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論彙編》:亞洲如何回應美國的保護主義?

《評論彙編》:亞洲如何回應美國的保護主義?

近期,美國頻頻施行保護主義經濟舉措。在二戰後憑藉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迅速崛起的亞洲國家,如今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2018年3月29日,美國《評論彙編》雜誌刊載了韓國高麗大學經濟學教授、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鍾和(Lee Jong-Wha)的文章,深入分析了亞洲國家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策略。

《評論彙編》:亞洲如何回應美國的保護主義?

劉麗坤/編譯

在過去五十年,亞洲經濟體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來支持經濟快速轉型和增長。但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始履行其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此舉可能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性措施,這一發展模式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去年,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與韓國重新談判自由貿易協定。如今,白宮又已宣稱對鋼鐵和鋁徵收高額關稅。對美國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逆轉,因為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一直是世界自由貿易的主要倡導者。而特朗普的行為不太可能對相關產業、乃至美國整體經濟帶來好處,也並不太可能扭轉美國傳統製造業的衰落趨勢。

關稅也無益於美國的貿易平衡。特朗普和他的顧問們認為,國際貿易是零和遊戲,因此,關稅是減少貿易赤字的直接路徑。但是,美國貿易赤字的真正來源是美國宏觀經濟失衡。對於這些失衡,提高關稅無濟於事。特朗普的關稅唯一能帶來的是增加全球貿易衝突的風險。

貿易衝突將破壞經濟復甦,阻礙全球供應鏈並拉高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給企業和消費者帶來損害。那些出口導向型的亞洲經濟體,如越南(出口佔GDP的90%)、馬來西亞(71%)和韓國(45%),受損將尤為嚴重。

為了降低風險,亞洲經濟體必須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來維護自由貿易。亞洲經濟體可以攜手利用G20和WTO等組織改善全球貿易監控,減少貿易摩擦,制止以鄰為壑政策的實施。

為了提高成功幾率,亞洲經濟體應在自己的市場中消除保護主義措施,避免以補貼價格在全球市場上傾銷過剩產能。亞洲經濟體也應該努力深化本地區的貿易自由化。東盟十國與另外六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紐西蘭)已同意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該協議可為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區域內貿易創造動力。

最後,亞洲經濟體應強化其國內增長引擎,包括消費和投資,從而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它們尤其應促進優質就業,並將更多公司儲蓄轉移給家庭。同時,這些國家應取消對產品、勞動力和金融市場的過度監管,從而改善國內外企業的投資環境。提高對高生產率服務行業的投資(如醫療保健、教育、電信和金融服務業),也將有所助益。

特朗普政府似乎已踏上破壞性的貿易保護主義道路。但亞洲經濟體不應該採取報復行動,而應該以美國的關稅威脅為契機來改造自身發展模式,從而增強自身的繁榮和韌性,提升其作為建設性國際行為體的地位。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04期第7版,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成果購買制:「一石三鳥」解決科研經費報銷難題
「2度」神話:氣候變化的理想與現實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