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7世紀的月球世界與登月假說

17世紀的月球世界與登月假說

17 世紀登月思想第一次被賦予了科學性,「登月鼻祖」威爾金斯嘗試性地提出了登月假說。與此同時,有關登月的科幻思想與其形成了鮮明對比,二者卻共同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威爾金斯關於月球世界和月球旅行的科學假說常常被一些學者當作科幻思想,其科學性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作者:王晨雪 陶培培 楊小明

正如威爾金斯(J. Wilkins)所說:「我們中的一些人或者我們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發明到達月球的交通工具」。1969 年,「 阿波羅11 號」完成了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之後人類又完成了多次載人登月。威爾金斯的登月假說對登月計劃的實施和發展產生了影響,登月計劃就是在一次次科學的嘗試和假設中不斷前進的。目前,中國的探月工程已進入「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三階段,隨後也將進行載人登月。

17 世紀登月假說產生的背景

從古希臘到笛卡爾,多元世界的概念為登月假說的提出提供了依據。存在其他世界的觀點誕生於古希臘,西方科學從公元前6 世紀到公元前4 世紀都非常關心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問題,原子論認為原子在碰撞和腐爛中會形成無數個世界。公元前4 世紀到13 世紀之間,亞里士多德理論成為了主流和權威,多元世界的思想遭受冷落。直到13 世紀,方丹(G. Fontaine)、根特(H. Gent)、米德爾頓(R. Middleton) 認為多元世界不違反神學。1417 年,人道主義者布拉喬利尼(P.Bracciolini)發現了盧克萊修(T. Lucretius)的手稿,亞里士多德體系漸漸失色,多元世界的概念逐漸活躍起來。笛卡爾在他早期的信件中表示很有興趣用改良後的望遠鏡觀測「月球是否有動物」,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仍想知道是否「可能在其他世界存在無數比我們具有更高品質的其他生物」[1]。

登月假說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受文學發展的影響。從科技史的角度看,許多重大發現在被科學家揭示出來之前就已經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希臘神話以及諷刺文學,尤其是帶有政治色彩的諷刺文學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2]。諷刺文學促使人們積極尋找另一個美好世界,從而湧現出一大批科學家和文學家對「月球世界」的存在進行思考。登月假說在這種諷刺政治黑暗的文學作品中慢慢醞釀。

古希臘的旅行文化和冒險文化給予希臘殖民地馬西利亞(今法國馬賽)的探險家皮澤亞斯(Pizay Yass)精神和文化上的鼓勵,在探險西歐和北歐的過程中,他發現月相和海潮有關。陸地上的探險和旅行使人們進一步思考太空探險和旅行的可能性。古希臘探險故事中的冒險精神也激勵著17 世紀的科學家思考另一個世界——「月球世界」以及月球旅行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近代科學革命使得天上和地上組成物質不同的觀點受到挑戰,統一的物質組成導致天界也可能存在世界。16、17 世紀之交,吉爾伯特(W. Gilber t)通過對磁的研究,賦予星體以運行動力,他認為地球的磁力和月球的力至少性質是相同的,這個觀點為登月假說的提出提供了思路[3]。

戈德溫與《月中人》

《月中人》(1657年版)

戈德溫(F. Godwin) 是蘭達夫和赫里福德郡的主教,歷史學家。他出生在英國北安普敦郡的漢寧頓,1581—1584 年間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和文學碩士學位。在16 世紀80 年代到90 年代之間,戈德溫嘗試進行歷史和古文物研究,為其富有想像力的文學創作做準備。1599—1603 年間,戈德溫完成《月中人》(The Man inthe Moone)的寫作,敘述了冒險家岡薩雷斯的月球之旅。

《月中人》被視作第一本英文科幻小說,以匿名的方式出版於作者死後第5年,即1638年。普爾(W. Pool)認為戈德溫這本著作的重要性體現在兩點:一是它講述了岡薩雷斯所做的許多難以置信的事情,尤其是他不僅能登上月球,而且能夠返回地球。二是書中非常綜合地討論了當時宇宙論和天文學的各種最先進的觀點——磁引力、周日運動、行星間旅行和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4]。

