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寶強:偶像的正確打開方式

王寶強:偶像的正確打開方式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王寶強「離婚案」終於一審判決,但馬蓉又開始新一輪對「前夫」的起訴。

面對馬蓉的鬧事,一向低調的寶強選擇了無視,反而跑到了某鄉鎮錄製扶貧公益紀實節目,而且他進入鄉村拍攝時完全沒有一點明星的架子,連同行的潘石屹也大讚他接地氣:「就像到了他家裡一樣,指揮著我們」。

網上有人這麼評價王寶強。

說起王寶強,我們不得不提到前段時間,他踏上「金掃帚獎」頒獎典禮的事情。

「金掃帚獎」是華語電影史上首個為「年度最差影片」頒發的獎項,該獎設立的初衷,是為了給觀眾提供一個批評電影、鞭策電影人的渠道。

因此對於很多演員和電影工作者來說,獲得這個獎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兒,大部分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雖然「金掃帚獎」舉辦9年來,也有人來領過獎,但是今年王寶強的到來,卻是第一次出現超一線明星親自來領獎。儘管手握最差導演獎,王寶強最後卻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

相信提起王寶強,大家都不會陌生,但我還是想好好說說「他是誰」。

他是《盲井》中的元鳳鳴,他是《天下無賊》里的傻根,他是《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他入圍過柏林電影節和戛納電影節的視帝,他擁有金鷹視帝、亞太影帝、金馬獎新人獎、百花獎新人獎,他獲得了杜威爾電影節、海岑威電影節、曼谷電影節等多個國際電影節的影帝頭銜,提名過飛天獎視帝、白玉蘭獎視帝、金像獎男配、華語傳媒大獎影帝等權威獎項……

其實這些榮譽,已經足夠讓他證明自己,也足夠告訴所有人他得到了華語乃至國際影壇的充分認可。所以這次「金掃帚獎」他完全可以拒絕接受,完全可以無視所有負面評價而活在褒獎中。

然而他還是帶著誠意來了。

知恥而後勇,

是他給我們上的一課

1

先認錯,才有改錯的可能。

上台領獎時,他這麼說:

「我必須親自來接受觀眾的批評,我愛電影,我尊重電影,尊重觀眾,尊重在座的前輩們。」

「我第一次當導演,確實欠缺經驗,有不足的地方……這是第一次領這個獎,希望也是最後一次。也是給我個機會,向觀眾說對不起。我欠觀眾一聲對不起。(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我會成為合格的導演,成為合格的電影工作者。」

面對褒獎容易,面對批評很難,而在鏡頭前接受眾人的批評更是難上加難,畢竟不是所有人、尤其是「大牌」,都能像王寶強一樣帶著對電影的尊重、對觀眾的愧疚畢恭畢敬地接受批評。難怪頒獎典禮上主持人會說:「你是我們電影界的良心」。

2016年年底,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導演的電影《擺渡人》上映。雖然穩坐當時票房榜冠軍,卻挽救不了觀眾對影片的差評。

12月25日,王家衛微博發文,看似正面回應:「在你眼中這只是一部電影,對我來講是一個世界。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能有進步。」

卻在末尾斬釘截鐵地說:「我喜歡。」

這句「我喜歡」與其說是王家衛導演的態度,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的催眠,當一個人不敢直面自己的缺點,才會無視那些批評的聲音,從容地選擇做自己。

明星有千千萬,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作為當今青少年的榜樣。可王寶強卻成為公眾人物中為數不多的:低調的明星,高調的榜樣!

完成夢想 不懈努力

2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憑空而來,唯有那些通過努力走過困苦的人,才能受得起榮譽,承受得住壓力。

王寶強式的逆襲絕非幸運而已,他的出現就是現實版偶像的誕生。

就如大家所知,王寶強的身世並不好。這個出身在河北農村的年輕人,幼時生活清貧,連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

6歲時因為看了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才萌生了自己也要像李連杰那樣進少林、學武術、拍電影的想法,於是年幼的他8歲便獨自一人到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每天凌晨5時便要起床,從少林寺到登封市區折返跑步,相當於一個半程馬拉松的距離,無論三九三伏,寒暑不輟。此外還要苦練基本武術,學習文化課程,每年只有過年才能回家。

這便是他今後能夠走向超一線影星的星光大道源頭吧。

經過在少林寺多年的摸爬滾打,長大成人後,王寶強為著心中不熄滅的功夫夢和電影夢,當了「北漂」。

在那個時候,群演的生活是異常艱辛的,絕大多數人在劇組進進出出、忙忙碌碌,每天只掙下一份盒飯錢。一天幾十塊的微薄收入只夠自己勉強糊口,沒錢交房租就睡在路邊,沒活接時便搬磚頭、發傳單、送外賣,打雜工。至於被導演、明星和劇組工作人員拿來撒氣叱罵、甚至打耳光、用腳踹,更是司空見慣,家常便飯。

