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編劇對小鎮青年有啥誤會!

《北京女子圖鑑》編劇對小鎮青年有啥誤會!

最近又有一部現象級都市職場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刷爆了朋友圈。

自詡為都市女性鏡像劇,《北京女子圖鑑》選擇了一個北漂故事標配:

小鎮青年因不滿家鄉生活模式,毅然隻身一人來到北京奮鬥打拚的故事,令許多北漂青年看後便立刻「確認了眼神」。

然而小編卻發現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地方:

現在越來越多的都市劇都將大城市和小鎮視為對立的兩端。

大城市是公平的、有野心的、拼搏的、五光十色的、能滿足人們慾望的。

小鎮則是狹隘的、貧瘠的、靠關係的、沒追求的、虛度時光的。

每個小鎮青年以逃一樣的姿態,離開那個噬人的地方,擁抱大城市自由的空氣。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奧斯特窩頭斯基。山東人在北京,喜歡美食美景美人一切美好的事物!

不是生活差不多

而是你自己差不多

女主陳可來北京的理由是「不想過差不多的人生」,不想像閨蜜一樣「找個差不多的人,辦差不多的婚禮,過差不多的日子」,她不甘心。

她嘴裡的差不多是指,媽媽托關係給她安排的月薪2000的工作。

被媽媽安排相親,見到一個「抽煙,抖腳,麻將打通宵」的男人。

這樣簡單粗暴的設定,瞬間讓我們對小鎮環境的好感度down到地心。

然而注意了,這些都是陳可媽媽安排的,並不是陳可自己的選擇。

換句話說,如果真的不滿意青蛙王子,那為什麼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找個白馬王子?

千萬別以為所有小鎮都只有月薪2000的工作和無所事事的相親對象,小鎮青年也可以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浪里個浪。

前段時間我有個同學來北京,當聊到工資這個敏感話題,我戴上恰到好處的微笑,裝作雲淡風輕地樣子吐出一個數字,結果換來對方的意味深長:

「原來我們都一樣。」

小鎮青年絕不是「土」和「村」的代名詞,你在春節同學聚會的飯桌上,也能聽到他們如饑似渴地抓著你問VR、AI、區塊鏈。

也有許多人下班後報個網課,提升業務水平,試圖把自己的經濟水平從洪七公升級成歐陽鋒。

畢竟人民幣驅動人民,對數字近乎虔誠的信仰,是不分大城市還是小鎮的。

看不慣什麼,那就改變什麼。

不滿意工作薪資低,就想辦法開源。會寫字的就投稿,會畫畫的就開課,展現自己,豐富別人,發光發熱有什麼不好?

不滿意生活無趣,就想辦法把自己活得有趣,照著抖音學個廚藝,練個舞藝,學門技藝,生活畢竟還是自己的。

不滿意人脈單一,想要結交大牛,課程學習走一波,再不行,微博公眾號花式留言撒嬌打滾舉高高,不然杜甫怎麼和李白成為好基友的。

而我們的陳可只有一顆把生活不如意推託到「因為這是小鎮」的心,卻沒有改變自己的願望,畢竟,她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啊。

陳可應聘公司,沒有行業規劃沒有職業規劃

一技之長是職場生存尊嚴的保證。

你若只滿足60分,那麼你只配得到60分的待遇和尊嚴。

你若全身心投入,終將會比所有人活得更體面,這份體面,沒有大城市與小鎮之分。

所以說,不是生活差不多,而是你自己差不多,再好的資源也幫不了不努力的人。

如果活得有目標、有奔頭,在哪裡都能活出在北上廣的樣子。

而對於差不多的人,就算來大城市也只是換個地方虛度時光。

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上班盼著下班,周一盼著周五,周末在家宅著追劇吃雞王者農藥,就算在北上廣,和小鎮青年又有什麼不同?

在北上廣

就有優越感嗎?

陳可獲得第二份工作的方法,是陪好色的已婚男人參加油膩飯局。

席間充斥了各種不動聲色的諂媚迎合,其中一個「總」說:「珠海是海南的吧。」

一桌子人連連點頭。

等到了洗手間,一腦門積極附和「在海南」的姑娘,卻發出冷笑:「珠海當然不在海南,我就是珠海人。」

儘管陳可內心充滿了鄙視,但最後那個「珠海老闆」提出要給「吳總的妹妹」換一份外企的好工作時,她也根本不會拒絕。

這種獲得工作的方法,跟媽媽托關係找到工作又有什麼不同?

每一個小鎮鄙視癌晚期患者都有著極端的雙重標準:

同樣是靠關係,大城市就叫人脈,小城市就叫裙帶?

同樣是附和迎合,大城市就叫情商高,小城市就叫諂媚?

同樣是呼朋喚友打發時間,狼人殺就比麻將高級?

同樣是通宵一整夜,狼人殺就是鍛煉邏輯與口才的智慧行為,打麻將就是虛度時光的無聊消遣?

同樣是中年油膩大叔釣妹子,難道陳龍式已婚勾搭大法,在帥臉的加持下就更高一籌?

這種雙標下透露著「夢想系小鎮青年」的優越感,他們喝著雞湯,戴著玫瑰色的眼鏡,給大城市的一切都加上美好的濾鏡,究其根源則是給自己強加的自我感動。

然而雞湯喝多了,會變傻的。

一線城市的公平

可能是虛假公平

大多數雞湯告訴你:

一線城市公平講究機會多,二線城市油膩複雜潛規則。

但不要忽略,一線城市的公平可能是虛假公平。

你自以為擁有20W年薪,一年的存款仍舊買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

不妨反過來看,其實所有城市都有自己的潛規則。

一線城市在拼智商,二線城市在拼情商。

問題只剩下一個,就是你的情商是否高於智商。

就像呂鴻佳老師說的那樣:

「到二線去,把你的視野從三四個超級大都市中解放出來,了解更廣大更多元的中國,這將是你與城市討價還價的更有分量的籌碼。」

而你的夢想,往大里說,只有三個狙擊手:疾病、壞感情、高房價。

往小里說,只有兩個小問題:早上起不來床,晚上下不了線。

所以,每當白領返鄉潮與民工返鄉潮同時發生的時候,你就會突然明白:

原來,這個城市的光鮮亮麗跟自己並沒有半毛錢關係,這裡終究是富人的天堂,普通人的戰場,而自己和民工原來是同一回事。

現在這個年代,品牌全球化早已搶佔二線城市市場,網路消滅了信息不對稱,經濟發展讓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成為生活共同體,小鎮青年開始意識覺醒,萬達、萬科們已將戰場開闢到二線城市。

別再瞧不起小鎮青年,畢竟雄安在千年大計之前也是鳥不拉屎的小鎮。

別再瞧不起小鎮青年,人家吃得比你健康,睡得比你舒服,住得比你面積大,活得比你悠閑。

一線城市是現貨,二線城市是期貨,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否則,那個把雄安房子賣了湊夠通州首付的奮鬥者可能就是你的前車之鑒。

你認識的「小鎮青年」是怎樣的?

GIF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奧斯特窩頭斯基。山東人在北京,喜歡美食美景美人一切美好的事物!

本文圖片來自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2018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edin領英 的精彩文章:

摩拜被收購的背後,是「二馬」大對決

TAG:linkedin領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