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興遭美製裁事件後看華為:華為手機要想成為世界第一,還缺什麼?

中興遭美製裁事件後看華為:華為手機要想成為世界第一,還缺什麼?

本周最重大的科技事件,就是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集團的制裁,包括禁止美國公司向其銷售零部件、技術、軟體等,期限為7年。事件起因則是因為中興或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毫無疑問,過度依賴美國技術和零部件的中興,因一紙禁令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華為。華為近日在美國開始裁員,包括負責遊說的副總裁,剛剛推出的旗艦手機P20系列也不會在美國上市,這與去年迫切進入美國市場的態度截然相反。事實上,一些其他市場也出現了反應,比如澳大利亞政府部門便決定不再使用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在拓展美國市場遇到阻力時,他曾多次表示「不會放棄美國市場」;而隨著中美貿易戰升級,余承東又表示「即便沒有美國市場,華為手機也會成為全球第一。」那麼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華為想要做到手機世界第一,還需要做些什麼?一起來理想分析一波。


1.完全創新的設計和技術

榮耀10的「小萌臉」全面屏

不可否認,近年來華為在通信技術領域投入巨大,獲得了大量無線通信專利,年初起訴三星侵權的官司也獲得了勝利。不過,在涉及到具體手機設備時,華為的技術則顯得有些「營養不均衡」。

比如近日發布的榮耀10,強行將小劉海屏解釋成「小萌臉」,實在是有些牽強。如果再深究iPhone X劉海處隱藏的結構光組件、COP封裝技術,就會發現華為在設計、製造方面的實力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等等,今年P20 Pro的三攝不是世界第一、且領先競爭對手至少兩年嗎?其實大家也知道,該技術也並非首創,是來自於原諾基亞PureView團隊。華為要想真正成為手機領域的第一,要有更深的技術覺悟:首個提出真正趨勢化的技術,類似iPhone一代的電容屏、TouchID、面容ID等等,而不僅僅是跟隨。

至於什麼極光可變色後蓋什麼的,說實話即便是請了所謂的法國調色大師、多層鍍膜技術等,也不及一個完全原創的設計來得實在。


2. 自研SoC架構、操作系統

在手機領域,華為的處境比中興好得多,原因之一就是華為擁有海思麒麟SoC。然而,麒麟也是使用ARM架構的。ARM是英國公司,已被日本軟銀收購。毫無疑問,日英均是美國盟友,架構受制於人也是一個隱患。

接下來,自然是操作系統,事實上這個部分可能比處理器更關鍵。三星雖貴為手機全球銷量第一廠商,但也使用谷歌Android系統,自研的Bada系統已經夭折。別忘了,韓國也是美國盟友之一。所以,其實包括CPU、SoC或是操作系統,是所有中國PC、手機廠商都要考慮的問題,而作為擁有「全球第一」雄心的華為,更應該起到表率作用,甚至成為平台廠商,授權給其他中國廠商使用。

據悉,華為的自研麒麟OS已經開發多年,希望它能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的移動智能平台。


3.更強的產業鏈控制能力

有了獨家技術、自有系統,還缺什麼?產業鏈的控制能力。科技廠商並非是全能的,即便是蘋果、三星也不可能自己生產所有零部件,至於我國產業鏈的實力那是另一回事了,暫且不提。

產業鏈控制力,說白了就是能從供應商拿到多少關鍵零件、代工廠生產時的優先順序等等。以華為最近推出的P20 Pro為例,主板上的關鍵組件均為代工或採購,如麒麟970(台積電)、DRAM(鎂光)、快閃記憶體(三星)、充電晶元(德州儀器)、NFC(NXP)等等。

即便是再強大的廠商,都不可能自己生產全部組件,所以要想獲得產業鏈的掌控和話語權,目前來看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資。事實上,蘋果就投資了大量供應鏈廠商,所以能夠獨佔結構光等技術。當然,這裡還存在一個對方是否願意的問題,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4.更多海外市場、緊抓中國市場

華為近年來深耕歐洲市場,已經獲得了一定成績,手機在西歐主要國家已經獲得20%左右的市場份額。不過在其他國家和地區,華為還需要努力,包括與運營商深度合作等,盡量擴大產品市場覆蓋,即便不能拿到利潤第一、也可通過走量佔領市場。

另外,從此前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2018Q1中國手機品牌佔有率數據來看,華為還需要努力。另一個反應就是近日華為新機上市網友的反應,主要集中在「貴」、「做工還有待加強」、「處理器不給力」等方面。對於華為來說,永遠不要忽視國內用戶的聲音,即便歐洲市場再重要,國內才是大本營、國內用戶才是衣食父母。


5.大廠氣度

最後這個部分其實是與前面所說的緊抓中國市場息息相關。事實上,今年P20、榮耀10等發布會的槽點已經讓廣大網友頗為不滿,大篇幅地與蘋果、三星對比橋段,並且碾壓之,實在是有些小氣和幼稚。的確,別的國產手機廠商可能也是這樣,但它們的目前並不是全球第一。大廠氣度,是華為更需要的。

氣度方面,還包括一些營銷方式,少一些「海軍」、多一些真誠,勇於接受批評和不同觀點,而不是刷好評、引導輿論,也要避免「快閃記憶體門」事件推脫責任的處理方式,才能真正贏得用戶的支持。

小結

其實通篇讀下來,會發現其實我們不僅僅是缺乏獨立架構的處理器、操作系統,甚至諸如手機上主板上大部分關鍵組件,都缺乏關鍵技術、製造和生產能力。晶元和系統是地基,半導體、材料、電路集成製造能力則相當於原料和工藝水平,只有把這些全部變成中國研發和製造,才能從根本上擺脫被他人卡住脖子的情況。然而打造全覆蓋產業鏈遠非幾年、十幾年的事兒,華為的手機No.1之路可以說是任重道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巴哥菌 的精彩文章:

坐飛機時哪個位置是相對最安全的?科學家的研究數據告訴你
如何把紅米Note5變成iPhone X?網友:華為OV新機更像

TAG:數碼巴哥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