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 | 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元代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以復古為創新的時代,元代諸家以唐人楷法為基礎.極力規模二晉, 形成了一代風氣。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以其雄才大略,廣交有才識的漢人,從各方面薦拔人才,并力圖恢復舊有的體制而略加更張,盡營他在文化與思想上比較開放,但在軍政、財權和殿試錄用人才等 方面卻對漢人嚴加限制,於是有識之士不能在仕途上謀取功利,乃轉趨於文藝,在書法領域中趙孟頫 就是一個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湖州吳興人,他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 九世裔孫,十四歲以父蔭補官,後殿試考中吏部銓法,調真州司戶參軍。南宋滅亡後即隱居在家,刻苦自 學三十三歲時,行台御史程鉅夫壺詔搜訪遺逸於江南,遂應選入覲援兵部郎中,後遷集賢直學士,歷任 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儒學提舉、翰林侍講學士等職,卒後追封魏國公,謚文敏。

趙孟頫幼即聰慧,讀書過目不忘,為文操筆立就,早歲學書於宋高宗趙構,中年時則專攻魏晉學鍾繇 及二王書法,晚年時則留意於李北海,據宋濂說他學書非常刻苦用功,「留心字學得古法甚勤,羲獻帖凡 臨摹百過。」他更能上溯秦漢,篆學《石鼓》、《咀楚文》;隸學粱鵠、鍾繇書,博採眾長,最後形成了他流麗 飛動,溫潤妍雅的書風。虞集謂其「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度其形,其臨摹之功全在"精勤"字,可以說他在書法上是一個難得的多面手《元史.本 傳》謂:「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在諸體之中尤以行書與楷書最為 擅長,小楷又是子昂諸書第一。相傳他作書「下筆神速如風雨」,能「日書萬字」極為精熟。由於他是宋室 後裔,後又入仕元朝,遂以其大節有虧而貶低其書,有媚俗之譏,這實際上以人論書,是很不公平的。趙孟頫 的書法猶如一個風流瀟洒、俊秀清逸的江南才子,屬於優美一路,極其潤秀圓轉,初學者若徒取其 貌,而不從骨力上下功夫,往往就會滑入媚俗佻靡一路,這一點是要注意的。

趙孟頫傳世墨跡、刻本極多,本冊所刊《趙孟頫真草千宇文卷》未署書寫年代,觀其書用筆極其溫潤 圓勁,點畫精到細膩,結字妍美簡靜,因為真書,故寫得端莊嚴謹,意在示人以法,無疑是一本初學者入門 的極佳範本今影印出皈,以為廣大書法愛好者賞習。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大師名篇|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上博本)

趙孟頫(1254-1322)

元代書畫家、文學家。字子昴,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信佛,與夫人管道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書俱佳,以真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其繪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自謂「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遙追五代、北宋法度,論者謂:「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獷。」開創了元代新畫風。 交友甚廣,與高克恭、錢選、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點的有陳琳、唐棣、朱德潤、柯九思、黃公望、王蒙等。能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作《鵲華秋色》卷,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作《秋郊飲馬》卷,現藏故宮博物院。著有《松雪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父與翚(1213-1264)字中文,號菊坡,好書畫,收藏甚富。妻管道昇,亦善書畫。弟孟*,字子俊,能作人物、花鳥。子雍亦工畫,趙家藝風,世代相傳。

所寫碑版甚多,圓轉遒麗,世稱「趙體」。相傳他能日作楷書萬字,「下筆神速如風雨」。趙氏楷書中有不少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趙體楷書的特點,概括有三:

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

第二,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

第三,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 另外,他書寫楷書時略摻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也是趙體的特點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歷代碑帖|王獻之《十二月割帖》
書法不難:齊白石書法路徑的啟示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