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楊絳傳》有感

讀《楊絳傳》有感

編者按: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到門賓剌如紅葉,過手資財似白雲。世上沒有比讀書更好的事,沒有比書更好的老師和朋友,讀到心中的書,也是唯一不可被人剝奪的財富。本文由學而讀書會成員冬青撰寫,是《楊絳傳》的讀後感,也是一篇作業。讀書可變化氣質,古人誠不我欺也。願學爾讀書的學友們,都能做一個終生的「讀者」。原創文字,轉載請註明出處。

很多年不讀書了,幾年前朋友推薦,陸陸續續開始讀了一些書。喜歡的書看的快些,不大有興趣的書讀的慢些;有些書讀了記憶較深,有些書讀了沒有什麼印象。不管怎樣,算是重啟了閑暇時間讀書的粗淺模式。

前幾天讀完了《楊絳傳》,很動心,也很心動。與楊絳高壽高品質的生命相比,我們的生命勉強用生活去定義吧。即便如此,因為動心,所以心動;因為心動,所以行動。這個行動應該是堅定讀書生活的真正開始吧。

讀書、談書、寫書貫穿了楊絳的一生。與其說此書是楊絳一生的寫照,不如說此書更多的是詮釋讀書與生命的關係。

一次楊絳的父親問楊絳:「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怎麼樣?」她說「不好過。」「一星期不讓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如果說讀書就是學習,那麼楊絳一生都沒有停止過學習。

「我曾把讀書比作『串門』,借書看,只是要求到某某家去『串門』,而站在圖書館書庫的書架前任意翻閱,就好比家家戶戶都可任意出入,這是唯有經者才知道的樂趣。」

讀書如果真的像『串門』一樣,那楊絳的一生都在『串門』,古今中外,千家萬戶。可以和孔子對話,可以和紅樓夢裡的每個人聊天,可以和西班牙流浪漢一起生活,還可以時不時和先行一步的夫君愛女團聚。這樣的生命一定的是寵辱不驚,淡定從容的。

讀書的生命是智慧的生命。1938年楊絳和錢鍾書從法國乘船回國,海上風急浪大,顛簸厲害,他們經常暈船。本來就暈船的錢鍾書更是難受得不得了。一番風浪顛簸過後,心有靈犀的楊絳對錢鍾書說:依我看呀,這坐船不暈船,就要不以自己為中心,而以船為中心,順著船在波濤洶湧間擺動起伏,讓自己的身子與船穩定成90度直角,永遠在水之上,平平正正,而不波動。錢鍾書按楊絳說的去做,果真有用,不暈船了。[壯哉!此即「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也!___編按]這就是楊絳的不暈船哲學:「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坐直了身子,巋然不動,身直心正,心無旁顧,風浪其奈我何?」智慧的生命才能在人生的大風大浪中平穩渡過。

讀書的生命是康樂的生命。2015年7月17日,楊絳104歲生日,中科院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前去探望她。陳眾議知道楊絳老人喜歡國寶大熊貓,就買了一個電動模擬大熊貓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大熊貓裝在一個精美的紙盒裡。陳眾議問楊絳:「這是我送給您老的生日禮物,不知您老是否喜歡?」楊絳興奮地說:「喜歡,我喜歡!」陳眾議笑著說:「您老還沒打開看是什麼呢?怎麼肯定就一定喜歡?」楊絳精神矍鑠,高興的回答:「這和看沒看沒有多大關係,快樂是可以事先決定的。我喜不喜歡,並不取決於你送的是什麼。這麼多年來,我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做這樣的決定:喜歡。我喜歡我就快樂,我快樂我就喜歡!我一直堅持五條簡單易行的快樂法則:一是心中不要存在憎恨,二是腦中不要存在擔憂,三是生活簡單一點,四是對他人多點給予,五是對自己少點期盼。」「喜歡」這個「長壽葯」對楊絳的長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書就像一面明鏡,讀書就是照著鏡子,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心靈和身體,清楚地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是什麼樣子,不斷的感悟生命的真諦

僅以此篇獻給學而讀書會夥伴們,願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習慣,願讀了書的我們有個不一樣的餘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而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學而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