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玉:眾生皆渡,化災厄為平福——璟彩·不言之佛

佛玉:眾生皆渡,化災厄為平福——璟彩·不言之佛

佛說:大慈不窮悲無限

慈悲,作為一種佛家的精神教義之一,自始以來潛移默化改變著世間眾多事物的發展。這種改變在文化傳播的廣泛潮流中,形成了一些拋棄佛教本身而只取其韻意的佛系亞文化。

「慈」,是因為人性之善,佛家之人則將這種善的情感表達具體到了現實的極致,即不撫一塵,不傷一蟻。

「悲」是因情而起的憐憫之心,佛悲眾生之苦難,即佛是感性的存在,這種存在不僅在精神上作出指導,也在現實中化悲為平,從而達到悲之後的淡泊境界。

一慈一悲,皆因人之本性所起,也正所謂「渡」。「渡」是慈悲的目的,而人在苦難中,本應自渡,苦難的最大化使部分人無法完成自渡這一過程,佛的他渡便適時拯救於人。

璟彩——清荷觀音(閉)

柔指嬌彎,持未綻放的蓮花骨朵兒;淡笑低垂,展現無私從容的氣質韻味。墮馬髻端莊而顯遠闊之境,含雲珠環身愈加縹緲獨立。

佛說:心樹花非生死花也

佛家信來生,貢輪迴。蓮花一轉,一開,便是一世。一世的結束不代表永恆的消亡,心樹的凋謝也不代表生命的死亡。靈魂與意識作為佛家崇尚的根本,是居於死亡之上的虛存在。

蓮轉芳華,帶來的正是生命的起始和無限的美好。靈魂的轉世落地,也正是一花開放的必然,開啟了下一次心樹的孕育以及再一輪生死之境。

生時,肉身作為苦難的載體,逐漸消隕;死時,精神卻強大,以慈悲渡之,接引極樂。花敗有間隔,花開卻無時無刻。

璟彩——清荷觀音(開)

面相端莊沉著,朝天髻飾寶冠,大小佛珠戴於冰肌玉骨。手持綻放蓮花,不動而轉,生命尹始,普度眾生。

如果說已飽含慈悲,不若說是花閉之前聞眾生苦難,花開之後,潤澤萬物。清荷,清荷,佛花也。

愛玉在前,君子不顯諂媚,萃陽色不陰,輔晴色不霞,珍寶不外乎如此。

同源而出的兩塊清荷觀音,是佛家意境兩種狀態的不同表現與載體,承接了佛性的現實具象,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共您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璟彩珠寶 的精彩文章:

玉境:淡人心,濃玉情

TAG:璟彩珠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