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侵佔東北舉國悲痛,溥儀卻暗自竊喜圖謀趁機「光復大清」

日本侵佔東北舉國悲痛,溥儀卻暗自竊喜圖謀趁機「光復大清」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炮轟北大營,次日,瀋陽淪陷。「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讓中國東北陷入敵寇之手,頓時舉國上下,哀聲一片,罵聲不斷,愛國志士奮起反抗,黎民百姓痛心疾首。但是,在這蒙受國恥之際,卻有一個人在暗自竊喜,做起了他的春秋大夢。這個人就是末代皇帝溥儀,他的美夢就是「搗毀共和,光復大清」。

當時,溥儀暫居於天津日租界靜園。這個「靜園」原名為「乾園」,溥儀租住後將其改名為「靜園」,並非是要「清心寡欲,清靜無為」,而是取義「靜觀其變,靜待時機」。而「九一八」就是溥儀要等的「變」,於是,他認為光復故國的「時機」到了。

東北乃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向來為清廷所重視,兼之夾在日俄兩大帝國中間,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萬分重要。此番淪陷,落入日本之手,乃是國之大不幸。但溥儀不這樣認為,因為在他看來,國民政府與他有國讎家恨(逼迫清帝退位,盜掘愛新覺羅祖墳),而日本卻是他的友邦支持者(溥儀一直受到日本的庇護,並且受到日本極大的尊重)。

溥儀在回憶錄里說,當他得知事變的消息,恨不能馬上奔去東北。9月30日,關東軍參謀板垣大佐派代表上角利一來天津面見溥儀,自稱「日本絕無領土野心,這次行動只是為了保護日本利益」,「誠邀」溥儀北上,承諾日本將支持他在滿洲建立新的「友好政權」,幫助溥儀完成「光復大計」。

日本軍方如此表態,溥儀更是欣喜若狂,渾身血液都沸騰了起來,心中已經開始盤算「複位」的時間,想著「登基大典」的場面,為即將恢復祖業,重建江山而興奮到無法無眠。

溥儀沉浸在他的春秋大夢中無法自拔,把日本侵略者當成他的恩人救世主,而完全沒以一個中國人的角度去想什麼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當然,所謂的「家國情懷、民族大義」都是以「我是中國人」這個自我認知為前提的。那麼,溥儀作為外族統治者,是否把自己當成中國人呢?

溥儀在寫給日本陸軍大臣、關東軍司令南次郎的信中有以下諸言——「此次東省事變,民國政府處措失當,開釁友邦,塗炭生靈,予甚憫之......我朝以不忍目睹萬民之疾苦,將政權讓之漢族,愈趨愈紊,實非我朝之初懷......」(註:南次郎是東京審判的28個甲級戰犯之一,此信作為辯護證據被南次郎公佈於法庭)

按照信件內容,雖不能認定溥儀沒把自己當中國人,但他確實是把「我朝」與「漢族」分開稱呼,區別對待的。日本與漢族對溥儀來說是地位相同的「外邦」,不同的是,日本被溥儀視為友邦救世主,而漢族組建的民國政府則被溥儀視為「開釁友邦,塗炭生靈」的黑暗勢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的難言之隱:丟熱河的湯玉麟如此無能,為什麼不換人把手?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