王寶強能在這麼多人中脫穎而出的訣竅很簡單:那就是「不怕苦、不怕死」,捨得拚命。

他在各個劇組給重要角色當武術替身,從幾米高的防火梯上,像個實心沙包一樣往水泥地狠狠摔,哪怕摔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也忍著不吭聲,咬牙堅持到底,就這樣,2003年,他終於等到了李楊導演,等到了那部讓他名揚世界影壇的《盲井》。

李楊導演籌拍這部小眾文藝影片,正需要一個非專業演員來演那個農村出來打工的半大孩子、懵懂少年「元鳳鳴」。

王寶強的生活經歷和角色的人物背景剛好一致,完全沒有科班出身專業演員那種刻意、斧鑿的表演痕迹,同時又有替身演員經歷,對鏡頭沒有陌生感,對李楊導演來說,正是天造地設的人選。

說王寶強成名是因為幸運,對於他而言倒也真是走運,但若只說幸運,這種幸運恐怕很多人不一定承受得了。

當初拍《盲井》這部幾乎沒有院線票房價值的冷門電影,王寶強能拿到的片酬只有區區2000塊。

而且因為要深入礦井拍攝,危險係數很高,據說一半的演員都中途跑了,甚至連原定製片人都跑了。可王寶強卻毅然地堅持了下來,也是因為這份堅持,終於讓他有了第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也正是這部沒有任何人看好的冷門電影,讓王寶強拿到了金馬新人獎,獲得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入圍,拿到法國杜威爾和泰國曼谷這兩個國際電影節的影帝頭銜。

功成名立,做回自己

3

公眾對王寶強的認知和描摹,介乎明星和傻根兒之間,說通俗點就是親民。

這麼多年,王寶強發過的脾氣,就是微博爆粗,痛罵酒駕肇事者的事件。他當時接受採訪發飆說「撞死人是小事兒嗎?把你家人全撞了是小事兒嗎?」

王寶強是大明星中的小人物,採訪中就能看到他的小人物心態,「不能這麼欺負人老實好欺」等話語總在嘴邊掛著。

不自負、不忘本心是他保持好觀眾緣的根本,因為一直樹立這樣的形象,也把這種形象維持下來了,所以當觀眾們看到王寶強發飆,卻不容易有大明星仗勢欺人的聯想,因為人們總會真心覺得他受欺負,理解他也有摟不住的時候。

在觀眾心裡,其他人成功之後可能會變得勢利和冷漠,而王寶強卻一直能「平常心」地做著自己。

多年前王寶強去復旦大學演講,一點沒有成功人士的架子,他知道自己是誰。他一上台就對台下的學生說:其實我挺羨慕你們的,有這麼好的學校,而且可以上大學。其實我也很想上大學,只是我沒那樣的條件。我跟老師商量商量,看看這個學校有沒有我的一個課桌,有沒有我的一個床鋪,和大家一起上學,我學學你們的,你們學學我的。

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這是王寶強從來沒改變過的底色,無論怎樣成名、多金,他就是願意把優越感留給觀眾。

好運,鍾愛真實的人

4

寶強為啥運氣好啊?真實啊!傻根真,許三多真,被綠一怒離婚真,承認初當導演導得不咋地也真。

承認自己的錯誤真不是什麼大事,「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非得裝成完美無缺的樣子,才更容易被觀眾戳破幻象,落入深淵裡。

承認錯誤,死不了,就算不承認,也千萬別當別人瞎。一個真正的演員,始終保持著對作品的敬畏感,即使面對批評,也能欣然接受,這才是最強大的樣子。

王寶強能走上台來接受批評,表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他有為自己翻盤的實力和信心。機會青睞有準備的實在人,而不是投機鑽營的大腦。也只有這種人,才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還總能做好自己。

在這個全民「星」時代,明星的地位在青少年心中分量驟增,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娛樂性,甚至還會成為孩子們「有樣學樣」的榜樣。

回看近年來經常被網路輿論圍攻的「腦殘粉」,我們不難看到,明星的一言一行,極易被不諳世事的粉絲們學習和模仿,對社會風氣的影響極大。

因此偶像的意義不該只浮於表面,更應該自帶一種向上的力量,作為偶像人物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三觀,並以身作則引導他人。

就此而言並不那麼「帥」的王寶強才是偶像的正確打開方式。

從小人物一路奮鬥起來的王寶強告訴我們,真正的長大,不是總有一手好牌,而是你不怕拿到爛牌,而且總能夠憑著自己的實誠勁兒,重新扭轉乾坤。

我們都曾不堪一擊,但唯有承受過刀槍的侵襲後,那些殺不死你的,才會有一天使你更加強大。

所以願這個傻根「寶寶」,經歷再多苦難,也永遠不要丟掉那份真實,永遠「不拋棄,不放棄」那個最初的、本真的自己。

本文系本公眾號原創,轉載請在後台申請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父母成長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父母成長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