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學對足跟痛的認識、生活預防及中藥外治法

中醫學對足跟痛的認識、生活預防及中藥外治法

跟痛症多發生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由於跖腱膜的跟骨結節附著處發生慢性勞損,或骨質增生,致使局部無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表現為晨起後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時足跟部疼痛劇烈,行走片刻後疼痛減輕,但行走或站立過久疼痛又加重。

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在《諸病源侯論》中,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云:「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

中醫將足跟痛的病因病機分為三類:

氣滯血瘀型: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血行緩慢、瘀血阻滯,脈絡被阻,則氣血運行不暢而痛,且痛有定處,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寒凝血瘀型: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肝腎虧虛型:肝腎二經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生活防護足跟痛的注意要點

1.減少跟部負重刺激:少站立、少走路,尤其不能刻意去走鵝卵石路,讓足跟部充分休息,為以利於損傷的癒合和炎症的吸收。

2.穿對鞋子:穿鞋宜用寬鬆的軟底鞋,如旅遊鞋等;走路時在足跟部加上厚的軟墊,或用足跟墊,以減少對足跟的刺激和損傷。

3.理療熱療:除到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理療外,晚上臨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半小時左右,或將足部置於有加熱作用的電暖氣、電手爐、紅外線燈、家用理療儀等設備上,溫熱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緩解疼痛很有幫助。

4.溫水泡腳:對使用外用藥的患者,用藥前最好用溫水泡腳,以利於藥物的吸收,然後再外用擦劑或膏藥。

5種中藥熏洗法可治療足跟痛

1.取黃豆根500克,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30分鐘,煎取汁,趁熱先熏後洗患處30分鐘左右。每日2次,1劑可洗3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用1~2個療程即可見效。

2.取臭椿鮮葉250克或干葉100克,加水約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食醋150毫升。趁熱先熏後洗患處30分鐘左右,每天1次,20天為一療程。

3.取夏枯草50克,放入1000毫升陳醋內浸泡3個小時,然後煮沸15分鐘,趁熱先熏後洗30分鐘左右,每天1~2次,每劑葯可用3天(醋可繼續使用,少了再增至1000毫升左右),輕者4~5劑,重者8~10劑。

4.取茄根500克,洗凈加清水浸泡30分鐘,煎取汁,先熏後洗30分鐘,每日2次,1劑可用2~3天,10天為一療程,一般1~2個療程,重者可再熏洗1~2個療程。

5.取防風、荊芥、川芎、甘草各5克,當歸9克,蒼朮10克,苦參15克,黃柏6克。將其煎沸15分鐘後,趁熱先熏後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鐘左右,每劑葯可用3天,一般用5~7劑,重者可再熏洗幾天。以上方子都可以試用,但如果用後不見效,應儘快就醫。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佑中醫 的精彩文章:

蔬菜還是吃時令的好,春季應季蔬菜的中醫功效
春困夏乏沒精神,「懶洋洋」的春季如何避免「春困」?

TAG:福佑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