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1個當下全球重要女性藝術家大展回應「女性主義」

11個當下全球重要女性藝術家大展回應「女性主義」

近期接連不斷的女性遊行、#metoo(我也是)、#timesup(時間到了)運動極大撼動了藝術和文化產業,2017年初開始,關於「女性主義」的議題隨著一波接一波的女性運動以及多起性侵事件的頻繁揭發而不斷發酵,都讓我們再次將目光聚集到這一主題上,全世界的藝術機構也正越來越關注女性藝術家們在展示和收藏上的多樣性。全球範圍內,多檔女性藝術家的重要個展和群展正在接踵而至。

阿拉·尤尼斯,《女權主義更好的巴格達計劃》,2018,裝置(圖片提供:Tim Bowditch;致謝戴爾芬那基金會和Art Jameel)

「女權主義更好的巴格達計劃」(Plan for Feminist Greater Baghdad)是倫敦戴爾芬那基金會為藝術家阿拉·尤尼斯舉辦的一檔個展。展覽展出了藝術家的最新裝置《女權主義更好的巴格達計劃》,其含義是作為她在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作品《更好的巴格達計劃》的續集;兩件作品此次並列展出。在新作品中,尤尼斯突出了女性對於巴格達發展的貢獻,在該城市由男性主導的建築和政治之上,發掘了拾得物、文件和口述歷史等記錄女性在歷史上的影響的檔案材料。

倫敦L"étrangère的「家中罷工」(Home Strike)是一檔由客座策展人Alexandra Kokoli和Basia Sliwinska策劃的群展,集中展現了四位女性藝術家作品,她們包括CANAN、Paula Chambers、Malgorzata Markiewicz和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先驅藝術家Su Richardson。這場展覽是對20世紀70年代女權主義的「家庭身體政治"(domestic biopolitics)的一個當代回顧,探究了女權運動對階級、性別和全球不平等的影響。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4月21日。

弗里達與奧爾梅克文明雕塑,1939(圖片提供:V&A博物館,? Nickolas Muray,攝影/ Archives)

2018年6月16日至2018年11月4日,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將為弗里達·卡羅舉辦一場大型展覽,這次將從探索墨西哥傳奇女畫家弗里達·卡羅生活的角度出發,為觀者還原她真實的生命歷程。這場名為「弗里達·卡羅:自我彌補」(Frida Kahlo:Making Her Self Up)的展覽將焦點鎖定在弗里達·卡羅的衣櫥,為觀者呈現出一場以她的私人服飾和物品(包括珠寶、照片、化妝品、假肢和矯形儀器)為主線的「獨家揭秘」展。

艾倫·康托爾,《Title Unknown》,1990(圖片提供:Thomas Bruns,Berlin;柏林伊莎貝拉·波特羅茲畫廊及艾倫·康托爾遺產)

柏林的伊莎貝拉·波特羅茲畫廊於3月帶來了艾倫·康托爾(Ellen Cantor)個展。作為新一代的女權主義藝術家,康托爾在20世紀90年代就聲名顯赫,其作品合併了流行文化、色情與政治主題。

巴黎的雅克馬爾安德烈博物館正在舉辦的展覽「一個美國印象主義畫家在巴黎」(An American Impressionist in Paris)是美國藝術家瑪麗·卡薩特的一檔回顧展,呈現了她的50件重要作品,包括從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國家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和歐洲的奧賽博物館、小皇宮美術館等主要博物館借來的油畫、素描以及版畫。卡薩特在世時被認為是偉大的美國藝術家,也是唯一其作品在巴黎和那裡的印象主義作品一起展出的美國畫家。這場展覽的中心是:當德加在1874沙龍上發現她以後,她成為印象主義運動中唯一的美國女藝術家。卡薩特用肖像畫做實驗,經常畫她自己的家人,場景也是家中。在處理類似母親與孩子這種傳統主題時,她也表現出尤其現代的手法。該展持續至2018年7月23日。