《月中人》講述的是戈德溫幻想的月球之旅,學者多將其定義為月球旅行小說或科幻小說。小說中主人公岡薩雷斯流落到聖赫勒拿島,在嘗試回到家鄉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種野天鵝??教它們學習負重飛行??訓練取得一些進展之後,我開始思考怎樣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承受更大的負重」[5]。岡薩雷斯跟隨野天鵝的遷徙意外地到達月球,他發現月球和地球有很大的不同,「這裡沒有風、沒有雨、沒有霧、沒有雲,不會很冷也不會很熱,是一個快樂、和善、舒適的地方??從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比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更大一些??月球上的樹比地球上的至少高三倍,寬度和厚度也高五倍以上??他們的容貌、行為、服裝、身材都與我們不同??他們的衣服不是布也不是綢??他們的膚色是月亮色??當耶穌從我口中喊出的時候,老少都跪倒在地,高舉他們的雙手,重複著我聽不懂的一些詞語??月中人大約有40~50英尺的高度」[5]。除此之外,岡薩雷斯還發現月球中鳥獸的種類與地球大相徑庭,他們的語言是音樂。最後,岡薩雷斯返回地球,到達中國。

威爾金斯與《新世界的發現》

威爾金斯

威爾金斯早在17世紀就提出了登月假說,他被稱為「登月鼻祖」。約在1648年,他被克倫威爾(O. Cromwell)指派為牛津大學沃德姆學院院長。1659年被委任為劍橋三一學院院長,在任期間他進行了許多改革。1660年,威爾金斯被選為皇家學會主席。1668年,他在白金漢公爵的推薦下成為切斯特主教。

1638年,威爾金斯在其著作《月球世界的發現》(The Discovery of a World in the Moone)中闡述了他對月球世界的思考。該書共有四版,第三版(1640年)改名為《新世界的發現》(A discourse concerning a New World ),並增加了月球旅行的命題。第四版(1684年)在第三版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正和修改,更能完整、準確地表達觀點。在書中,威爾金斯共提出14個命題,逐漸深入地針對月球世界的形態、地形地貌、光線來源、流星、月球上的居民等提出科學的假設及登月假說。

他在《新世界的發現》中提出不接受亞里士多德「只有一個世界」的觀點,認為存在另一個可居住的世界不會違反理性和信仰。亞里士多德提出兩個論據來證明只有一個世界,一是如果有兩個重力的中心,那麼上帝可能隨時掉落;二是他的老師柏拉圖認為只有一個世界,因為只有一個推動者——上帝。威爾金斯提出天宇不是由純凈的物質組成,也會像月下界的物質一樣變化和腐爛,月球是不透明體並且自身不會發光。他認為,月球上較為明亮的地方是陸地,暗一些的地方是海洋,並且存在大氣層;很有可能在月球上也有屬於月球世界的流星;月球是可居住的,但是居民的樣子無法確定。他設想和他同時代的一些人或者他們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發明到達月球的交通工具,與月球進行貿易,還提到戈德溫的登月旅行,對月球旅行的可能性和益處給予了更高的關注。[6]牛津大學沃德姆學院查普曼(A. Chapman)博士說,威爾金斯在擔任沃德姆學院院長期間一直計劃製作一艘木製太空「戰車」,把火藥、羽毛翅膀和彈簧當作動力,可以駕駛它飛上月球;威爾金斯認為在地球上空約32公里以外,地心引力和磁場引力漸漸消失,如果能夠運用某些動力越過這32公里,就可以實現登月的夢想[7]。

威爾金斯基於當時已有的觀察、實驗、科學理論和各種相關知識,用邏輯和理性給出儘可能的論證,這與一般的科學幻想有著明顯的不同。因此,必須強調其登月思想具有科學性,屬於科學假說。由於該科學假說提出在牛頓科學理論誕生之前,因此不可能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嚴密證明。

假說與小說的分化

《新世界的發現》(第四版)

人們對月球世界和月球旅行的論述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威爾金斯為代表的把登月思想作為登月假說,另一種是以戈德溫為代表的把登月思想寫成登月幻想。前者屬於科學假說的範疇,後者是科幻小說,屬於科學幻想的範疇。科學假說和科學幻想都能促進科學的發展,不同之處在於;科學假說是對未知的或未來的事實作推論(如大陸漂移說),其對科學問題的研究往往起到綱領性的作用。科學幻想是根據有限的科學假設,在不與最大可知信息量衝突的前提下,虛構可能發生的事件。簡單來說,科學假說是在已有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做出的科學預測,以觀察與實驗為基礎,而科學幻想雖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具有虛構性和超現實性。

