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金亮中醫治療之推拿按摩

馬金亮中醫治療之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

馬金亮中醫治療體系之推拿按摩療法,包含骨傷推拿、小兒推拿、振腹療法三項治療。

推拿又稱「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現代的解剖和病理診斷,運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推拿按摩的基本原理:糾正解剖位置、改變系統內能、調節信息。根據手法的性質和作用量,結合治療和部位,推拿按摩有溫、補、通、瀉、汗、和、散、清八法。馬金亮中醫治療體系中的推拿按摩療法,從手法及性質上可分為:骨傷推拿、小兒推拿、振腹療法三項治療。

一,骨傷推拿

骨傷推拿的作用:緩解肌肉痙攣,放鬆止痛,活血祛瘀,消除腫脹,溫通經絡,疏通狹窄,分解粘連,滑利關節,整復錯位。其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從而達到深透和滲透的目的。適應症為: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關節病、肥胖症、面癱、骨折和中風後遺症等中醫骨傷及內科病。

二,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形成於明朝,是推拿按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用於7歲以內的小兒,這段時期的小兒處在不斷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具有臟腑嬌嫩、形氣未沖、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同時又具有抵抗力差、容易發病、傳變較快、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因此小兒推拿與成人推拿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小兒推拿手法的要求是:輕快,柔和,平穩,著實,適達病所,不可竭力攻伐。其多數穴位為小兒所特有,並多分布在兩周以下。兒科疾病以外感和內傷飲食居多,病位多在肺脾肝三臟,在治療上以解表、清熱、消導、鎮驚為主。

三,振腹療法

振腹療法是以松振法作用於腹部治療多種疾病的獨特療法,是由臧福科、戴儉國、畢永生基於中國傳統的松字訣提出:放鬆還能振顫發力而產生的。在腹部的關元穴、任脈、腎經(沖脈)、胃經上,400-600次/分的振動,刺激腎上腺產生激素,打開「腎上腺-垂體-性腺」生命軸的功能,由此調節周身氣血,補益精氣神,達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其適應症為:乳腺增生症、性冷淡、肥胖症、更年期綜合症、月經不調、閉經、便秘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按摩 的精彩文章:

解決失眠不花錢,每天堅持按摩2個穴位,就夠了,快快收藏吧!
解答按摩哪裡可以減肥 讓你實現瘦身願望

TAG: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