。

相比之下,原文相當收斂:

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到拉薩宮殿下,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據藏族文學研究者佟錦華統計,倉央嘉措一生留下來的詩歌不過六七十首,隨著翻譯版本的不同,意趣也大相徑庭。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種七言絕句形式,出自文學家曾緘的手筆。

但對比譯者于道泉相對直白的翻譯,倉央嘉措書寫的原文,也遠遠沒有那麼華麗——

若要隨彼女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彼女的心愿違背了。

有多少種翻譯,就有多少個倉央嘉措。

我們讀到的,只是一抹朦朧的剪影。

真正的他,早已變成了一張被時代忽略的底片,生生淹沒在後人杜撰的茫茫文海里。

在這場狂歡里,他原來究竟是怎樣一副面孔?

無人知曉。

關於倉央嘉措,一個普遍的說法是這樣的:他生於1683年,15歲坐床,24歲時在被押解北京途中去世,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他孤獨而短暫的一生充滿了各種謎團,幾百年來,人們想像著他的離經叛道、放蕩不羈,推測著他死亡的各種版本。

流傳最廣的,還是他寫的那些被稱作情歌的詩以及夜出布達拉宮在八廓街黃房子里會情人的傳說。

300年後,傳說中的黃房子變成以他詩中的「瑪吉阿米」為名的一家餐吧,並在北京開了分店。

此外,他還出現在西藏旅遊手冊、流行歌曲,以及出版商的暢銷書選題里,成為一個「遙遠神秘的意境符號」,甚至品位的象徵。

一個生前孤獨的詩人,死後被繁華包裝得依然孤獨。

更多西藏風情,你都知道嗎

關注「康巴少年的夢」

給你講講騎行、支教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巴少年的夢 的精彩文章:

來自信仰的力量 西藏紀錄片推薦

TAG:康巴少年的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