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中華球王」李惠堂

「中華球王」李惠堂

當今提起球王貝利,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知道他的大名。可是,許多年前,我國足壇名將李惠堂也是馳名亞洲的一代球王。在三十年代的舊上海,到處能聽到這麼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人們把李惠堂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相提並論,足見其高超球藝被人讚賞和傾慕的程度了。

李惠堂的足球生涯達二十年之久。他曾四次代表中國隊在遠東運動會上奪得過桂冠,立過戰功。他還多次東征菲律賓,轉戰新加坡、馬來西亞,遍濟南洋,遠及歐澳,戰功卓著,並冠以「亞洲球王」之稱。他平生所射進的球已多至不可勝計,由他一人上演帽子戲法的至少達40場之多,最多的一場他竟個人射進14球。

李惠堂1905年出生於廣東省五華縣一位建築商人的家庭,父親李浩如,在香港、澳門兩地承包營造業務,日子過得還比較富裕。李惠堂在其故鄉五華縣讀小學時就愛踢球,常與同學們摘下樹上的柚子當球踢,課餘時間,全部沉醉於足球之中。

李惠堂的父母不喜歡他踢球,要他專心讀書,將來可繼承父業,榮宗耀祖。於是,李惠堂只好瞞著雙親練球,只要聽說有球賽的消息,他就如醉似狂地設法前去觀看。為此,李惠堂經常受父母的斥罵,但他絲毫沒有改變嗜球如命的初衷。

後來他隨家遷居香港,那裡的足球運動開展較早。1922年夏天,香港南華足球會在華人中發起「夏令營杯」足球賽,李惠堂所在的大坑村赤腳球隊也報名參加了。比賽結果,居然就是這個赤腳隊捧走了銀盾。李惠堂因為表現出色,立即受到南華足球會的聘請。翌年,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在日本大阪舉行,李惠堂隨隊赴日,又力挫日本和菲律賓,中國隊名列榜首。

接著,李惠堂又隨南華隊遠征澳大利亞。他們乘船在海上航行了20天才抵達澳大利亞的悉尼。悉尼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港口,新南威爾州的首府,也是英國人最早在澳大利亞建立的殖民地。中國足球隊抵達後,乘車進入市區,只見到處貼著球賽的海報。大家起先很高興,以為是當地人友好的表示,可是再一看這些海報的內容,不由得氣憤起來。原來,海報上將中國球員畫得骨瘦如柴,形容枯槁,一副鴉片鬼的模樣。等到住進旅館,翻開當地的報紙一看,更把中國球員的肺都氣炸了。有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幅漫畫,畫著11個穿著長衫,身形瘦小,頭上挽著辮子,一個個沒精打彩地朝球場走來。下面還注了一行說明,「明天中國足球隊登場之前瞻」。這分明是有意的侮辱打擊中國球員的信心和銳氣。大家氣得連飯也不想吃。有人提出,他們如此無禮,我們也不踢了,馬上回去。有人不同意,說:「不但要踢,而且一定要踢好,給他們點顏色看看。」李惠堂聽了,用拳頭在桌上一捶,說:「對,我們一定要為國爭氣。」

第二天就進行首場比賽,對方是澳大利亞實力最強的勁旅南威爾士隊。賽場在悉尼展覽會會址,比賽的時間是下午三時。可是不到二時,看台上的人就坐滿了。入場式開始,軍樂隊奏起了進行曲,中國球隊走來了。觀眾一看,不禁驚異起來。眼前出現的這11個球員全然不是海報上畫的那副祥子,個個體格健壯,氣宇軒昂。看台上紛紛議論,一片喟然之聲,又夾雜著一陣雖然稀少但是興奮的掌聲,這是在場的華僑,他們看了祖國健兒的雄姿,禁不住歡騰起來了,因為大家都憋了一口氣。一開球,中國隊就對南威爾士隊發起了凌厲的攻勢,球只在對方的禁區內周旋。五分鐘內,9號的李惠堂迅速而準確地破了對方大門兩次。緊接著,還沒有等南威爾士隊喘過氣來,李惠堂又踢入一球,完成了帽子戲法。澳大利亞的觀眾簡直看得呆了,有很多人連呼不可理解,僑胞們卻是歡聲連連,把手都拍紅了。

