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一個細胞的叛逆說起

從一個細胞的叛逆說起

周圍總是有聲音對它說

打開它,打開它……

自然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鑰匙

想要打開我們內部的「潘多拉魔盒」

一點又一點誘惑、一點又一點刺激

長年累月,終有一天

它抵擋不住了

心中的鎖被打開了

我們的身體發現了它

讓它改邪歸正

它拒絕

它偽裝成良民

它發現原來它就是傳說中的火種:「幹細胞」

它拉幫結派

它們變成了身體內部的黑幫

肆虐我們的身體

窺視我們內心的恐懼

一個細胞的反叛,一群細胞的狂嘯

我們能拿它們怎麼辦?

還有幹細胞治療、熱療、溶瘤病毒等等

說了這麼多

還記得你是個中醫嗎?

為什麼說它是慢性病?

第一是它病程長,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不會有人說,我今天好的,明天突然就得了腫瘤。

第二是我們治療目標的轉變,從過去的想要「畢其功於一役」轉變為「帶瘤生存,留人治病」。

為什麼說它是全身病?

一、它不只是一個腫塊,往往伴隨著全身免疫功能、身體機能的減退。慢性疾病又叫做「慢性消耗性疾病」,它是對全身機能的逐步消耗。《黃帝內經》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被消耗得太過,很多病人最終是因為臟腑功能衰竭,不能耐受治療,或是感染等併發症離去的。

二、腫瘤的治療也是一個全身性的調治。中醫學認為它「全身屬虛,局部屬實」。所以中醫治療不僅看這是什麼病,還要看病的人怎麼樣了,要審查人身氣血,臟腑陰陽

為什麼說它是心身病?

第一,中醫學認為情志與腫瘤形成關係確切。明代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提到:「大抵氣血虧損,復因悲思憂恚,則脾胃皆傷,血液漸耗,鬱氣而生痰……噎塞所由成也。」鄒岳在《外科全真》中說:「婦人久居寡室者患此。」現代研究也認為情志會引起神經內分泌系統改變,抑制免疫功能。

第二、生病本身會帶來極大的負面情緒,情緒又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身心互相影響,陷入不良的循環。此外,疾病的併發症,伴隨疾病的治療出現的毒副作用,治療帶來的傷痛,都使身心負擔進一步加重。

就像羅斯 庫什納所說的:「這個國家很少有醫生會關心癌症治療引發的沒有生命危險的副作用……禿頂、噁心和嘔吐、腹瀉、血管阻塞、財務問題、婚姻破裂、兒童受擾、性慾喪失、自尊喪失和身體形象……」

——《眾病之王》

好的,我現在知道了,腫瘤是慢性病、全身病,還有心身病。那中醫是怎麼治療腫瘤的呢?

醫師說一個大法

根據正虛和邪實的程度定製的「三階段法」。一般來說,在腫瘤初期或中期,或體質較好,正氣尚未虛弱時,多以祛邪為主。隨著病情發展,腫瘤中期或晚期,身體正氣虛弱,此時攻補兼施,根據病情或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腫瘤晚期,正氣已大衰,不能耐受攻伐,應以扶正為主,稍佐以祛邪抗癌藥物。

葯童說七個門派

扶正培本葯、軟堅散結葯、化痰除濕葯、清熱解毒藥、疏肝理氣葯、活血化瘀葯、以毒攻毒藥。

國醫大師周仲瑛先生擅用復方大法

扶陽派李可老先生擅用重劑

不了解中醫的人看了就會困惑

其實中醫不是藥物的簡單堆砌

而是學術思想指導下的「理法方葯」體系

「微調平衡治癌法」便是在診療過程中,通過精準辨證,找到機體內在失衡的關鍵點,運用中藥調理、飲食調養、心理調適等綜合調治手段,通過不斷的調節,逐步糾正腫瘤病人的功能性、器質性紊亂,使臟腑功能及陰陽氣血平衡和諧,讓人體潛在的自我修復、自我更新、自我調節的能力獲得再現,從而使癌細胞逐漸消亡,或使其生長緩慢,達到人瘤共存狀態。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用藥我了解了,還有別的嗎?

當然有,這只是我常跟你說的「葯療」,此外還有「心、體、食」療,這才是完整的治療理念。

我們說「一生淡泊養心機」,這是一個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樂、悲、恐、驚,這是人的七種情志,過了頭就是七情過激。《黃帝內經》強調「恬淡虛無」,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簡言之,要做到「淡」字。

古人說「常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壽」。 仁就是要做到溫和、善良、寬宏、幽默。仁心仁德、養心立德是一個人健康的內在要素。

怎麼養心呢?除了寬正心念,可以培養一些生活樂趣來怡情養性。清人馬大年在《怡情小錄 十供》中說到:「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熏,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煎茶,登城登山,寓意奕棋,十者之外,吾不易也。」

有什麼合適的運動推薦嗎?

當然有了,比如散步、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還有呼吸鍛煉。

相比太極拳,八段錦更容易入門。記住動作要領之後,開始學習怎麼調整呼吸。有的人做這些動作,只得其形而不解其意,忽略了呼吸吐納,如果你已經學會了,試試配合呼吸,是不是練起來會更加舒暢?

GIF

腫瘤患者散步時機,一般選擇早晨、飯後、睡前。晨間散步,於空曠處,看東方既白,遠景含黛,呼吸吐納,可調氣血而爽精神。飯後散步,《遵生八箋》說:「食後徐徐行百步,雙手摩肋並腹肚。須臾轉手摩腎堂……仰面仍呵三四呵……」。如果睡前散步,身體稍感疲勞,可用溫水洗腳,促進睡眠。散步注意保暖不要吹冷風,出汗了及時擦乾。

體力太差也不要總是悶在屋裡,到自然中去轉換下心情。

那食療呢?很多人以為生病了就不要吃肉,過分強調忌口,反而營養不夠了。

沒錯。食療的關鍵有兩點:一個營養要均衡,一個注意飲食宜忌,多吃「兩高一低」(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不吃有害食物,避免煎炸等烹調方式不宜的。

關鍵要有合理的膳食結構。「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南宋陸遊的養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詩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養生錄》中談到 「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緩些、食宜軟些。

據說不能吃「發物」,發物到底是什麼呢?

所謂發物,一般泛指辛辣燥熱刺激、肥甘厚味及低級海產生物等一類的食物。

《本草綱目》中說:「羊肉大熱,熱病及天行病、瘧疾病後,食之必發熱致危。」一般而言,狗肉、羊肉、公雞、蝦蟹螺蚌、煙酒等食物,吃了容易化火生痰,有些人吃了會出現食物變態反應,引起機體進一步虛衰。

戒吃發物是由一定道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忌口的範圍不應該肆意擴大,反而會矯枉過正。至於曾經有一段時間誤傳的「餓死腫瘤」「生吃泥鰍」等說法,更不該盲從。

聽說要多吃甲魚,能多吃嗎?

甲魚功在滋陰涼血,適宜於陰虛血熱的人,如果是脾胃陽虛的,就不太適宜,因為它性冷不易消化。

中醫認為不同食物偏性有差異,儘管都可以吃,也有營養,但在防治疾病時是有一定範圍的。《金匱要略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篇》就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有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

腫瘤的治療中,中醫中藥理論應貫穿整個治療過程。 把握治療的「度」。避免「過猶不及」、「過度治療」。 科學規範治療,不迷信宣傳廣告,盲目投醫。這也是第23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題——「科學抗癌,關愛生命」。

關於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素問 的精彩文章:

清宮秘食,溥儀離不開的它
濕人多油膩,無濕一身輕

TAG:杏林素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