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查查自己上火屬於哪一種,不要再亂吃藥了!

查查自己上火屬於哪一種,不要再亂吃藥了!

你好,四月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上火,口舌生瘡、牙疼、口乾、鼻痛、咽痛、咽干,胃酸、燒心、便秘、痔瘡,眼乾眼澀、面部起痤瘡、頭皮起疙瘩等等,甚至有的連鼻塞都當成了上火,面對這些千變萬化的「上火」癥狀,大多數會選擇買點清熱解毒藥服用,可是癥狀仍然反反覆復:吃的時候好一點,葯一停火氣又上來了,並且火氣越來越大,疼的張不開嘴,飯都吃不成了。

GIF

其實,好多這些癥狀不是說明自己上火了,而是自己被上火了!只是看到了自己認為的「火」,而沒有看到「火」背後的原因。舉個例子,秋天收完玉米晒乾後,都會用打玉米機器將玉米打打,使玉米粒與玉米芯分開。打玉米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完整的玉米放進機器裡面,出來的是帶有很多帶玉米的玉米芯,這時候摸一摸機器,燙手,我們會馬上停下來,查找原因,面對燙手的機器,我們不會端一盆涼水直接澆到機器上吧,而是觀察觀察,是玉米塞得太多了,還是機器發動機出問題了,還是哪的螺絲鬆了,還是插座功率太低等等,只有把問題查清楚了,再進行操作。

同樣,作為高智能的身體,不能見到自己身上有點不舒服,就認為自己上火了,隨便吃點下火的葯,這是對自己身體極其不負責任的。需要清楚自己上火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不至於引起其他後患。

通過臨床觀察,上火的癥狀,多是由於機體氣機不順,導致該正常運行的氣不能正常運行,從而引起上火癥狀,原因主要歸於五大類:

1

外寒引起的上火

一部分人上火了,口周都是皰疹,咽痛、口乾、出氣熱,非常難受,馬上就想喝點清熱解毒藥下下火,這時候需要考慮考慮到底是不是上火了。這些癥狀每次都是受涼了之後出現的,或者是衣服穿少了受涼了,或者是晚上沒蓋好,因此這些癥狀其實都是感冒風寒的一個表現。如果再仔細詢問,咽痛、口乾但不想喝水,或者多喝點水,第二天眼皮就腫了,並且還伴有鼻塞,舌苔白膩,手輕輕放在脈象上就能摸到,說明這是受寒了。如何判斷是受涼了呢?

首先,每次這些表現出現,都有受寒的病因;其次,口乾,但並不想飲水,說明體內並不缺水,再次,脈象是一種浮脈,說明病位在表。因體表受寒,整個皮膚被寒氣束縛,正氣與寒邪抗爭,因正氣稍弱,不能從體表一汗而解,則正邪交爭則表現在容易出入的孔竅,口、鼻部,因此,口周皰疹、咽痛、口乾、出氣熱就都出現了。這時候如果全身出汗,則邪氣隨汗而解,整個上火的癥狀都會減輕,並不會出現其他禍患。有的患者會發現,如果跑完步,全身出汗,這些上火就輕了。對於這種情況,可是要先治療外寒的,不要清熱解毒。曾經有一個病人,感冒之後,服用清熱解毒藥後,全身出現了牛皮癬,本來該用辛溫發散的方法治療,反而使用了寒涼藥物,邪氣無處發泄,則以牛皮癬的形式表現了出來,此時的牛皮癬是邪氣透達體表的一種形式,如果沒有表現出來,邪氣鬱到體內臟腑,可能會出現很嚴重的病症。所以,感冒期間的各種上火癥狀,在選用藥物時一定要慎重!

還有一種情況,平常沒有受涼呀,但是摸著脈象是一種浮緊脈,則也是體表有寒氣的表現,平常一直處於「感冒」的狀態而不自知。怎麼處理呢,風寒感冒顆粒或者感冒疏風顆粒可試試。

2

實火引起的上火

這種情況可能是大家非常贊同。上火了,就需要滅火,清熱解毒藥效果應該很好。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有甘草湯、桔梗湯治療咽痛,效果很好。哪些人適合呢?體格壯實,聲高氣粗者,沒有受涼、鼻塞等感冒的病史,這類人比較適合。但是,這類人對於清熱解毒藥也不能當成家常便飯,偶爾吃一次尚可,吃多了則體質會發生變化。臨床中有不少病人外表看著體格壯實,但是一把脈,沉澀無力,這就是外強中乾的表現,體內陽氣虛弱,不能再服用清熱解毒藥了,這時候需要慢慢調理脾胃、溫補陽氣。清熱葯雖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一定記住不要當成家常便飯。

