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中興通訊,這個一度被認為是與華為比肩的國內移動通訊終端設備製造商,如今正處於有史以來最艱難的危機之中。朱言並不想對這件事做過多評論,只想說一句:這個世界是需要講規則的。

在這場危機中,中興創始人、76歲的非執行董事長侯為貴出山奔波,這件事成為這幾天的熱點新聞。侯為貴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侯為貴出山

年逾七旬的侯為貴是陝西西安人,出生於1942年。按照很多公開資料的說法,侯為貴先生是1959年畢業於南昌大學,但是南昌大學是1993年才由江西大學和江西工業大學合併而建的,2005年又將江西醫學院併入,成為現在的南昌大學。依照南昌大學之前的淵源,侯為貴應該是畢業於江西工業大學。

大學畢業之後,侯為貴被分配到航天部在西安的691廠。691廠起初是一所中專學校,侯為貴在那裡做了一名教師。文革爆發之後,1969年這所學校停止辦學,轉變為一家工廠,侯為貴從教書匠變為技術員。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南昌大學演變圖

當時的航天部副部長錢學森給了691廠一個任務,去研製IC半導體。侯為貴後來回憶:

當時部里掌握的美國信息是,美國剛剛啟動IC產業,所以學校就轉型開始做IC,變成一個工廠。那時候沒有工程師的說法,我從老師變成了技術員,後來從技術員升任技術科長。

文革期間雖然混亂,但是這些高科技產業其實並未停止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

文革結束之後,1981年,侯為貴被派往美國,負責技術引進。這是侯為貴第一次去美國,給他的震撼是巨大的,「當時到了美國等於是到了另外一個星球上,是這種感覺,在國內當時人與人是很封閉的」。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侯為貴

侯為貴這一次在美國呆了一個多月,主要是在西北部芝加哥等地,美國在半導體領域技術的先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國內的科技產業並沒有市場的概念,甚至科學的概念也沒有,「特別是航天系的企業,只要能夠上天,成本不計較」。譬如,當時691廠做的「集成電路廣角電鍍,鍍金都很厚,幾個微米」,這在美國人看來就是無效的金錢浪費,不需要做這麼厚的金同樣能保證質量。

成本管理和科學精神,這是首次美國之行給侯為貴留下的最深刻記憶,他的思維方式開始從一個單純的技術人員向企業家轉變。

侯為貴的企業家之路是從1985年開始的。1985年,深圳特區創辦已經五年,但是整體產業結構水平並不高。這一年,主政深圳的是被稱為創建特區最苦時期的「苦官」的梁湘,也是真正打開深圳局面的地方主官。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梁湘

當時的深圳,主要產業以貿易、來料加工、搞基建為主,走私也比較興盛,「合辦企業」卻是很少見。深圳大規模興辦合資企業是在1986年5月,李灝出任深圳市委書記之後。

侯為貴在1985年去深圳,與香港資本合作創辦了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80萬元,出任總經理,這在深圳的合資企業中算是比較早的。從國企出來,侯為貴最初的想法還是辦成以以國營企業作為大股東的公司,自己出任負責管理工作的總經理。

當時作為母公司的西安691廠沒有出資實力,所以侯為貴他們「不要讓它(國企)承擔太大風險,沒讓他們出錢,只給我提供了一個擔保就行。後來我們把錢一還,它的擔保就沒有風險了」,但是董事長仍然是國企691廠的人。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中興

中興創業的時候,西安的691廠是沒有出資的,那麼創業資本怎麼來的呢?因為有了691廠的擔保,侯為貴等人貸款先做起了貿易加工,玩具、風扇、電子琴都做過,「產生的利潤就變成企業的啟動資金了」。在無後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公司不得不從代工收音機、電子錶等來料加工起步,成立第一年合同銷售額75萬元。另外,中興1985年也向國防系統內部貸過一點款,1987年就全部都還了。

1989年,中興半導體研發成功第一台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1992年實現合同銷售額超過1億元。不久,港資企業因倒閉而退出。

1993年,這是侯為貴資本運營之路最為關鍵的一年。在中興企業歷史上,這一年也被認為是「國有民營」化改革騰飛的起點。那一年,國有企業691廠、深圳廣宇工業(集團)公司與一家由侯為貴等30多名自然人組成的民營企業「中興維先通」實施了第一次重組,共同投資創建了深圳市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兩家國有企業控股51%,民營企業「維先通」占股份49%,由「維先通」承擔經營責任,在國內首創了「國有控股,授權民營」的「混合經濟」模式。明確公司人、財、物的經營權全部歸經營者;經營者須保證國有資產按一定比例增值。若經營不善,經營者須以所持股本和分配權益抵押補償;若超額完成指標,則獲得獎勵。補償和獎勵幅度均為不足和超額部分的20%。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中興

