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銅陵八景之「曹韓沙讖」與民俗拓展

銅陵八景之「曹韓沙讖」與民俗拓展

明朝弘治年間,銅陵縣教諭楊泰作《銅陵八景》詩,將「曹韓沙讖」列為「銅陵八景」之一。自此而後,流傳於民間的詩讖「曹韓沙嘴圓,銅陵出狀元」一說,越發引得本邑不少民眾,尤其讀書人的興趣。如今,雖然科舉制度早已廢除,人們也不再迷信所謂的詩讖預言,但作為存續了數百年、具有崇文重教意義的這個願景,還時常被一些人津津樂道。近來,當地政府努力發展生態沙洲、民俗文化旅遊事業,欲為「曹韓沙讖」賦予新的含義。為此,本文試就曹韓沙讖及與民俗旅遊相關話題,略談一二識見。

一、曹韓洲的古今源流

曹韓洲,亦即現在老洲鄉南端一部分。位於長江原銅陵縣城西面大江中、由江水沖積而成。初現於宋朝,成洲於明代,明朝中後期(500多年前)始有住戶。原為獨立沙洲,而後逐漸與其北部的白沙洲和城德洲連成一體。

明嘉靖《銅陵縣誌》卷一·山川篇記載:曹韓洲「在縣南十里大江之中。相傳水涸之際,視其沙嘴團圓湧出,則次年必有登第者。讖曰『曹韓沙嘴圓,銅陵出狀元』。教諭楊泰有詩。先年間沙嘴一圓,章應雷中探花。近年復圓,則發科發解,登第者日進,於盛尚未可量。人以為其讖果驗。」

清乾隆《銅陵縣誌》卷一·山川篇記載:曹韓洲「即銅陵洲,在縣西南十里。」比較接近現在洲頭方位。

又「在縣西江中,昔傳羅隱有『曹韓沙嘴圓,銅陵出狀元』之讖。後人於水涸之際,視沙嘴形圓,邑必有登第者。」(清乾隆《銅陵縣誌》卷十三·古迹)。

曹韓洲的稱謂由來以久,明、清縣誌上都有這個稱謂。在地廣人稀的蠻荒時代,率先發現並開墾的先民插標為記,並常常以姓氏命名所擁有的地方。這曹韓洲想必就是當年曹韓兩家最先開墾並擁有的江中沙洲。

而後在清乾隆《銅陵縣誌》上又被稱為銅陵洲,但仍保留曹韓洲的稱謂。這樣做,一是類似於銅陵烈士塔所在地銅鼓山和箬帽頂,一為正名,一為俗稱。另外還有一種意義,即以「銅陵洲」之名更能彰顯屬於銅陵管轄的特性,就像「南中國海」。兩種稱謂一直保留到近代。1949年8月之前,有「韓沙保」,屬五松鎮。1949年10月改為韓沙村。老洲鄉的名字最早出現在1956年4月。老洲,當以相對於旁邊新形成的江洲而言,與某些村莊中新屋基、老屋基之稱相類。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後,1959年光輝、民主等新時代村名出現,而後「韓沙村」漸漸在人們記憶中消失,曹韓洲的稱謂也僅留存於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中。

二、曹韓沙讖與羅隱

明代縣誌中並沒有提到羅隱與曹韓沙讖的關係,到清代乾隆《銅陵縣誌》才有傳說「曹韓沙嘴圓,銅陵出狀元」是唐代詩人羅隱所說的讖語。所以這裡先說說羅隱其人。

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杭州新城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其思想屬道家。自小以才學出名,懷有匡時救世抱負,然曾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乃自編其文為《讒書》,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羅隱的諷刺散文成就很高,《讒書》里的諷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憤懣不平之言,不遇於當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羅隱自己也認為是「所以警當世而戒將來」。這裡的「警」「戒」與預兆無關。

傳說,地仙羅隱是「真龍天子」。玉皇大帝怕他當了皇帝會搗亂,就派天兵天將換了他的仙骨。當時羅隱聽從母親的話緊咬牙關,因此渾身仙骨都被換掉了,牙齒沒被換掉。於是雖做不成皇帝,卻留下了一張「金口玉言」的聖賢嘴。所以後來,羅隱說什麼就靈驗什麼,大家既想討他說好話,又怕惹他講壞話。關於羅隱的神奇故事,民間流傳不少。

但是,儘管傳說羅隱「金口玉言」,卻不大可能說出「曹韓沙讖」的詩句。理由有兩個:

