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留在北京生活

我為什麼留在北京生活

逃離北上廣後沒多久,人們又開始逃回北上廣。

每天早起貪黑的兩點一線,忍受著霧霾、擁堵、高房價,享受不到本地戶籍福利的外地人,為何背井離鄉,拼盡全力留在大城市生活?

在大城市生活的不開心,於是逃離北上廣;在小地方混不下去,於是逃回北上廣;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吧,人家又說你在假裝生活……

這幾天,關於北漂生活的文章層出不窮,各路人馬撕的不亦樂乎。

「北京這2000萬人吃你家大米了?」

既然聊到這個話題,就順便講幾個小故事吧。

01

當初選擇來北京,主要因為我是北方人,整個北方唯一的大城市就是北京,想著生活習慣氣候什麼的更容易適應,就決定去了北京。

後來發現在京的北方人,很多初衷都和我一樣單純:離家近點。

只不過離家再近,每年回家也就那麼一兩次。

甚至,再也回不去了。

我們那時來北京的人,比起現在的年輕人要艱苦些,住地下室和隔斷間是必經的過程。

我運氣好,沒住過地下室,在北六環附近找了個住處。

那是個居民樓里的隔斷間,一個月300元。

隔斷由薄薄的木板和塑料泡沫組成, 不隔音也沒有窗戶,夏天悶熱不通風,晚上就只好開著門睡覺。

這個120多平米的房子里,還住著五戶人家。

由於不隔音,這五家人哪家打牌輸錢,哪家兩口子吵架,哪家大半夜啪啪啪,我都一清二楚。

晚上睡不著,就聽著隔壁聊天,雖然都是家長里短的瑣事,聽久了也覺得很有意思。

每個北漂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成千上萬的人在這裡生活,他們的故事如果拍成電影,一定會很好看。

我躺在6平米的小隔間里,這樣想著。

02

那時和鄰居們聊天,問到為什麼來北京,大多都說北京是個賺錢的地方,未來太遠的事情不考慮,先賺點錢再說。

早些年的北京對外地人還比較友好,窮人可以租住在城中村、地下室、隔斷間,平時居民區附近也有擺地攤的,賣街邊小吃的。

我特別喜歡街邊的煎餅果子、雞蛋灌餅、烤腸烤串,每天下班回家從地鐵站出來,就能碰到好多賣小吃的,一路邊走邊吃,也就順便解決了晚餐問題。

前段時間深夜食堂引起熱議,被大家吐槽不接地氣。其實我們所特有的市井煙火,就是路邊攤呀。中國人的深夜食堂、酒吧文化,就全凝聚在這隨處可見的路邊攤上了。

現在的北京,地下室不能住人,路邊的小攤也消聲覓跡,各類批發市場也都被拆遷走。

城市是比以前整潔多了,只是生活中多少有些不便,比如我一直很懷念清晨去早點攤前等著買剛出鍋的豆腐腦、小籠包的感覺。冬天還可以來碗羊雜湯,一碗下肚,再冷的天身子也會暖和起來。

現在這些場景都很少見了。

不知道以前擺攤賣小吃的大叔大嬸如今還在不在北京,我猜他們還在,只不過更隱蔽,更安靜,也更沉默了吧。

03

剛開始找工作那會兒,作為沒讀過大學還不滿20的小男孩,求職處處碰壁的經歷早已把自尊打的粉碎。

記得有次面試,HR讓自我介紹,我大腦一片空白,緊張的不行,只說了我的名字,哪裡人,然後就不知道說什麼了。

在很久之後,我開始做面試官時,看著那些年輕人輕鬆愉快的申請,總會想起我當初的愚笨樣子,又好氣又好笑。

那時的我怎麼就那麼笨呢?

沒辦法,從小生活的世界太小,接受的教育太少。

我上初中時才見過電梯,那還是在我家當地的醫院,覺得很新奇,上上下下坐了好幾次。

都說北京搞素質教育,學習比不上外地孩子(我們老師說),現在看來真是天大的謊言。

一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多元的文化帶給孩子們的,絕不是僅僅分數上的差別。

這種來差距像烙印般深深的刻在每個人的身體里,讓寒門子弟痛苦不已。

原來,自己從小相信的東西,很多都是錯的。

原來,自己曾經理想中的世界,根本是不存在的。

優質的教育、充足的物質條件、良好的習慣,這些方面的缺失會帶來很多不可逆的影響,比如身高、容貌、近視、牙齒不齊、健康狀態、個人愛好的培養、對知識的態度以及性格缺陷……

我身邊有些朋友三本、專科畢業,人很聰明,接觸多了你會懷疑這些人怎麼淪落到那麼差的學校。他們中的大多數,家境都較為一般,出生在經濟落後的地區。

他們考不上好大學嗎?

