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體在地獄 眼睛在天堂—西藏之旅

身體在地獄 眼睛在天堂—西藏之旅

我從未想過此生會去西藏,畢竟天堂離我太遠。六道輪迴,天道、人道、阿修羅道以及三惡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我的貪、嗔、痴、我的驕傲、嫉妒、吝嗇,離天道怎會近。而我居然這麼快就來了,還是在這「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時節。

此行一周的時間,倉促而奔波,重慶拉薩林芝來回折返,海拔三千至五千米不斷升跌,天氣時晴時雨時雪任性切換。嚴重高反、缺氧頭痛、舟車勞頓、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海拔一上三千米心率就沒下過110次/分,差點忘了,沿途體驗的原始廁所一次次拉低自己的下線,若不是一群驢友的陪伴與照顧,恐怕第一天便已落荒而逃。也怪自己太過嬌氣,這一周恐怕是這輩子最艱辛的時光。這大概便是身體在地獄的修行吧。

但當朋友問我值不值得的時候,我思忖半晌,肯定地說,值得。

西藏

西藏,從吐蕃,到烏斯藏,再到衛藏,一直都是無數人神往的聖地。山高谷深、江河縱橫、湖泊眾多、森林綿延、雪山覆蓋、草原遼闊,造就了這裡的青稞與氂牛,駿馬與美女,經幡與哈達。千百年來,無數虔誠的信徒,五體投地,用身體丈量腳下的這片土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這裡有世界屋脊,號稱「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領略「一山見四季」,「十里不同天」,征服「天空之女神」珠穆朗瑪峰,大概是不做骨灰級玩家,便誓做骨灰的人的終極夢想;這裡有「高山流下的雪水」雅魯藏布江,藏民心中的搖籃和母親河,而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上第一大峽谷,最深也最長;這裡有「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中最驚險、最絕美、最雄壯的一段,駕駛、騎行亦或徒步,都將是你人生中記憶最深最長的路。

當然,最最不能忘的是這裡的藏民。藏民以藏族為主,還有住在門隅的建築風格仍為原生態的門巴族、用野生植物纖維和獸皮做衣服,夭折的小孩會樹葬的珞巴族、人口極少未列入56個民族還存在一夫多妻制的僜人、信奉原始宗,還會舉行自然崇拜祭祀儀式的怒族等。藏民們主要信仰藏傳佛教、雍仲苯教。為了了解藏傳佛教,愣是把我整蒙圈了。藏傳佛教有格魯派(黃教)、寧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薩迦派(花教)等,現在最主要就是格魯派了。西藏的第一座寺廟,寧瑪派的桑耶寺,格魯派的三大主寺,噶舉派的直貢梯寺和楚布寺,薩迦派的薩迦寺等等,讓衷愛寺廟的我,心馳神往。

拉薩

拉薩,日光之城,晚上八九點的日落,會讓我覺得賺了時間。從1400多年前松贊干布把都城從山南遷到拉薩,這裡像它3600米的海拔一樣讓無數人仰望。蒼穹之下,婆娑世界,「百步一寺廟」的拉薩大概便是這塵世中的一方凈土吧。當在八廓街看著朝聖者拿著轉經筒一圈一圈地轉經,在大昭寺門前五體投地匍匐,雙手前直伸地重複「磕長頭」時,當我讓導遊教我念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和蓮花生大士的心咒「嗡阿吽班雜咕嚕叭嘛悉地吽」時,這裡的虔誠心和慈悲心,讓我似看到天堂。

