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文學中那些早已被推翻,但還被普通民眾視為常識的理論

天文學中那些早已被推翻,但還被普通民眾視為常識的理論

孫正凡(@松鼠老孫),天體物理學博士、科學松鼠會創始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宇宙本身是天文學研究的最大目標。目前,大爆炸宇宙理論,也就是宇宙從一個極小的點上誕生,一直膨脹成長為現在的宇宙,這已經是經過許多觀測證據檢驗和支持,被科學界公認的宇宙演化理論。大爆炸宇宙學誕生於不到一百年前,被科學界公認接受也才五十多年,因此在公眾里還有不少人誤解,以為它僅僅是一種科學假說而已。

比如2017年底在一次科普活動中,有一位年長的院士參與我們的座談。有觀眾提問,為什麼說是宇宙大爆炸?這位院士說,在他年輕的時候學習毛選,毛主席從哲學家的角度認為宇宙是無窮無盡的,哲學家的觀點是那樣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各有不同的觀點。其實他這個解釋是個典型的誤解。從根源上來說,無限宇宙不是來自哲學觀念,而是來自牛頓力學的推測,是已經被「大爆炸宇宙學」推翻的觀念。

1

無限宇宙是牛頓的推測

牛頓在1687年出版了他的劃時代名著《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提出了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證明月亮圍繞地球運動和蘋果落地遵守同樣的科學規律,從而第一次把天上地下的運動統一起來,改變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原理》的第二版編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長理查德·本特利向牛頓提出了一個問題,萬有引力可以解釋太陽系的運動規律,那麼如果應用於整個恆星世界,在吸引力的作用下,它們是否會被撕裂或撞到一起導致宇宙的毀滅?

牛頓 《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

牛頓仔細思考了這個問題,在回信中,他認為如果僅有萬有引力主導的話,我們的宇宙看起來又是永恆的和靜態的,那麼宇宙應該是無限而且完全均勻的;在這樣條件下,任何一顆恆星都會受到各個方向均等的引力作用,所有的力都是平衡的。因此,牛頓推測,宇宙空間無窮無盡,時間均勻流動,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不過,牛頓也承認,儘管在數學上來說,宇宙應該是無限的,但這種理想模型是不穩定的,恆星略微晃動,就會引起宇宙的崩塌。所以他只好祈求「神的力量」偶爾干涉一下,使宇宙保持穩定。

對於牛頓和當時的人們來說,這種絕對時空、無限宇宙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永恆這個概念是符合古希臘以來的哲學觀念,數千年來的星空也總是那樣平靜安詳,不曾發生(顯著)的變化,宇宙看起來永遠都是那個樣子。因此,雖然牛頓的解釋並不完善,雖然哈雷很快就發現了恆星本身也在發生相對運動,隨著牛頓物理學的發展壯大,「無限宇宙觀」還是被普遍接受,進而成為包括馬克思在內的哲學家們討論世界規律的基礎。

後來在筆者從事科學傳播活動中,也碰到很多年長者就像開頭說到的那位院士一樣,對「宇宙大爆炸」困惑不已。因為這跟他們(包括我)在求學時代學到的馬哲里「無限宇宙」觀念是相違背的——其實它的根源不是哲學,而是牛頓自己也不敢肯定的一種推測。

2

為什麼是宇宙大爆炸

「無限宇宙觀」既然被普遍接受,也就有了它的生命力,甚至反過來影響科學家們對宇宙的討論。即使到了20世紀初,愛因斯坦也「深受其害」。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的狹義相對論推翻了牛頓「絕對時空」,證明時間和空間的性質並非像牛頓設想的那樣,而是彼此有聯繫的,從而創造了「時空」(spacetime)這個詞;1915年完成的廣義相對論,又更新了引力理論,證明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只是在引力不太強的條件下適用。廣義相對論很快就有了兩個強有力的證明,一是愛因斯坦親自計算解釋了困惑天文學家數十年的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二是1919年愛丁頓對日全食的觀測驗證了愛因斯坦關於星光從太陽旁邊經過時的路徑偏折現象,在兩個問題上,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結果都是完美的,牛頓理論都不能勝任。


赫羅圖

3

宇宙觀念的更替

跟愛因斯坦不同的是,俄國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里德曼在1922年,比利時物理學家喬治·勒梅特在1927年就接受廣義相對論方程所揭示「宇宙不穩定」。弗里德曼提出了宇宙演化的可能性,勒梅特更是提出了「原初原子」的概念,也就是宇宙是從極小體積里高溫高壓狀態的物質開始膨脹和演化的。哈勃發現宇宙膨脹之後,愛因斯坦也坦然接受了這個結果,參與到對於新宇宙模型的討論中。

亞歷山大·弗里德曼 喬治·勒梅特

不過在二戰以前,哈勃定律的意義並沒有被廣泛認可,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物理學家正在忙於發展量子力學,另一方面是即使了解哈勃定律的一些物理學家也將信將疑。比如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霍普伍德·金斯(James Hopwood Jeans,他也參見了第一屆索維爾會議)早在1933年英國皇家學會「聖誕科普演講」《穿越時間與空間》(Through Space and Time)里就向公眾介紹了哈勃關於宇宙膨脹的發現,但他本人又提出宇宙可能是一邊膨脹,一邊「自發地」產生新粒子,從而保證整個宇宙密度不變。

喬治·伽莫夫 拉爾夫·阿爾夫


4

科學和哲學的互動

實際上,穩恆態理論,企圖用憑空出現的粒子來填補「哈勃膨脹」形成的虛空,這顯然並不符合已知的任何物理基礎理論,是可以說是金斯、霍伊爾等試圖挽救牛頓「無限宇宙」的一種絕望的努力。畢竟,「無限宇宙」圖景兩百多年來早已深入到每個人的頭腦里,僅僅憑「哈勃膨脹」這一個孤證不足以說服大多數人。一直到更多無可辯駁的證據出現,科學家們才最終承認從牛頓以來的「絕對時空,無限宇宙」觀念徹底被顛覆了。

福雷德·霍伊爾 詹姆斯·霍普伍德·金斯

實際上,科學和哲學之間互動非常頻繁,因為哲學和科學的共同基礎就是要提出問題,追究真相。當我們發現更新的證據的時候,以前的理論無論是誰提出來的,都要被新的證據推翻。亞里士多德時代如此,牛頓時代如此,現代也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的精彩文章:

構建全球倫理——全球權利議案
《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對科學的啟迪

TAG: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