一方面,人們對登月的思考是在科學假說和科學幻想的相互交流中發展的,二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學的發展。戈德溫的《月中人》雖然不是一本科學著作,但是書中描述的月球旅行引起了威爾金斯巨大的興趣,為威爾金斯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材料。因此,他在《月球世界的發現》第三版中使用了新書名《新世界的發現》並增加了第14個命題,提出月球旅行的可能性。兩本著作中,關於月球世界和月球旅行的論述中都含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威爾金斯用當時已有的天文學、物理學、哲學等理論來證明書中的14個命題。《月中人》中的主人公「在每隻鵝的身上固定滑輪,用一條適度長的繩子穿過滑輪,在繩子的一端固定大約8磅的重量,另一端固定大約2磅的重量」,此處用到了物理知識。從「根據哥白尼的最後一個觀點(《天體運行論》最後一卷),地球自西向東不停轉動」[5],可以看出戈德溫是哥白尼學說的支持者。

另一方面,科學假說和科幻思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存在本質上的不同。《月中人》中的主人公、飛往月球的交通工具「Gansa"s(西班牙語『鵝』)」以及月球世界裡人的樣貌、行為和信仰只是作者的幻想,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從本質上講仍然屬於科幻小說,屬於科學幻想的範疇。

威爾金斯是第一個在17世紀的科學背景下考慮月球旅行先決條件的人[8]。威爾金斯的登月假說具有科學嚴謹性。作為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他對於自己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使用「很有可能」這個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比如「很有可能在其他世界也有居民」「很有可能發明到達月球的交通工具」等。 遺憾的是,《新世界的發現》通常與同時期的登月科幻著作被歸為一類,未曾作為科學假說類著作被專門研究,其科學性沒有得到充分和應有的展現。英國學者羅伯茨(A. Roberts)在他的《科幻小說史》中提到「在17世紀??寫於這一時期的科幻作品??威爾金斯的《月球世界的發現》??」[9]英國學者丹尼爾森(D. Danielson)說:「我們通常認為太空旅行的小說開始於儒勒·凡爾納,其實是約翰·威爾金斯的《月球世界的發現》。」[10]他們均把威爾金斯科學假說的可能性看成了科幻思想,忽視了可能性背後的科學性。

17世紀的科學家、思想家們對月球世界和月球旅行的論述可謂異彩紛呈,雖然當時的科技並不能實現登月夢想,但他們的這些觀點卻反映出當時活躍的思想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探求慾望,對近現代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啟迪作用。

王晨雪,碩士研究生;陶培培,講師;楊小明,教授:東華大學,上海 200050。

Wang Chenxue, M. Phil. student; Tao Peipei, Lecturer; YangXiaoming, Professor: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0.

Dick S J. Plurality of word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Cressy D. Early modern space travel and the English man in the moo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2006, 111(4): 961-982.

陶培培. 十六, 十七世紀之交的西方磁現象探索之研究.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 2014.

高星.追憶「登月鼻祖」約翰·威爾金斯. 新華每日電訊, 2009-07-20(5).

Chapman A. A World in the Moon:john wilkins and his lunar voyage of 1640.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1, 32(2): 121.

羅伯茨. 科幻小說史. 馬小悟, 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53.

Danielson D. Ancestors of Apollo Ten bold astronomers, five centuries ago, performed feats of imagination that prepared for the advent of human space flight 50 years ago. American Scientist, 2011, 99(2): 136-143.

關鍵詞:威爾金斯 戈德溫登月假說科學假說科學幻想■

本文刊載於《科學》雜誌2018年第2期。

《科學》雜誌於1915年1月在上海問世,

早年由任鴻雋,楊杏佛,胡明復,趙元任等學者編輯寫作,

是我國歷史最長的綜合性科學刊物。

雜誌定位為高級科普期刊,致力於科學知識、理念和科學精神的傳播,科學與人文互動,歷史和前沿並舉,為提升我國全民科學素質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雜誌現任主編為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主辦單位為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科學雜誌APP的支付系統已經完善,可在線支付了!

2017年第69卷已在APP里全部上線!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文章版權歸科學雜誌所有

本期部分圖片由攝圖網提供版權

[微信號:kexuemag]

《科學》2018年第2期已經出版發行

科學雜誌編輯部出品

《創新鑄就卓越之城

——上海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成果背後的故事》

新書即將上架

別忘了點贊 / 加關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雜誌1915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雜誌1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