布達拉宮

來到拉薩,若沒去過布達拉宮,估計是去了假拉薩。布達拉宮意為觀世音菩薩的居所,由松贊干布建於公元7世紀,作為土蕃王朝的立國之君,其作出的巨大貢獻被藏民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你會發現在松贊干布法王像的頭頂上有一尊觀世音菩薩的上師阿彌陀佛像。布達拉宮後毀於天災戰火,只剩法王洞和聖觀音殿,17世紀由五世達賴喇嘛重建,白宮便是達賴喇嘛生活和政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從那時起西藏開始了政教合一。從山腳拾階而上,經過一個廣場,便是曾經為達賴喇嘛表演藏戲的地方,而當我登上白宮頂層的東日光殿,站在東面的窗檯,就是當初達賴喇嘛觀看藏戲的觀景台了。

讓我駐足不停的地方便是紅宮的靈塔殿。從五世到十三世達賴喇嘛,唯獨缺了神秘莫測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靈塔。而最高大、最華麗的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用了3721公斤黃金,鑲嵌近2萬顆珠寶,亮瞎了我的眼。在紅宮曾經「金瓶掣籤」的舉行地,看到了乾隆皇帝的畫像前藏、漢、滿、蒙四種文字書寫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牌匾,在寺廟一直只見到藏文,突然看到漢語,莫名的親切感,好在忍住了尖叫。

大昭寺

大昭寺是拉薩的心臟,有了大昭寺,因著朝聖者的生活需要就有了八廓街,慢慢就成就了拉薩城。來到大昭寺門前,煨桑爐前的靄靄煙霧,濃烈香郁的酥油氣息,絡繹不絕的轉經人,讓人不自覺放慢了腳步。

大昭寺是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為迎娶尼婆羅的尺尊公主建造的,供奉著釋伽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其實十二歲等身像是唐太宗給文成公主的嫁妝,最開始是供奉在小昭寺。傳說是因為武則天在位時想把這佛像搶回來,藏臣就把佛像藏在大昭寺的牆壁里,待金城公主嫁過來破牆請佛後就一直對調至今了。等身佛殿永遠都擠滿了朝聖者和遊客,匆匆一拜便走開了。在獅子吼觀音殿外的石洞,側耳傾聽,卻無緣聽到地底的水滴聲。

全世界只有三座釋伽牟尼親自開光加持過的等身像,一座就是這十二歲等身像在大昭寺,另外一座八歲等身像尺尊公主帶來的供奉在小昭寺,還有一座二十五歲等身像在印度。

色拉寺

色拉寺是格魯派三大寺之一(另外兩個是甘丹寺、哲蚌寺),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大慈法王1419年創建。來色拉寺不能錯過的就是每日(除周日外)下午三點至五點的辯經了。大大咧咧地席地而坐,若有所思地托腮聽著僧人辯經的便是本人沒錯了。站立的提問者用力擊掌,像雄鷹展翅,氣勢逼人地提問盤坐墊上的答問者,答問者必須立即回答並不能反問。傳聞玄奘大師便是在這樣的「擂台」一戰成名。據說,一年一度的祈願法會上,應考者和多位長老同時辯論成功,方可考取格西學位,相當於我們的博士學位呢。這是他們每日的課堂,所以作為遊客的我們放下相機手機,停止喧囂吵鬧,此時無聲勝有聲。

在色拉寺,你會看到許多孩子鼻頭印有黑印,這是因為將色拉傑扎倉供奉的馬頭明王像前油燈的燈灰塗抹在孩子鼻頭,能夠保佑孩子平安。我獨自一人走進措欽大殿,殿里寂靜無人,燈油昏暗,靜靜地順時針走過,看到釋伽牟尼、強巴佛、宗喀巴大師和大慈法王像。不經意瞥眼,居然看見了經架上珍藏的明成祖贈送的《甘珠爾》,這可是第一部藏文印刷佛經。走出殿外,回頭不舍地望了望門口的朝聖者,磕著長頭,五體投地是為「身」敬,口中念咒是為「語」敬,心中想佛是為「意」敬。願他們得以三業清凈。