關於這次重組,侯為貴後來回憶說:「國有企業佔大股不是我們的意願,是北京部委方面要求佔51%,我們當時也沒有太多想法。但是因為這麼多年大股東並沒有出資,都是我們用每年利潤給他填進來的,從1985年開始到1993年的八年間利潤分紅之外,有一部分就留下來作為國企的股份錢。」

中興維先通的全稱叫深圳市中興維先通設備有限公司,這是一家1992年10月23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鹽田局登記成立的民營企業,侯為貴是其法人代表,這是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投資的公司,實際控制人侯為貴持股18%。

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技術創新為特質、股份製為管理基礎的市場化公司,也是日後中興通訊的真正起點。

中興最初創辦的初衷是做半導體,甚至可以追溯到改革之前的IC產業嘗試。1996年,中興重新成立了IC設計部,以市場為導向、以支持公司電信設備內部需求為訴求積蓄IC能力。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中興

1997年,為滿足上市需求成立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侯為貴就任上市公司總經理,當年合同銷售超過10億元,公司也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根據官方材料,三年後,侯為貴帶領團隊於2000年實現合同銷售突破100億元,2004實際營業收入達到212億元,並於香港上市、成為大陸第一家A+H上市公司,侯為貴也於當年獲評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在這個階段,正好趕上了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的興起與繁榮,藉此東風,中興通訊也開啟了營收大幅增長的時代,凈利潤幾乎一直處於上升軌道。

20世紀80年代,全國上下,從農話到國家骨幹電話網用的全是國外進口的設備,行業內流傳著「七國八制」的說法。1990年代之後,以「巨大中華」為代表的一批中國本土通訊設備製造商崛起。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後期,中國電信市場呈噴發之勢,本土力量應運而生,新興的四家有代表性的通信製造廠商分別為巨龍通信、大唐電信、 中興通訊、華為技術,當時的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取各家的頭一個字串聯起來,恰好是朗朗上口的「巨大中華」。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侯為貴

大浪淘沙,洛陽的巨龍通信和北京的大唐電信早已被市場淘汰。在侯為貴看來,巨龍和大唐的出局恰恰是因為他們缺乏市場導向,「他們堅持的是技術第一,政府第二」,「堅持技術第一,所以一開始技術走得還是比較快的;但體制上是100%政府控制,有什麼事就找政府,包括通過政府渠道拿到訂單,所以市場能力、市場服務都比較弱。」

中興作為一家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在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發展中,似乎是精準地踩著中國電信市場的每個鼓點成長,中國電信、網通的小靈通,中國聯通的CDMA,以及當時爭議較大的TD-SCDMA。

2006-2008年,全球電信設備商經歷了新一輪的洗牌。在2007年的銷售規模排名中,中興進入全球第八位。但是,這背後也有成本的極速增加和非常規手段和惡性競爭的加劇。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退隱的侯為貴

從2004年開始,侯為貴就不再擔任中興新通訊的總經理,而轉任公司董事長。2015年1月7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公告稱中興通訊創始人、現任董事長侯為貴表示將不再參選新一屆董事會,這意味著掌舵中興通訊三十年的侯為貴就要退出江湖。

在退隱之前的2014年,侯為貴提出了M-ICT萬物移動互聯戰略,自此一場中興通訊自上而下的大變革逐步推進。對市場有超乎尋常洞察力的侯為貴說:

將來是跨界,顛覆的,萬物互聯會導致ICT產業深度融合,它不是和諧的,不是風平浪靜的。很多將是顛覆性的,企業如果適應不了這種趨勢,就會消失、倒閉。

這個老人的背影這幾天刷屏了,當年艱難創業的他,如今能救中興嗎

侯為貴

說這番話的時候,不知道他會不會預料到今天中興最大的危機並非來自市場和技術,而在於法治和規則本身。

卸任之時,侯為貴曾說:「30年前,中興創立時,改革開放的大潮正在國內涌動,通訊市場巨大的缺口,改革開放的紅利變成巨大的商機,成為中興發展壯大的原動力。」

當最初的改革紅利漸漸消失,中興又該向何處尋找發展原動力呢?侯為貴似乎是一個市場主義者,但是高科技產業最為重要的可能是還是技術本身?市場也並非無序無規則的,契約精神也是起碼的。


我們更期待擁有獨立自主核心技術的中興能涅槃重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著名一線城市的郊區,曾經是強國都城,比這個大城市出名更早
母親有了二胎就看不慣長子,老大隱忍幾十年,最後報復起來嚇死人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