在華盛頓的國家女性藝術博物館,一場名為「女人的房子」(Women House)的展覽匯聚了36位來自全球的藝術家作品,挑戰關於性別和家庭生活的傳統觀念。該展從1972年藝術家朱迪·芝加哥和Miriam Schapiro的標誌性項目——西方世界第一件以女性為中心的藝術裝置中獲得啟發。除此以外,藝術家辛迪·舍曼、Zanele Muholi、Laurie Simmons和Schapiro的作品也參與其中。展覽持續至2018年5月28日。

「路易絲·布爾喬亞:展開的肖像」展覽現場,2017(圖片提供:Martin Seck for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 2017 The Easton Foundation_Licensed by VAGA,NY)

198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迎來其首次女性藝術家個展,法裔美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Bourgeois)成為第一位在MoMA舉辦個展的女性藝術家。時隔35年,MoMA再次迎來布爾喬亞個展「路易絲·布爾喬亞:展開的肖像」(Louise Bourgeois:An Unfolding Portrait)。藝術家帶著她的「蜘蛛世界」、大型雕塑《母親》震撼MoMA展廳。布爾喬亞用巨大的黑色蜘蛛形象表達了她從母親身上感受到的那股特質:從容不迫、聰明靈巧、氣度優雅、敏感細膩、自我防衛……她說:「對於我來說,雕塑就是軀體的再現,我的軀體就是我雕塑的本質。」該展覽不僅是對布爾喬亞個人版畫和繪本作品的一次全面回顧,也是解讀她豐富人生閱歷的最佳藝術現場。

塔西娜·亞瑪瑞,《食人者》(Abaporu),1928(圖片提供:MoMA,Collection MALBA,Museo de Arte Latinoamericano de Buenos Aires;? Tarsila do Amaral Licenciamentos)

即日起至2018年6月3日,MoMA為又一位重要女性藝術家——塔西娜·亞瑪瑞舉辦其個展「塔西娜·亞瑪瑞:創造巴西現代藝術」(Tarsila do Amaral:Inventing Modern Art in Brazil)。若是想要了解巴西版的《蒙娜麗莎》,塔西娜·亞瑪瑞的這檔回顧展一定不容錯過。塔西娜·亞瑪瑞被認為是20世紀巴西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本次回顧展共呈現了她的約120件作品,其中重要作品有《黑人婦女》《食人者》《食人》。

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茨,《喬治亞·歐姬芙》,1920-1922(圖片提供: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Purchased with the Lola Downin Peck Fund,1978)

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為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舉辦的「喬治亞·歐姬芙:現代生活」個展(Georgia O"Keeffe:Living Modern)「曝光」了歐姬芙在鏡頭前身穿華服的另一面——一個備受亞洲文化影響、居住於沙漠之中的無畏、坦率的女性形象。展覽以時間為軸,從服裝與飾物、用色、生活方式、攝影藝術等角度貫穿全場,讓觀眾得以近距離地看一位女性如何用其藝術創作和生活態度引導了經久不衰的經典時尚。

「川久保玲與中間的藝術」展覽現場

2017年5月,川久保玲登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場名為「川久保玲與中間的藝術」(Rei Kawakubo/Comme des Gar?ons:Art of the In-Between)的作品展回顧了時裝設計師川久保玲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創作的約150件女裝作品,並向我們回答了「時尚是藝術嗎?」這個介於時尚和藝術界的難題。

「凸起的紋樣」展覽現場(圖片提供:?林天苗;Courtesy Galerie Lelong & Co.)

「男人婆」「敗犬女」「森女」「槓桿女」……林天苗把這些從小說、報紙、互聯網、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汲取的辭彙,融匯進她的中式藝術地毯之中。2017年9月,這些地毯被鋪展在了紐約Lelong畫廊的空間中。在林天苗的這場名為「凸起的紋樣」(Protruding Patterns)的個展上,「篆刻」著由中、英、法文等匯聚而成的2000個有關女性的熱門辭彙。藝術家希望通過《凸起的紋樣》這件作品,對女性在社會發展中角色的轉化起到警省與推動的作用。

整理|木召

本文刊載於《典藏·今藝術》簡體版2018年4月號,原標題為「回應『女性主義』當下全球重要女性藝術家大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Artcoco 的精彩文章:

倫敦泰特美術館上演伯納德·科恩「西西弗斯」視覺邏輯
傾城追藝·港島熱點

TAG:典藏Art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