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博物院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明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幕 看點有這些

故宮博物院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明日在洛陽博物館開幕 看點有這些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曾經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並引起強烈反響的牡丹題材文物展,在牡丹花開的季節來到了洛陽。作為今年牡丹文化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天下無雙品 人間第一花——故宮博物院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將於明日下午開展。此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9日,共有108件精品文物和市民、遊客見面,感興趣的市民、遊客可以到洛陽博物館一樓免費參觀。記者昨日提前進入展廳,為您打探到了這場精彩展覽的亮點。

清代掐絲琺琅鳳凰牡丹圖瓶

明代剔紅折枝牡丹紋盤

清代蔥綠色纏枝牡丹紋漳緞

(小)亮點一:能看看乾隆畫的自己非常得意的牡丹畫到底咋樣

文物名稱:乾隆帝《並蒂牡丹圖》軸、緙絲《並蒂牡丹圖》軸

這幅圖描繪了並蒂牡丹插於瓶中,寓意「太平富貴」。該圖筆致細膩、設色雅緻,展現乾隆推崇文人淡雅韻致的繪畫風格。畫上提有「辛丑清和月,設色再題。」辛丑,即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乾隆時年71歲。

乾隆對自己所作的這幅畫非常滿意,在上面加蓋了許多印章,可以說是他的得意之作。此外,他還命令匠人用緙(kè)絲工藝重新仿製了一幅。「緙絲又稱『刻絲』,是極具欣賞裝飾性的絲織品,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存世精品極為稀少,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件緙絲《並蒂牡丹圖》軸除了複製了乾隆的畫作,還書有乾隆的自題詩四首,其中一首還和洛陽有著莫大關係。他這樣寫道:「瓊華當日紀春明,聞說移根自洛京。三月瑞呈廣寒殿,依稀得句有懷英。」表達出對洛陽牡丹的欣賞和讚美。

(小)亮點二:能看看慈禧穿過的明黃色牡丹紋大衣有多華麗

文物名稱:黃色緞綉牡丹蝴蝶紋夾氅衣

氅衣是最外層的衣服,用以遮風寒,和現在的大衣功能類似,一般直領,大袖,中間用帶子相系。這件氅衣以明黃色緞為地,用綠、紫、藍色採用三色間暈的裝飾方法綉制大朵的折枝牡丹花,將牡丹花的端莊秀雅、雍容華貴表現得淋漓盡致。婀娜多姿的五彩蝴蝶,又給端莊的圖案平添無限活力。

該氅衣圖案大方舒朗,很好地體現了皇家風範的端莊大氣。總體來說該氅衣的裝飾風格代表著晚清宮廷日常服飾風格——追求寬襟闊袖的舒適感、裝飾繁複、做工精湛、色彩運用華麗。

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清代,這種明黃色的女裝只有皇后、太后有資格使用。「這件氅衣是光緒年間的,結合照片,慈禧曾經穿過一件同款衣服,所以故宮博物院的專家認為這件衣服的主人是慈禧。」該負責人說。

(小)亮點三:能看看牡丹綻放在珍貴大型粉彩瓷器上有多雍容華貴

文物名稱:珊瑚紅地粉彩牡丹紋貫耳瓶

這件貫耳瓶以珊瑚紅彩作底,瓶身一側繪有兩朵盛開的牡丹花,另一側繪有盛開的牡丹花三朵。花色真實,花瓣層次分明。整體紋飾構圖嚴謹、布局和諧、描繪精細,與器形巧妙結合取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從這件文物可以看出,粉彩瓷器在雍正時期達到成熟,紅色襯地增強了色彩對比,使整器更顯嬌媚妍麗。「雍正粉彩以淡雅柔麗名重一時,絕大多數雍正官窯粉彩瓷器皆為精品,而大型器物更是難能可貴。」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作為吉祥富貴的象徵,牡丹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各種器物上。瓷器上以牡丹為裝飾始於宋代,明清時期瓷器上的牡丹裝飾更加多樣,繪畫技法日趨嫻熟,色彩極其豐富。

(小)亮點四:能看看後宮小主們最愛的牡丹紋花熏設計有多精巧

文物名稱:碧玉鏤雕牡丹紋花熏

看過《甄嬛傳》等清代宮廷劇的市民可能對這樣一種器物印象深刻——種種名貴香料放在裡面點燃,泛起縷縷青煙,這就是花熏。

清代宮廷玉器的使用空前繁榮,以牡丹紋飾為題材的玉質器皿卻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增加,但設計更為精巧,工藝更為精湛。花薰是一種在明清宮廷中較為常見器皿,尤以玉質為多,有多種造型。這件碧玉透雕牡丹紋蓋碗式花熏,除底部外均鏤雕盛開的牡丹和翻卷有致的枝葉紋,造型別緻、雕刻精細、花朵栩栩如生,非常具有觀賞性。

除了以上介紹的文物,明永樂剔紅折枝牡丹紋盤、明宣德青花纏枝牡丹紋菱花式盤、徐渭的《牡丹圖》軸、朱耷的《花卉圖》卷等也非常值得一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洛陽晚報 的精彩文章:

93枚煙花在洛陽站組團過安檢,結果被民警「打包帶走」
數據來啦!洛陽二孩出生數量首超一孩

TAG:洛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