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土中飛臨的島

黃土中飛臨的島

黃土中飛臨的島

——中川

它是群山中的孤島

島嶼們彼此為鄰 交換著遙遠的風

它是群山中的孤島,島嶼們彼此為鄰,交換著遙遠的風。黃土自然地滲進每一種感官,使知覺昏沉而混沌。這也許會是康德哲學的最佳教室——什麼東西都天生帶著一股「土」氣。惟一倖免的只有眼睛這個以往淫穢的中心,它現在變成了麻木的盲點,滯留在它太過放蕩的想像力中。目光要打量、要比較、要挑剔,視覺的畫面愛追求一種快感的高度飽和,就像是老房子牆上的瀑布。

黃土是地貌。黃土渲染著無數的邊界,明晰的區隔總遭遇著一種過渡。最好的例子就是陽光與影子。我們從隨便哪個叫做東的方向過來,才能收穫關於它地形的知識:大幅度地延展,再突然地摺疊。倒像是島嶼另一端的風浪所為。

順著飛地的臍帶,想像那遙遠的母體城市。那裡會是低平緻密的左右蔓延,經受著外來的引誘和裹挾,因而那兒凸起成一圈只有城垛的城牆。我曾經想,新聞里的紐約不過如此,哈德遜河上的汽艇也一定經過一座鐵橋。因為只有這樣的經驗才配得上圖文版的少兒百科。

它的脾性是包裹在半推半就中的友好,它比精明的計算更不精明:在用新學到的公式囚禁它的時候,它總能逃遁回那莫測的地形中去。這樣的性子廣為歌頌,不過它悄悄地在老派的現實主義中,眯著眼。

對於腹地,它是無法繞過的節點,是通向外部唯一的孔洞。來了去了總是單向的——由南向北,工程專家說這是自然條件的必然。我看也不過是黃土爭執著的一股推力。我們活在洞穴中,不是那種古老的愛奧尼亞表述——蒙蔽而落後。而是逆著來的:外部不是我們的宿命,不是任何一種「應有的樣子」。我焦慮的矛盾不是一個世界裡的兩極分裂,而是完全的兩個世界。

停泊在島嶼的椰子,現在換上了黃土的外殼。它還要載著我這個陌生者繼續延伸,一直到它自己被吹散的地方,兌換成一種粗糲。

中川:蘭州機場。

hello

本文來自於著名民哲LRN的投稿

文&圖供稿:LRN

編輯:socialism sweetheart

生活|喪|歪理邪說|空格|牢騷

保持你高傲的態度

大步向前

記得這是一個會懟人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枳生淮南難為橘 的精彩文章:

TAG:枳生淮南難為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