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八字命理篇——童子命

八字命理篇——童子命

童子命的說法,一般流行於北方,南方就很少提及,之前有很多人跟我諮詢過童子命的事情。在此跟大家談談童子命,至於對童子命的看法,僅是本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組織或宗教的看法。

童子命有兩種說法

1、民間傳說為前世某種形態生命轉世投胎而來;

2、道教典籍記載為妖邪附體的一種形式,即童年附體,意思是人從童年時期開始,就被妖邪潛伏進身體。

民間傳說童子的來歷(五類):

(1)從天庭或靈界下來者:天人類各界仙靈轉世的;侍奉神仙的童男女或弟子,也有的是天人福報享盡轉生到人間的;因別的原因轉世的人。

(2)前世是修真者:自修行始累世修行者;廟童庵女,在寺廟庵觀掃地、澆花草的孩子。

(3)仙女、仙官轉生的人,全都帶有一定的使命。

(4)被天界或鬼神界的靈體附身的人,即「身上有人」。

(5)前生非人類,今生投胎做人。

「童子命」 口訣:

春秋寅子貴,冬夏卯未辰; 金木馬卯合,水火雞犬多; 土命逢辰巳,童子定不錯。

解釋:

1.命造生在春季或秋季的(以月令算),日支或時支見寅或子的;

2.命造生在冬季或夏季的(以月令算),日支或時支見卯、未或辰的;

3. 年柱納音為金或木的,日支或時支見午或卯的。

4. 年柱納音為水或火的,日支或時支見酉或戌的。

5. 年柱納音為土命的,日支或時支見辰或巳的。

(凡能占上一個字的,屬真童子)

童子命特徵及化解

一,童子花姐多最終信奉正統宗教作為歸宿,在世俗意義上也信命運、預測術數什麼的,八字多帶有童子命的特殊標誌,喜歡神秘文化與事物,看透紅塵,適合修真。

二,容貌相對於正常人,比較好看,秀氣,也有的人長的就和畫中童子相象,很討人喜歡,更多的童子命者就是美男美女,起碼是中上等的樣子,而且衰老得較緩慢。

三,從小體弱多病,身子虛,或者是至今身上還有說不清的怪病、慢性病症,雖不嚴重但也不舒服。

四,心靈和性情敏感或複雜,多愁善感,時常浮想聯翩。

五,童子壽命普遍不長,一歲、三歲、六歲、12歲、十八歲、24歲、48歲、53歲都是童子的關口,這要看是不是當緊的童子,也有可能活到很大年齡,但是這樣的一般都是孤獨終老。有些童子原本是天上的神仙小童,因過失被貶職下凡,或者私入凡間,這些人生來長相就天生麗質,人見人愛,所以也有隨時有被召回的可能。活著的童子一般都有大難不死、或死裡逃生的經歷。

六、諸事不順,命運規律被打破,做什麼事都艱難費勁,曲折多磨,怎麼努力也幾乎沒有做成功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懷才不遇。

七,婚姻不利,晚婚,或無婚戀,個別有婚姻的,結婚時間顛倒,陰差陽錯,所以預測婚期的時候也不會和命局對上,因為這種陰陽差錯也註定他們還要離婚。痴迷愛情的倒不多,因為根本就不會談戀愛,一談就吹,或者有人追、自己會談也不行,一談就出意外,即使硬撮合的

也會因故而分手,N次離婚,更有一結婚或一破身就生病、甚至就死掉的。

八,部分童子確有同性戀,雙性戀、SM或其他特殊的性取向,慾望未必就弱,但與先天命運的婚姻不順關係不大,無論正常還是特殊,婚姻都很少有順利的。

九,財運方面多數還是不錯的,也有的是財運極差,啥事也難成,財運又怎麼會好呢。

十,童子在個別方面聰明,在其他大多數的方面卻極天真幼稚,不會為人處世。

十一,性格內向孤僻,也有的偏激固執,朋友極少,自己不善於交往,人際關係環境惡劣,招小人惡人,被欺負凌辱得很慘很慘。

十二,多數童子花姐學習成績不好,最顯著的是數學不佳,通常表現為智商不高情商高,但是這要看他的前身是從事什麼工作的,如果是天上的財務,文案之類的童子花姐,他們在數學、文筆、記憶力等方面反而會驚於常人,這類人往往擁有高學歷。

十三,被罰的童子一般工作不易找,事業很難成,更別說富貴、發跡了。

十四,有的童子害怕進廟,一見神像就出恐慌,發病。

十五,童子不少都有精神、神經方面的癥狀,如抑鬱、強迫傾向,特別頑固,或被惡靈附體糾纏,折磨的苦不堪言。

十六,經歷坎坷,有的是要過命關,婚關,病關,勞關,厄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十七,有些童子命的人第六感強烈----經常做夢,夢見一些靈異的事情,能預知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說能看見或者遇見一些靈異詭異的事情。

十八,童子命的人周圍也容易是童子命的人,這就是通常人們說的人以群分。有的父母之中的一個是童子命,結果生了孩子還是童子,這就是載體的緣故。

童子命化解方法:

童子命的可以找專業人士做替身送童子...........。

以上是查到的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小兒驚嚇掉魂的診斷方法
它是肌膚年輕的根源!每天吃一點,比任何補品都管用……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