羊卓雍錯

三大聖湖之一,有著最優美的線條輪廓,離拉薩最近的羊卓雍錯有什麼理由要錯過它呢?一下飛機,路邊啃個肉夾饃吃碗牛肉粉便奔羊湖去了。海拔4441米的羊湖,途中還要翻越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人生第一次吸氧便是在此時。去程陽光燦爛,一路看到碧綠清澈的湖水,難怪羊湖是藏人心中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著冰川泥石流阻塞河道,讓羊湖變成了而今湖泊分叉眾多、湖岸蜿蜒曲折這最特別的模樣。回程雪花飄飄,年前還總嚷嚷想去北海道看雪的我竟這麼快就看到雪了。亂「雪」漸欲迷人眼,羊湖便成了白茫茫一片,差一葉扁舟和一孤蓑老翁,便是一幅寒江獨釣圖了。寒湖淡泊,空疏寂靜,讓人思之不盡。

卡若拉冰川

從羊湖再往前開,就會看到山頂雲霧飄渺處的卡若拉冰川。冰川整體呈黑白分層態,山上冰川潔白無瑕,山腳平地寸草不生。高海拔氣喘和嗖嗖涼風讓我沒能往裡走。這裡曾是著名電影《紅河谷》的拍攝地,可惜的是攝製組為了營造真實雪崩情景,用炸藥把冰川炸出了一個再也無法彌補的三角形缺口。卡若拉冰川的雪線每年都在上移很大距離,興許哪天就消失不見了。

天堂時光旅行書吧

此行最悠閑的半小時時光便是在這家書店,這裡可以沐浴陽光隨意坐上一天,飄蕩的經幡和斜落的干枝,讓你確實在天堂時光里。難怪會說願天堂是書店的模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家書店書籍種類較為常見單一,此時,更是無比遺憾沒有時間去到古修哪書坊,據說那裡有許多珍藏的內地買不到的佛教文化方面的書。想起廣州正佳附近1200bookshop牆壁上貼的那句話,「這裡沒有Wi-Fi,請把時間還給閱讀」。可是時間那麼少,怎夠閱盡浩瀚書海。

林芝

林芝大概是最不像西藏的地方,宗教氣氛最為淡泊,它是一座新城,巧合的是由廣東援建。這裡有世界上最深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卻也有著仍信仰著原始雍仲苯教的象雄文化村落,信徒心中的聖山「苯日神山」可惜未能一見全貌。「西藏江南」之稱的林芝,平均海拔才2900米左右,三月中下旬恰逢桃花盛開之季,行駛的一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嘎拉桃花村

春來便是桃花開,不辯仙源何處尋。走進嘎拉村,便看到爭相怒放、燦若錦緞的雪域桃花。漸入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眾人甚樂之。復前行,欲窮其林,而林之不盡。

看到工作人員在桃花樹上挨個掛著福牌,便央求幫忙掛了一個,悄悄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願能如我所願。

南伊溝

「清流擾幽謐,古村在山間。白雲連雪嶺,彩虹戍花田。蹊徑多鳥跡,深林少人言。凈土息塵事,此間是桃源。」這首《游南伊溝》便是南伊溝的最好描述了。這裡的特色便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植被,還有珞巴族民俗村了。珞巴族可能是我國最特殊的一個民族,是唯一一個因為至今仍存爭議的「麥克馬洪線」而被迫分離的民族,我國有3000人左右,而世界總數就不得而知了。開到最裡面,有部隊駐紮,不讓再深入,原來再過去是印度邊界了。在這深山老林里吃到當地的烤魚、藏香豬和甜茶便是人間美味了,儘管吃相狼狽了些。

巴松措

風景里我最喜歡的便是這巴松措。深藏在交通閉塞、遠離城鎮的山溝里,林木繁茂、群山聳立的那一池碧水中,居然冒出一個湖心島,傳說這島是空心島,島與湖底並不相連。走過木柵橋,登上湖心島,居然讓我發現了深藏其中的「湖中城堡」錯宗寺。這是寧瑪派寺廟,始建土蕃時期,1500多年歷史了。我不是虔誠的佛教徒,我沒有添酥油,沒有磕長頭,看到蓮花生大士像,只靜靜地看,靜靜地來,靜靜地去。

