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王壺:來自於1400年的耀州瓷中的國寶文物

三王壺:來自於1400年的耀州瓷中的國寶文物

讓文物活起來,讓我們共同分享文物背後那一段精彩的故事!

本文主人公:青釉提梁倒灌壺,又稱三王壺,魔壺

館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主人簡述:曾經是一件貢品,現在它是國寶級文物,成為1400年耀州瓷器的驕傲!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件著名的耀州瓷器——五代時期的青釉提梁倒灌壺。

1968年,在陝西省彬縣城關鎮一個農民無意挖出一個瓷壺。1982年,由西北大學教授高立勛先生回鄉探親時,見到了這個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紋的瓷壺,於是將它送到陝西省博物館,請專家鑒定。於是,這件唯一一件耀州青瓷絕品終於走向人間。至於這件本是皇宮貢品如何流落民間,埋藏地下,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

目前它作為陝西歷史博物館中珍貴的十八件國寶之一,為鎮館之寶,被列為不準出國展出的文物。一直以來,它的仿製品一直被當作重要禮饋贈給國內外重要嘉賓。

它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腹深12厘米,足徑8.7厘米。它結構獨特,構思精巧。

提梁是一隻伏卧著、圓眼短嘴的鳳凰。壺嘴為一張口側卧的母獅,一隻幼獅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動,活潑可愛。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下飾一周仰蓮瓣,紋飾簡潔明快。因為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

該瓷器採用的是耀州窯有名的刻花工藝製作,釉色晶瑩透亮,紋飾繁縟華麗,層次分明,有很強的立體效果,極富美感。

這個青釉提梁倒灌壺,灌水時需將壺倒置,直至水從外溢出,然後將壺放正,底雖有孔,卻不漏水,頗為神奇。陝西人稱之為「倒流壺」,也有很多人稱之為「魔壺」。

為了解魔壺的秘密,專家們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倒流壺進行了X光「透視」。讓專家們頗為讚歎!古人的智慧,先人的偉大讓現代專家們讚嘆不已。

通過倒流壺的剖面圖,專家看到壺裡面有兩個導管,壺的注水口設計在壺底中央,知曉了魔壺竟然是採用「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

如此巧思睿智的瓷器不知古人是如何設計和作到的。此類瓷壺燒製成功率很低,因此這件青釉提梁倒灌壺更顯得極為珍貴。

說起耀州瓷器,可謂歷史久遠而綿長。耀州窯址,以銅川黃堡鎮為中心,範圍包括上店、立地坡、玉華、陳爐,及耀縣塔坡一帶,綿延百里。

耀州窯在唐代便是中國陶瓷燒制的著名產地,宋代更進一步達到鼎盛,成為我國「六大窯系」中最大的一個窯系,盛產獨具風格與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後來經過金國、元代的不斷兵災,以及各朝代的動蕩變遷,各陶場均已停燒,惟有陳爐鎮延續至今,成為西北地區的制瓷重鎮。

目前陳爐古鎮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一千四百年歷史、頗具特色的歷史遺址,吸引各地攝影愛好、遊客戶到這裡移步觀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春去春來的時尚,不離不棄的潮流
候鳥走了又來,可他走了還回來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