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米芾時年32歲時的海外名作欣賞,大家有沒有這字我欣賞不來的感覺?

米芾時年32歲時的海外名作欣賞,大家有沒有這字我欣賞不來的感覺?

米芾的海外名作,早年所寫。方聞認為是1100年,翁萬戈認為是1082年。米芾時年32歲。六年後,《苕溪詩卷》、《蜀素帖》問世,米芾的風格基本奠定。

《吳江舟中詩》展示了米芾書風中恣縱的一面,而《蜀素帖》則更謹嚴妥帖,更宜於初學。

此試卷內容描述的是吳江舟中,遇風而阻的境況,最後「萬事須乘時,汝來一何晚」令人感慨。書風之恣縱或與內容有關也。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畫家。初名黻(fú ㄈㄨˊ),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鑒定家、畫家、收藏家。米芾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米芾行書多彩多姿,就結構來說,其行書極具其個性,又有共性,即他的行書結字都有基本的規律可尋。其中和諧、變化是統領行書結字規律的最內在規則,如「平正欹側」、「疏密勻豁」等都無不源於和諧、變化的需要。學習掌握好行書基本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欣賞、臨摹、創作活動。下面我們以米芾的行書為例,供書友們欣賞臨摹。

《多景樓詩帖》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作品,行書,紙本。縱31.2厘米,橫538.1厘米,藏於上海博物館。原為長卷宋時改裝為冊。此冊米芾行書十一開,冊中有「左史江氏」、「檜」、「秦禧之印」及明清諸家藏印。1102年(宋崇寧元年),同朝何執中跋為米芾所作。

米芾小時家境不富裕,花學費在私塾學寫字三年亦長進不大。一日,他聽說有位路過村裡的趕考秀才寫字好就去請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臨帖後說:「想要跟我學寫字,有個條件,得買我的紙,可紙貴,五兩紋銀一張。」米芾心想哪有這樣貴的紙,但出於學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來銀子交給秀才。秀才遞給他一張紙說:「回去好好寫,三天後拿給我看。」回到家,米芾捧著這張用五兩銀子買來的紙,左看右看也不敢輕易使用。於是對照字帖,用沒蘸墨水的筆在書案上划來划去,反反覆復地琢磨,把一個一個的字印在心裡。三天後,秀才來了,見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著筆,望著字帖出神呢,紙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驚訝地問:「怎麼還沒寫?」米芾如夢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說:「我怕弄廢了紙。」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著紙說:「好了,琢磨三天了,寫個字給我看看吧!」米芾抬筆寫了個「永」字。秀才一看,字寫的遒勁瀟洒,便故意問道:「你為什麼三年學業不進,三天卻能突飛猛進呢?」米芾想了想說:「因為這張紙貴,不敢像以前那樣隨便寫來,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寫。」「對!」秀才說:「學字不光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寫好。」說完,揮筆在「永」字後面添了七個字:(永)志不忘,紋銀五兩。又從懷裡掏出那五兩銀子還給米芾,頭也不回地走了。

米芾傳世的書法墨跡有《向太后挽辭》、《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無繪畫作品傳世。著《山林集》,已佚;其書畫理論見於所著《書史》、《畫史》、《寶章待訪錄》等書中。米芾書法宋代以來,為後世所景仰,其作書謂「刷字」,意指其作書行筆方法與前人不同。《宋史》載:「米元章初見徽宗,命書《周官》篇於御屏。書畢,擲筆於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惡札,照耀皇宋萬古。』徽宗潛立於屏風後聞之,不覺步出縱觀。」

小編覺得書法不能太迷信,名家也有敗筆,書童也有偶成,關鍵要以平常心待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拖沓天王 的精彩文章:

TAG:拖沓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