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在藏語中是「直刺天空的長矛」的意思,來源於《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世界高峰中排名15位,1992年中日聯合登山隊成功登頂後再無登頂記錄。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山峰以後,遊客趨之若鶩。主峰是一座羞女峰,無比羞澀,常年雲遮霧繞,不願露真顏,我們這群驢友盼雲散去,繞了又繞,等了又等,只看到了「蠻腰」。

此次西藏之行到這畫上句號。人們常說來西藏心靈得到凈化,因為這裡離天空最近,是世間少有的凈土,有著異於中原難得一見的雪域美景,有著虔誠執著用身體丈量腳下土地的佛教信徒,生命因這樣的美麗而覺動人,靈魂因這樣的執著而覺凈化。其實若不生清凈心,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但我並不覺得這悲哀,因為我們仍相信並嚮往這世間的凈土,否則便是《桃花源記》里南陽劉子驥的悲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而對我而言,這是一場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的旅行。雪域風景和佛教寺廟,讓我身體遭罪卻心生歡喜。藏人的生死達觀,眾生平等,赤條條呱呱墜地,再赤條條將身體獻給禿鷲,忌諱放聲大哭,忌諱思念捆綁,讓其自由投入生命輪迴。紅塵來去雖一場空,但我們應是戀生的同時不畏死,始終飽含對親人好友的摯愛,在最後時刻能夠從容面對生死的訣別。

最後,要感謝一路陪伴我的驢友們,你們的關心和照顧讓我倍覺溫暖,這樣相識的緣分尤為珍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此行游。

遺憾

我太過貪心,於是有了以下的絮絮叨叨。

我想獨自一人坐在色拉寺的辯經場大腦放空地認真再聽一場辯經;想在深秋之時從宗瓊丹寺跟隨苯教信徒逆時針轉苯日神山;想在雪頓節時去仰望哲蚌寺曬那500平米的唐卡,並在大殿門前眺望整個拉薩;想去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桑耶寺見識曼達拉的模樣;想去探究懸崖峭壁縫隙間的扎葉巴寺為何被稱為「來拉薩不去扎葉巴寺,如同嶄新的藏裝上沒有上衣領」;想試試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里世界上最高大的強巴佛像的鼻孔是否真的能容納下一個人;想去親眼欣賞山南昌珠寺在王朝更迭、烽煙四起的歷史劫難中仍保存下來的,用29026顆珍珠製成的無比珍貴的《觀世音菩薩憩息圖》唐卡。

原諒我如此奇特的獵奇心,我還想去西藏最西邊,看看那座高原古城-古格王國遺址,這個300多年前一夜消失的輝煌古國;我還想偷偷去看一眼墨竹工卡的直貢梯寺里最大的天葬台,看看有沒有禿鷲飛過,只是遠遠望一眼,並不冒犯;想穿越波密卓龍溝那片深邃幽靜的原始森林,去問候一聲仍守在那間破寺廟裡的僧人,去走走世間罕見的珞巴族樹葬區。

其實我還想再虔誠瞻仰並刻在心底,寺廟裡那些佛像的模樣,他們的真實身與忿怒身,記得佛里跏趺端坐、渦旋髮型的釋迦牟尼,代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阿彌陀佛,坐姿並雙足觸地、雙手擺出「說法印」的強巴佛;菩薩里白色四臂或是十一面千手的觀世音菩薩,左手抱梵篋、右手執火焰金剛的文殊菩薩,手持金剛杵、忿怒藍色形象的金剛手菩薩,還有觀世音菩薩悲憫眾生流下的眼淚化成的白度母和綠度母;更不能忘了真實存在的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佛教大師,印度佛教尊者、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士,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噶舉派奠基人瑪爾巴大師等等。

