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強爭霸,實力不俗的公孫瓚為何敗給袁紹?原因有五點

兩強爭霸,實力不俗的公孫瓚為何敗給袁紹?原因有五點

東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在和關東群雄交戰不利的情況下,選擇暫時退讓遷都長安,相當於董卓控制了關中,而把整個關東留給了關東群雄,面對這一巨大的誘惑,從董卓遷都的那一刻起,討董聯盟為了爭奪利益很快就解散了,從此北方陷入了將近十年的征伐和兼并之中。當時北方最強的主要有三方勢力:韓馥,公孫瓚和袁紹(曹操那時還不足夠強大,還在兗州苦戰,他的注意力主要在兗州和徐州一帶),在袁紹吞併韓馥之後,剩下的就看公孫瓚和袁紹兩強爭霸,鹿死誰手了。

一般說到袁紹都說他坐擁冀並青幽四州之地,但那是指滅了公孫瓚之後,從開始的界橋之戰到最後易京之戰的大決戰兩人進行了七八年的拉鋸戰。其實兩人開始時的實力對比並不明顯,公孫瓚整體實力並不比袁紹差,甚至一開始袁紹還不如他,直到高幹穩定了并州,袁譚拿下了青州兩人實力才拉開距離。要知道袁紹吞併韓馥之後也僅僅是據有冀州之地,并州雖大當時卻是一盤散沙,主要被張燕等人的黑山軍佔據,青州更是各方勢力都有比如北邊的田楷就是公孫瓚的部下。既然如此,兩強爭霸,最後失敗的為何不是袁紹而是公孫瓚呢?其實仔細分析下,你會發現原因還真不少。

第一,公孫瓚手下得力之人不多。爭霸天下光靠自己不行,起碼手下得有一批謀臣猛將,公孫瓚除了一個田豫能力很強之外,似乎出名的都沒幾個,不像袁紹,手下有什麼河北四亭柱,六大謀士個個都是能力出眾。不光如此,公孫瓚所倚重的弟弟和兒子能力也遠不如袁紹的兒子和外甥能力強:并州有袁紹外甥高幹,青州有袁紹兒子袁譚(公孫瓚在青州的勢力田楷就是被袁譚擊敗趕跑的),袁紹能拿下并州和青州主要靠的就是高幹和袁譚的能力。所以袁紹開始只有冀州一州之地,等拿下并州和青州之後,以三州之力對付公孫瓚幽州一州之地,勝負的天平早已傾向袁紹這邊了。

第二,幽州自古是苦寒之地,中原士人大都不願去,冀州青州并州不同,靠近中原,是當時人才積聚的地方之一,何況袁紹頭上四世三公的名頭很響亮,當時天下諸侯征戰,由此看好他的人很多,就連郭嘉和荀彧當初第一個投靠的也是袁紹而不是曹操,公孫瓚這一點比起袁紹來差很多,本身就沒得力之人,幽州又是剛好被袁紹的勢力擋住,即使有人才願意去也被袁紹給擋下了。

第三,公孫瓚之所以能執掌幽州是因為他在和幽州牧劉虞的爭鬥中勝出並殺了劉虞(雖然不是死於公孫瓚之手)。劉虞不僅是漢室宗親,更關鍵的有兩點:一是劉虞是朝廷委任的幽州牧,還是公孫瓚的上司,二是劉虞能力很強,在幽州深得人心。公孫瓚殺了劉虞此舉使得公孫瓚大失人心。劉虞舊部鮮於輔等人一直不服公孫瓚要為劉虞復仇,後來更是和袁紹聯手,這也是公孫瓚不敵袁紹的一個原因。

第四,不得不說公孫瓚此人能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幽州和游牧民族接壤,公孫瓚在和這些游牧民族的戰鬥中異常勇猛,威震塞外,打得他們無還手之力,塞外游牧民族對公孫瓚是又怕又恨。袁紹很好的利用了這一點,比如後來被張遼斬殺的烏桓單于蹋頓就和袁紹聯手,出兵攻打公孫瓚。

第五,公孫瓚自己的戰略和戰術上也有不少失誤:比如界橋之戰本來他騎兵和步兵配合層層推進戰術很得當,結果他看到袁紹兵力不如他,又沒有什麼騎兵,就讓他精銳的白馬義從貿然出擊,被鞠義的先登營當成了活靶子,縱橫草原戰功赫赫的白馬義從就這樣損失殆盡了。

所以,綜合來看,公孫瓚的失敗不是偶然的,既有自己的原因,又要同時面對多方敵人,盟友又沒幾個(張燕的黑山軍算一個,袁術算一個,但是離得太遠);袁紹戰術得當,據有三州之地,還有鮮於輔,蹋頓這樣的盟友,擊敗公孫瓚也就不足為奇了。只是袁本初一手好牌最終還是爛在自己手上,被曹操一戰而擊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丈之溪 的精彩文章:

戰國最悲情的君王:一次被囚,兩次被騙,最後客死異國他鄉
三個皇帝一台戲:劉禪的聰明,孫皓的風骨,司馬炎的胸懷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