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遊盪在耶路撒冷一半歷史一半開始

遊盪在耶路撒冷一半歷史一半開始

汽車世界

車界精英,文化在途

■■■■■■

猶太羊皮卷《塔木德》寫到,

上帝給了世界十分美麗,九分在耶路撒冷。

而世人則說,世上若有十分哀愁,九分也在耶路撒冷。

請看本期報道——遊盪在三教聖地耶路撒冷 一半歷史一半開始

>

路撒冷貴為三教聖地,背後是長期以來各宗教勢力的激烈角力,刻滿了征戰和興亡的印記。粗略查閱歷史,千餘年間,聖城的權力交替大致經歷了如下過程:聖殿時期(猶太教),耶穌傳教及羅馬帝國後期(基督教),阿拉伯帝國時期(伊斯蘭教),十字軍東征(基督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伊斯蘭教),以色列時期(猶太教)。古往今來,不同文化、宗教、民族在這裡匯聚和碰撞,讓這座多元化的古城既有古老的一面也有現代的一面,既有宗教的一面也有世俗的一面。當你來到耶路撒冷,你一定會對這座存在天國和塵世兩種維度的城市有所感應。

【耶路撒冷】老城

耶路撒冷老城是耶路撒冷的靈魂所在,位於城市東側。雖然佔地面積僅1平方公里,但城內宗教勢力割據,被劃分為猶太區、基督區、穆斯林區和亞美尼亞區。雅法門—耶路撒冷八座城門之一,是老城猶太區的入口,也通往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特拉維夫。

【猶太區和穆斯林區】聖殿山

來到城內的的聖殿山——猶太人最神聖之地,聖岩金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就位於此地。

傳說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遇見眾位先知而悟道,在聖殿山一夜登上雲霄回到麥加,教徒們便在猶太人的聖殿廢墟上修建起了兩座清真寺,引發後世兩教無數爭端。如今為了防止矛盾激化,兩大清真寺所在的聖殿山四周長期由軍隊把守,僅在有限的時間放開給非穆斯林遊客參觀。

阿克薩清真寺是穆斯林的聖地,在阿拉伯語里,「阿克薩」意為「極遠」,故又稱「遠寺」。相傳這座清真寺是古代先知蘇萊曼所建,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歐麥爾攻佔了耶路撒冷,重修了這座清真寺,780年該寺毀於一次地震,此後幾經翻修。現在阿克薩清真寺的建築,大多是11世紀以後留下來的。

【基督區】聖墓教堂和耶穌苦路

基督徒之所以會將耶路撒冷作為聖地,是因為耶路撒冷是耶穌誕生、傳教、殉道、復活的地方,這對耶穌的一生有著無可替代的意義。在耶路撒冷可以找到在《舊約》《新約》中提及的任何教堂和殿宇,其中最重要的一座是聖墓教堂,位於老城內的基督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耶穌正是在這裡遇難、下葬和復活。聖墓教堂的各個部分被基督教的不同分支教派所控制,教堂內每一釘子、蠟燭、石頭都登記在案,分歸各個教派所有,還有些是共管區。關於教堂內部各部分的歸屬之爭從未停止,各派長年爭鬥的結果就是聖墓教堂大門的鑰匙由阿拉伯望族掌管,每天早晨負責打開大門。每年的復活節,這裡會舉行傳統的聖火傳遞儀式,數萬名信徒齊聚一堂,用聖火點燃蠟燭,依次傳遞,以此象徵永生,和平與重生。

進入教堂看到一塊暗紅色的石板,相傳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卸下後曾躺在石板上,暗紅色是耶穌的血跡。虔誠的基督教徒都會來親吻膜拜耶穌躺過的這塊石板。

耶穌苦路是基督徒到耶路撒冷必須要走的,又稱為悲痛之路。苦路一共有14「站」,全長約1公里。耶路撒冷老城東北面的獅子門是苦路的第一站,耶穌在那裡背上十字架,被押往聖墓教堂接受死刑。

現在的路線是18世紀確立的,人們為耶穌在這段路上的苦難歷程編號,在事發地點用刻有羅馬數字的銅牌標明,以示後人。從公元4世紀起,聖墓教堂就成為了基督徒的朝聖之地。

【耶路撒冷】新城

離開老城,雅法門後的一切截然不同,新城儼然是一個富有現代感的城市。歷史與開始,僅一門之隔。

離雅法門不遠處就是大衛塔,一座充滿歷史印記的中世紀堡壘。大衛塔是當年為了加強耶路撒冷老城對外禦敵能力而建的,全部由石頭建成。這座建築在不同歷史時期遭受了不計其數的戰亂摧殘,如今重建的城塔中還設有耶路撒冷歷史博物館,陳列著來自羅馬、拜占庭、十字軍和土耳其時期的歷史文物。

耶路撒冷猶太大屠殺紀念館是為了紀念二戰中死於納粹集中營的六百萬猶太人而建的。博物館的最後一站是姓名堂,也是最讓人動容的地方。記住苦難才能走向復興,以色列政府致力於為每一個遇害者保留照片和姓名,這項工程從復國起便開始,已進行了幾十年。

教堂前有兩座銅製雕像就是瑪利亞和依撒伯爾的相遇時刻,當時的她們均已身懷六甲。

一個人無法真正抵達耶路撒冷。那有一座老城,還有一座新城;那有一座東城,還有一座西城;那是猶太人的城,也是穆斯林的城,還是基督徒的城;那是戰火紛飛的苦難的城,也是嚮往和平的美麗的城;塵世有一座耶路撒冷,天國也有一座耶路撒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