一是羅隱時代還沒有沒有銅陵這個地方。他的確到過銅陵。一是黃巢起義後,羅隱避亂隱居九華山,走水路銅陵為必經之地。二是從下面這首詩可以看得出來。《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二首》其一:「雙魚迢遞到江濱,傷感南陵舊主人。萬里朝台勞寄夢,十年侯國阻趨塵。尋知亂後嘗辭祿,共喜閑來得養神。時見齊山敬亭客,不堪戎馬戰征頻。」「雙魚」即書信,江濱為長江之濱。不過那時候銅陵還只是南陵縣的一部分,屬宣州。直到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義安縣為銅陵縣,縣治移於江滸(古銅官鎮,今五松鎮),屬升州。這時羅隱已去世42年,因而只知南陵,不可能知道有被稱為「銅陵」的這個地方。

二從文學史角度看,羅隱也不可能說出這樣沒有根據的預言。他的詩歌有很大的藝術成就,不僅有名,也很寫實,與民間傳說完全不是一回事。例如:《自遣》詩中有兩句大家非常熟悉:「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他在《西施》一詩中,認為家國興亡自有其深刻原因,不能賴上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而詠物詩《蜂》,寫得非常通俗易懂,借蜜蜂諷喻不勞而獲者,表現了他對社會和歷史問題的思考: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還有一首寫給歌女的詩《贈妓雲英》:「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足見他真地不會預言,否則不會十年後再去找昔日相知。

所以,民間流傳的也好,縣誌記載的也好,應該都為古時銅陵人假託羅隱之口。其用意想必是借名人之口,表達對於傑出人才的美好願景,一是增強可信性,二是擴大影響力,何況假託的是那種具有「金口玉言」的人。

三、對曹韓沙讖的不同解讀

相傳邑人中,有許多對於羅隱的詩讖「曹韓沙嘴圓,銅陵出狀元」篤信不疑;但也有很多不相信,或者選擇性地相信。

(一)相信者會於心而寄於行。

先看看官方信者。從明嘉靖縣誌中的一段話看,其意基本是肯定的,不僅舉出了「章應雷中探花」、「 登第者日進」的例子,並且還出示了本縣教諭楊泰的一首《曹韓沙讖》詩:「沙涌曹韓嘴若圓,狀元有兆出來年。管教策向墀[chí]前對,拱聽臚從天上傳。夢感主可增有應,歌謠城市豈無緣。銅宦文運時當轉,寄語江神為斡旋。」楊泰是明寶慶府(今湖南邵陽)人。可能身為一縣教諭的職責關係,育才心切,以寄希望於讖語、江神。

另一位不僅相信而且身體力行的人,是本縣人郜鳳彩。他飽讀詩書,然因有目疾和喘病絕仕進。「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邑中知名之士,議聯文會號『圓沙』,義取曹韓沙洲之讖,僉(qiān)推鳳彩主其事七載。一時人文蔚起,歲科十數試,惟同社諸子為一郡之冠」(潘法連《銅陵歷代人物》)。不過,從郜鳳彩嚴肅治學,其培養的子孫都俱以文名可知,他並非盲目相信圓沙之說。

民間信且篤行者無從考證。然上行下效,所以這個讖語一直得以在民間流傳。雖然很多時候,不過是茶餘飯飽後的一個談資,或一種對美麗生活的嚮往——畢竟通過科舉考試可以出人頭地。

(二)選擇信者以此教化學風。有兩個代表人物,他們都並不簡單、被動地相信,而是以積極的態度看待讖語的教化作用。

清代彭文煒則選擇性相信《曹韓沙讖》。彭文煒,瀋陽人,清順治七年(1650年),由舉人任銅陵縣教諭。他的《曹韓沙讖》詩表達了另一種觀點,即只要下足工夫,就能火候告成:「聞說沙金務凈沙,方圓妙會各成家。工夫不數恆河細,揀擇惟虞一粒差。火候告成丹鼎就,巽風團聚孕錄嘉。就知讖諱無虛兆,佇看長安一日花。」(最後一句化用孟郊《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借讖語傳說寓做人的道理,從而為培養出類拔萃的人才服務。

明朝本邑庠生佘繼翀在他的《曹韓沙讖》詩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金沙含意亦多年,鸂鵣灘邊盼望懸。桃浪若教龍甲奮,荻洲應吐月輪圓。地靈人傑非虛讖,火熟丹成合望仙。囑咐芸窗勤作礪,河清豈乏濟川賢。」(鸂鵣 [xī chì]一種鳥類,形似鴛鴦而稍大)。不簡單否定,也不盲目相信,並藉此激勵人們發奮學習,這樣才會有人傑地靈、火熟丹成。