3

脾胃虛弱、體濕引起的上火

這類人素體脾胃虛弱,面黃、手黃,稍微勞累則會頭暈, 一看舌頭跟個雪糕一樣,胖大、發暗、邊有齒痕,稍微飲食不注意就會出現消化不良,接著口鼻的火氣、大便干就出現了。看著自己滿身的火氣,拿著清熱解毒藥,有種手足無措之感,到底是吃還是不吃?這個當然是不能吃了!越吃會發現消化更不良,面色更黃。此時的脾胃弱,對平常的食物消化緩慢,就像有的患者所說,吃飯的時候先吃一點,然後出去轉一圈等消化之後回來再吃。因為脾胃虛弱,運化平常的飲食水谷能力弱,不能轉化為氣血,反而蓄積體內形成痰濕、腐濁,則表現為面黃、舌頭白膩、便秘、口苦口臭等。

而這些上火的癥狀都是假象,不是真的,就像麥秸垛一樣,經過數日雨水天氣之後,你摸著麥秸垛裡面都是熱乎乎的,雨水積留,郁而化熱,這時候該怎麼處理呢?等到天晴之後,把麥秸垛攤開晾曬晾曬,很快熱氣就會散開變幹了。我們體內的「火氣」也一樣,要治病求本,一方面調理脾胃,另一方面驅濕氣。用藥時一方面多採用健脾葯,比如茯苓白朮等,另一方面需要一些溫熱葯,比如桂枝、乾薑之類,這些溫熱葯就像太陽晒乾濕的麥稈一樣。烈日當空照,地上陰霾消。

有人會問,平常吃那麼多薏苡仁、赤小豆,為什麼體內還是那麼大的濕氣?因為不對症,並且這兩種為葯食同源,屬於寒涼之品,單獨使用祛濕作用並不強,對於脾胃虛弱者並不適合,這時候就需要中藥綜合調理了,因此一定要顧護好自己的脾胃,養生不在於山珍海味,重在平時調養,一日三餐規律,不吃寒冷飲食!

4

寒熱錯雜的上火

這類的病人上火多表現為口舌生瘡、牙痛,或者出現痔瘡,體格還算壯實,經常性會出現胃脹不舒、失眠。這類的病人,屬於寒熱錯雜的體質,上火只是火炎於上的表現,但是吃點清熱解毒藥胃部不舒服。治療時要寒熱並用,採用辛開苦降的方法,比如瀉心湯等。我曾經治療一例病人,牙痛,飲食困難,夜裡口苦,呼吸哮鳴音,脈象弦,處方柴胡桂枝湯加乾薑細辛五味子,服藥2汁即不疼,飲食如常。這裡治療時不能全部採用涼葯,也不能全部使用熱葯,要寒熱並用,涼但不傷脾胃,熱但不上火。

這類上火的病人,多是平常體質強盛,但飲食無度,酒水冷飲恣意,日久則導致寒熱錯雜的體質。因此,平常主要注意飲食,清淡飲食,少喝酒,不吃生冷,適當鍛煉身體。

5

內寒引起的上火

一般體質偏寒,體內火少,怎麼會出現上火呢?但是事實的確如此,確實會出現上火,只不過這些上火的癥狀是人們自己定義的結果罷了。對於這一種體質的病人,要嚴格控制清熱解毒藥的使用。平常手腳涼,怕冷,臉色暗黃,喜暖怕冷,稍微吃點涼的,甚至吃點水果也不舒服,腰腹部發涼,痛經等,這些都是體內陽氣弱、體內寒的表現。

陽氣弱,則不能起到溫煦的功能,故全身表現寒象。陽氣弱,運化功能差,飲食水谷積留腸胃不得消化,故會出現口臭、口乾、便秘、痔瘡等,這時候要以整體為主,溫煦陽氣,則脾胃功能恢復,水谷得化,就像冬天冰凍的河流經暖春融化一樣,其他癥狀都會消除。曾經治療一例痛經患者,一直採用溫化的方法,期間痔瘡複發,採用真武湯而痊癒。因此,針對這樣的病人時,主要是調理寒性體質,採用理中、四逆類的具有溫熱性質的方劑,只有寒性體質調整過來,局部出現所謂的上火癥狀都會消失,不能見火治火,否則上火沒有治好,身體反而更加虛弱,因此,如果體質偏寒,清熱解毒藥慎用。

因此,不要見火滅火,要找到引起上火的原因。火氣是身體不舒服的信號,要善待自己身上的火氣,找到原因,把體內氣運行失常的氣理順了,火也就下去了,身體會越來越舒服,一定要用辨證的眼光看上火!

經方楊偉超

分享中醫經典醫案,享受健康生活

喜歡記得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方楊偉超 的精彩文章:

TAG:經方楊偉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