下半場,中國球隊因為旅途勞頓,又沒有好好的休息,到這時感到有點體力不支,結果讓南威爾士隊扳回了3球,以3-3握手言和。但是,中國隊確實先聲奪人,澳大利亞人原先對中國球隊虛擬的孱弱形象至此掃而空了。

「球王」李惠堂自遠征澳洲返港不久,1925年,上海與香港兩地的第五屆埠際足球大賽輪值在香港舉行。起初,上海、香港兩埠足球代表天的隊員都選自西人(西方國家的球員),華人未能染指其間。直到1923至1924年度,香港華人足球隊——南華隊崛起於港埠,在這一年度足球聯賽中,破天荒第一次橫掃西人各勁旅,榮膺甲組冠軍。一時南華隊名聲大噪。

1925年,李惠堂由港來滬,投奔著名的「樂群」隊。1926年,「樂群」與廣東俱樂部合併,組成樂華體育會,李惠堂被選為樂華隊隊長。此後「樂華」這支新軍連戰連捷,威名大震,在參加當時上海第一流水平的「斯科特」杯賽中,以4-1戰勝連霸九屆、氣焰不可一世的外籍勁旅拉科斯足球隊,首開華人獲勝的記錄。李惠堂的聲譽也隨之鵲起。1927年,樂華隊又擊敗了橫行上海灘球場的西聯隊,首次奪得了西聯會的甲組錦標,使華人揚眉吐氣,住在租界上的中國人無不歡欣鼓舞。

1928年,李惠堂率領上海樂華足球隊遠征菲律賓,戰果輝煌。1929年,樂華隊又轉戰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共比賽了21場,取得19勝、1平、1負的戰績,被視為破天荒的奇蹟。在21場比賽中,李惠堂每戰必出,全隊共進80球,失17球,李惠堂一個人就獨進26球。

1931年,李惠堂隨南華隊再次出戰南洋,又創24戰21勝3平,未敗一場的空前紀錄。1932年,南華隊東征菲律賓時,又獲得8戰8勝的戰績。僑胞狂歡起舞,奔走相告,使人感慨萬分。1936年,李惠堂曾作為中國足球隊的代表去柏林參加第11屆奧運會。

在三十年代,李惠堂除了被譽為「球王」之外,還有許多雅號和美稱,如「球怪」、「善射將軍」等等。凡是看過李惠堂踢球的人,無不為他高超的球技所傾倒。當時有篇《上海足球名將評傳》里曾說:「李球王榮冕,可受之無愧,其盤、傳、踢、射,皆有絕招,只射門一技也盡可南面稱王矣!」。卧地射門更是他的一絕。當時的一些廣告、商標、招貼畫,幾乎都是「球王」倒地卧射的英姿。關於李惠堂怎麼學會卧射,還有一段他的有趣自述。

「我本來學的射門方法,與平常球員相比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因為我從小在家中那段短牆上畫了個圓圈,平時一有空就對著圓圈踢。日長月久,也數不清楚多少次了,熟能生巧,便在球場中以善射出了名。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每次出場,對方就老盯著我,成為眾矢之的了。到了緊要關頭,對方更是千方百計,不是攔阻,就是衝撞,破壞我射門的機會,使我走投無路。最後,我左思右想,才悟出了這麼一招。就是在對方撞我之前的一剎那,我就先朝地下一躺,避免被對方撞傷,然後趁他不在意,提足發射。我認為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人一卧倒,足部便可伸長几寸,有時走動中不能射出的球,便能在卧射中奏功。二是,對方守門員本來是聚精會神地注視著球的來勢,我突然跌倒,他一定會呆一下,注意力便分散了,球進門的機會也增加了。至於摔跤怎樣摔得好,射球又怎樣射得准,就要苦練。你想得再好,不花苦功夫來練,也別想成功。人們說這是我的『絕招』,現在講出來了,也沒有什麼神秘的了。」

李惠堂馳騁球場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對我國早期足球運動的開展起過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位曾經被中外人士和球迷們譽為體育界的一代天驕、足球奇才、崛起於足壇的明星、提倡體育道德和球場禮貌的球王,於1979年7月4日在香港溘然長逝。然而,他在綠茵場上的輝煌業績,將在我國足球史冊上彪炳千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卧撐足球 的精彩文章:

南葛SC,源於漫畫,或超越漫畫
西班牙vs阿根廷:桑保利找到梅西節奏 阿森西奧或成勝負手

TAG:仰卧撐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