(三)不信者或另有道理。

在大多數人看來,《曹韓沙讖》源自民間傳說,雖經縣誌錄存、借文人詩語登上大雅之堂,卻終究做一笑談而已,並未當真。

王思奎,明末清初人,本縣康熙年間候選教諭。他依楊泰《曹韓沙讖》韻做了一首詩,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見解:「漫道曹韓兩度圓,須知努力自逢年。魚龍只待波濤躍,鸂鵣常催姓氏傳。宗浪可乘曾有約,盧標擬奪豈無緣。從今草就長揚賦,不向沙神囑斡旋。」他以楊雄的《長楊賦》借古諷今,強調事在人為。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不必祈望「沙圓」。

在1983年出版的《皖志述略》中,本書作者周始對曹韓沙讖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其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舊題銅陵八景,迷信色彩深厚,甚至捨棄名勝之區,專志無稽之談。例如:無視大江勝景,卻舉『曹韓沙讖』。……竟能名列八景。」此說不無道理。要說銅陵美景,浩浩長江與多彩沙洲得天獨厚,若列銅陵「八景」當之無愧。

四、曹韓沙讖與民俗拓展

在古代,人們由於科學知識相對貧乏,對於自然現象常常產生過分敬畏,很多時候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從相關記載和傳說來看,無論曹韓沙讖是否真地靈驗,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相信或選擇性相信。久而久之,詩讖便從口口相傳變成了一種民俗現象:一方面,人們期待每年江水退卻後沙嘴能圓,即使來年出不了狀元,多出些人才總是好的。事實上,在科舉考試1284年的歷程中,我所知道的,銅陵只出過文科29名進士(另有武進士7人),其中一名探花,並沒有出過狀元。然這並不意味著沙嘴沒有團圓過。另一方面,人們很想知道,沙嘴團圓究竟是個什麼樣?是不是在年年江水漲退之際,銅陵人可以為沙洲做點什麼,能不能更好地讓自然為人類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傑地靈?

因此,在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更加客觀的現代社會,很少還會有人相信「曹韓沙嘴圓,銅陵出狀元」。但是,圓沙願景作為一種民俗現象,一種潛在的旅遊資源,人們人們似乎真應該對曹韓沙讖做點什麼。比較可行的就是,對這一民俗現象進行恰當地、合乎情理地拓展。

一是加強沙洲的環境保護。從自然地理角度而言,沙嘴變圓即預示著沙洲長大。據說百年難得一遇的勝景,是洲頭沙灘呈圓形散射,如一把張開的、閃爍著明艷光亮的巨大紙扇。江水、沙灘、藍天、曠野融為一體,蔚為壯觀。而沙嘴能否團圓,有江水泥沙含量、水位高低、水流緩急等水情因素,也有沙洲植被、動物活動等生態因素,還有開發利用、干預保護等人為因素。為再現這一難得的美景,要樹立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沙洲就是保護我們家園的理念,植林種草,護岸護沙,使沙洲環境不斷得以良性發展,再現洲頭「園沙」奇特景觀。

二是進一步提倡崇文重教。「曹韓沙讖」預兆的是銅陵全境,但特別在意的還是生活在這片沙洲上的人們。或許這也是一種選擇性相信。雖然老洲鄉被稱為「文化之鄉」與沙嘴讖語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這裡或許是離縣城較近,崇文重教的民俗民風,如滔滔江水源遠流長。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和沙洲旅遊開發的檔次不斷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弘揚,需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也就是本文「拓展」一詞的本意。要讓崇文重教既有物的象徵,又有人的廣泛傳承,更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家風引人入勝。

三是立足銅陵建設沙洲。古代曹韓洲之所以又叫銅陵洲,除了彰顯屬於銅陵管轄的特性,還因為該洲在大江的南北水岸、上下游地理位置上離銅陵縣府衙最近。所以解放初期,這裡曾經屬於五松鎮(城關鎮)的一部分。近幾十年來,這裡也一直是銅陵近郊一處重要的旅遊勝地。建議今後在旅遊發展規划上,一定要放眼大銅陵,不拘一沙洲。尤其不可把「銅陵出狀元」誤以為「老洲出人才」。要廣泛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拓寬以沙洲草灘為重點的旅遊思路,兼顧地方民俗文化的展示和體驗。推出銅陵「千年狀元夢」,建設老洲「生態文化鄉」。讓古老的傳說變為新興的、科學的、具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內涵,以更具獨特的個性發展美麗鄉村旅遊。

作者:蔣乃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銅陵社科苑 的精彩文章:

TAG:銅陵社科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