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康一生,終歸又回到了傳統

健康一生,終歸又回到了傳統

?桃花盛開的地方?

「筋長一寸,壽長十年」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要想長壽,我們就必須進行合理的健身運動;然而歌唱家的長壽,似乎又提示我們長壽與「丹田呼吸」相關;可是很多長壽老人又告訴我們,長壽的秘訣是心態平和,似乎心態才是長壽的決定性因素。那麼健康運動、呼吸和心態,究竟誰才是長壽的決定性因素呢?三者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內在關係呢?

?經典永恆?

文章開篇,我們來點「高大上」的內容,佔據一個制高點。《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本源,是指每一個獨立的個體;「二」是陰陽,是事物之間的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而「三」,則是指事物的一種發展變化。就健康運動而言,生命就是一,是根本;生命的一分為二,則是形體和精神;形體和精神的交融,誕生了氣息和活力,使人體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就是三。所以我們從「制高點」的角度來看,身體、呼吸和心態,三者是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而我們的健康養生,就是從身體和精神的兩端為起點,調動體內的一種氣息,從而達到生命狀體的一種和諧有序。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告訴了我們一種健康養生的方法,叫做「導引術」,「以形導氣、以意引氣」,就是從身體和精神的兩端入手,進而來調節生命的氣機,祛病延年,獲得健康。

具體到身體和精神的鍛煉,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內容。身體的鍛煉,我們有傳統的四大功法「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和易筋經十二式」,還有太極拳、健身氣功等其他功法。鍛煉精神的方法更多,有佛、有道、有儒,甚至還有來自西方的基督和天主。作為一名傳統運動養生的愛好者和研究者,我不斷的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身體易調,精神難治」。練習傳統運動養生功法,只要是我們按照科學的模式進行學習,都可以很快的掌握住動作要領,達到功法的要求,然而對於如何調整精神,似乎大家都在向宗教靠攏,而與傳統功法脫節。所以每次當我聽到學員說「周老師,你功法教的太好了,我以前多少年學不好的動作,在你這,一周就學習會了」類似的話時,就會產生一種思考,那就是如何使學員快速正確的掌握「鍛煉精神」的方法。

傳統運動養生功法「鍛煉精神」技巧的缺失和不完善,使中國的傳統運動養生功法,不得不依附於宗教,於是出現佛門養生功、道家養生功、儒家氣功等等;而沒有依附宗教的練功者,往往會陷入對於某一個「門派宗師」或者「個人神化」的盲目狂熱崇拜中,這樣可能會步入歧途,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而印度瑜伽的「梵我合一」,其實質是養生功中的「天人合一」,是一種對於自然的歸屬合一,似乎又離我們普通人有些遠。那麼,從傳統運動養生功法的「鍛煉精神」究竟該路歸何處呢?

人類的進步和收穫,往往來源於閱歷和思考,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可能就會給我們帶來靈感,我對於傳統運動養生功法「鍛煉精神」的認識也是如此。每天早上帶學員練功,周圍的環境都會比較安靜,但是這種安靜逐漸被打破了,原因在於一個「唱歌老者」和「練鞭中年人」的出現。「唱歌老者」聲音的高度堪比「大衣哥」,然而能欣賞度卻不如「鳳姐」參加選秀;練鞭中年人那「啪啪」的聲音,更是有些刺耳。我剛開始心裡很煩,認為他們影響了我,但是當我想到他們也是為了健康,應該像我們一樣獲得大家的關愛和支持時,我的心態平和了,覺得這種所謂的噪音也可以被接受了,甚至練功的過程中,有時會忽視掉這種干擾的聲音。於是,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心態平和時,外界的刺激,可能會是提升我們鍛煉效果的一種有益干擾。當然,這樣認識的前提是,我們要學會愛別人,於是我認為「愛、關心別人」,是鍛煉精神的一種核心。

莊子有一篇寓言故事,叫做《空船》。講的是一個人駕船渡過河流,結果被另外一條違規行駛的船撞了,於是這個人就對另外一條船大罵。可是當他發現對方船艙里沒有人、船是空的時,這個人的氣就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決定我們心態的,其實不是對方,而是我們自身的想法,當我們能夠具有仁愛之心時,就不會隨意因為外物而動搖我們的心態,影響我們的心情。所以「仁愛之心」,是我們鍛煉精神的核心,這種方法叫做「虛己以待人」。因此,以「仁」為核心的「仁、義、禮、智、信」,才是我們苦苦尋找的鍛煉精神之法。

仁愛之人是傻子嗎?不是的,仁愛是一種我們對待周圍事或者物的態度,當我們處理事情選擇仁愛時,我們的心態就會平和,就不會衝動,這樣就更容易看透事情的本質,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仁愛,體現的是矛盾之間的統一,而不是矛盾之間的對抗和激化,所以「仁愛」是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和諧之道。有了「仁」,我們還要有「義」,義是一種公平的判斷,是正確的道理,這是我們處理事情時應該遵循的原則,也是我們產生勇氣的動力,因為我們佔據了道義。「仁義」之後是「禮」,是我們處理事情的技巧,或者做人的方法,是我們需要遵循的規範。有禮,會使我們為人處世更加的順遂。「仁義禮」是一種相對固定的內容,那麼「智」則是一種變動,是「仁義禮」能否堅持下去的保障。「仁義禮智」失去了「智」,我們可能就會成為一種「教條式」的傻子,這就是「君子需要比小人更加聰明」的原因所在。「仁義禮智信」最後是「信」,是指我們的事業而言,所以又叫做「誠信」。當我們有了自己人生的正確目標,有了「仁義禮智」的保證,我們還要做到言行一致,時時刻刻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而不是「朝三暮四」的隨意變動,否則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有外國人批評很多中國人沒有信仰,不值得信任,就是指他們看不到我們的真實目標所在,以及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這樣就可能出現多種意外的變動。

就健康養生而言,找一個好的老師,練習好功法動作,同時做到「仁愛」,虛己以待人,獲得一種平和的心態,並把這種心態貫穿於功法練習的始終,這就是傳統養生功法調整形體和精神的根基所在。所以要想健康一生,還是要回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來。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將及時糾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養功夫體系 的精彩文章:

「易筋洗髓經」告訴我們的健康秘密!

TAG:三養功夫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