是他們沒條件得到良好的教育。

來到大城市,接觸到更多的資源與信息,這些人就開始野蠻生長,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很多名校畢業生。

如果能從小得到這些,也許他們的人生會更輝煌吧。

對於我來說,北京同樣是一所大學,當年那個不知道怎麼坐地鐵,不敢和別人說話的小男孩,在這裡耳目渲染,總算進步了一點。

我的同事常常吐槽,沒想到在這種博士遍地跑,碩士不如狗,不是985/211都不一定能來實習的互聯網公司,居然遇到我這麼個奇葩……

真的算是運氣好。

每次在街邊碰到發傳單的小夥子,我都會想,如果不是運氣好,如果不是北京這樣的城市,也許我現在也和他一樣,站在街邊發傳單吧。

04

回老家辦戶籍證明,母親說陪我去弄,不然不好辦下來。

我也知道小地方沒關係不好辦事,但想到離開家鄉多年,現在的環境怎麼也該有點進步,就一個人先去試了試。

早早去派出所等候,沒想到剛開始就吃了個閉門羹。

工作人員說負責開證明的哪位同志今天不在,讓我改天再來。

我說其他人不能辦么?

對方很不耐煩的說,辦不了。

沒辦法,我只能向母親求助。

母親打電話給她在當地政府工作的老同學,對方帶著我們去派出所。

見到母親的這位老同學,之前冷著臉的工作人員總算露出親切的笑臉,很快就把證明開好了。

在咱們這地方,不託人哪好辦事啊,母親教育我。

我無言,只能苦笑。

現在年輕人要麼考公務員,要麼就去外面打工了,你看街上都看不到年輕人,母親和我聊天時說道。

我回憶了一下,回家這幾天確實沒怎麼看到過同齡人。

之前隔壁的那個阿姨,要跟丈夫離婚,她男人說離也可以,但房子得歸他,不然不同意離婚。你阿姨去法院要起訴,人家法院根本不受理,就一直在那和稀泥。她男人在那邊有關係,你阿姨也沒別的辦法。

母親繼續說著,我還挺較真說法院這樣不合理,後來一想,這又有什麼意義呢,本來就不是講理的地方。

在小城市,比起明面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規則。

都說大城市競爭激烈,弱肉強食,可小城市遵循的叢林法則么,也並沒有半點溫柔。

05

我有個室友,性別男,愛好男。

有次聊天,他回憶當初從高考大省拚命努力要考到北京。

我笑他,首都有這麼好嗎,搞的跟移民似得。

他正色道,當然好,這裡更自由包容。

「至少,作為一個同性戀,在這個城市裡沒人把我當病人。」

是啊。

雖然在北京過的很辛苦,但至少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不會有人在你耳邊閑言碎語,不會有人逼著你結婚生子。

雖然壓力很大,但至少能活的自在。

那以後就一直留在北京嗎,我問他。

不知道,反正肯定不會回家,他語氣堅定。

06

我一朋友,平時省吃儉用,到現在還用著iPhone 5S。我勸他,為啥過的這麼緊吧,房貸都換完了,還有啥可愁的。

他說不能鬆懈,北京戶口弄不下來,必須多攢錢,以後供孩子上私立。在北京上學還不算,現在學校課很少,內容也比較淺。那些重點學校的孩子,都玩命的上補習班,一年花十多萬補課那都不叫事。

我說沒必要這麼誇張吧,不行讓孩子回老家上學,再考到北京來也行啊。

我自己從小地方考出來,受了那麼多苦,真的不想讓我的孩子再走一遍了。孩子生下來,怎麼樣都能養活,可真的輪到自己生孩子,那心態就不一樣了。

真是狠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他。

說著,朋友狠狠的咬了口烤羊腿。

07

「孩子,在外面過的還好嗎?」

「媽,我挺好的,您放心吧。」

這句話背後的酸甜苦辣,在外漂泊的人都會懂。

08

和前老闆吃飯。

你有沒有想過以後不一定能留在北京。老闆突然問我。

應該不會吧,自認為比其他人還是要努力些的,我如此回答。

這座城市就這麼大,能容納的位置是有限的,有人來就會有人走,不是努力就能留下,老闆說道。

那怎麼辦呢?我問。

找個北京姑娘結婚吧,別找太好看的,本來北京姑娘心氣就高,條件好的難伺候。找個愛你的,願意好好過日子的,這樣戶口和房子都能解決,起碼少奮鬥十年。

……

在內心深處,我很抵觸老闆的這番話,太勢利,太三觀不正。

而現在,我開始明白這番話背後的含義。

雖然我不會這樣做,但我能夠理解,為留在這座城市,人們都付出了些什麼。

09

我在北京快十年了。

這座城市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無論最終定居還是離開,它都深深的改變我的人生軌跡。

它帶給我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世界。

它令我成長、改變。

它也讓我明白,故鄉是條回不去的路,唯有前進,才會有希望。

在這座熟悉而陌生的巨大城市,

即使艱辛,即使勞苦,

我都不曾後悔。

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的城市。

2017年7月25日凌晨,寫於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 的精彩文章:

霍金:曾是讓老師最絕望的學生,如何成為天才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