書籍參考

總覺得去到某個地區或國家,了解一下當地的歷史、文化與宗教,會令旅行更有意義,當你所看所知的文字和圖片在眼前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和存在,豈不妙哉。也是因為對宗教的興趣,離行前花了很長時間搜集並閱讀了一些書籍,在下面做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夠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1、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系列旅行指南是澳大利亞Lonely Planet公司組織出版的,歷史概括、景點介紹、門票交通、餐飲住宿一應俱全。每去到一個地區或國家,都會事先備好並隨身攜帶,此行也不例外。走進別人的世界,也是走進我們自己。

2、美國梅·戈爾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研究1913-1951年西藏現代史,是西方研究西藏史學的權威代表之作,資料翔實、引證了英國、印度、美國以及西藏當地很多難得一見的史料,但也偏專業化,書籍厚重無比。作者還娶了位藏族太太,必須是真愛了。套用別人評論的話,如果此生你只願讀一本西藏的書,那就這本吧。

3、馬麗華《風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講》,講述從遠古到吐蕃王朝的歷史故事,有些細節已經無從探究真假,閑時翻翻當故事書倒是很悠閑。馬麗華曾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的總編輯,原諒我對這個出版社迷之喜愛。

4、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11年剛出版時我還在讀博就買了這本書,現在每次逛書店,發現這本書仍擺在顯眼位置,經久不衰啊。「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如何坦然地接受死亡並安詳死亡,大概是這本書的要義吧。曾經有段時間,看了些較為粗淺的關於生死的書,阿圖·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別》、努蘭的《生命的臉》、《死亡的臉》,包括最近新收的利夫頓的《納粹醫生》(關於醫學屠殺和種族滅絕),看完太覺沉重,便束之高閣。死亡其實很近,且行且珍惜。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5、尕藏加《密宗-藏傳佛教神秘文化》,對苯教、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和密宗文化進行了相應研究,從邏輯框架看更像是學術論文,看起來較為費勁。顯宗主張公開宣道弘法,按照佛經修行即可,而密宗強調傳承、真言、密咒、灌頂,沒有人傳授密法修行很難實現「身口意」三業清凈,神秘而深奧,我等凡人是難以觸及了。

6、法國石泰安《喜馬拉雅的社會與宗教》和扎呷《藏族社會和文化研究》就是匆匆從天堂時光旅行書吧搬回來的此行唯一送給自己的手信。前者集合了國外著名藏學家的代表論文,後者是深入西藏社會田野的調查研究,偏學術化。

7、周煒《佛界:活佛轉世與西藏文明》和《佛境:影響藏傳佛教的奇僧》,作者是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所長,可能他更為出名的是那本《米拉日巴傳》。但對活佛轉世和著名高僧感興趣的還是不要錯過這兩本書。

8、林聰《一步一如來》,這本書居然只在kindle買到電子版而已。主要介紹拉薩及周邊寺廟及朝聖事宜,匆匆過一遍,覺得看《Lonely Planet:西藏》和窮游錦囊已經足矣,這本可以忽略。

9、閆晗《倉央嘉措詩傳全集》,講述倉央嘉措生平事迹及其詩歌賞析,文筆不是我喜歡的類型(題外話,我最愛周汝昌的詩詞賞析,神之之崇拜)。正如倉央嘉措自己所說,「身處壯闊的布達拉,我是雪域威赫至尊。遊盪在繁華的拉薩,我是瀟洒漢子宕桑」。他出生於可婚嫁的寧瑪派,卻成了禁女色的格魯派六世達賴喇嘛,他不避世俗,嚮往自由,追求愛情,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最後以倉央嘉措這首我喜歡的詩結尾吧,感謝耐心看到了這裡的朋友們,願你們能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紋;

那一年,我磕長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愛情」只是信仰
第一次跑龍套的周星馳、劉德華、梁朝偉竟然長這樣

TAG: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