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需謹防「心梗」的發生

春季需謹防「心梗」的發生

最近忽冷忽熱的氣溫變化,讓不少人吃不消。尤其是對心腦血管患者來說,更面臨著考驗。

近年來,由於生活與工作方式的改變,心肌梗死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春季是心梗高發期,它時刻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年輕人也需警惕。

心肌梗死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於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急性心肌梗死屬於冠心病的一種,而且是其中最為嚴重的一類疾病。

心肌梗死癥狀

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其臨床癥狀存有很大的差異性。

心肌梗死患者約70%有先兆癥狀,主要表現為:

(1)突然發生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的患者發作突然明顯加重,或無誘因自發發作;

(2)心絞痛性質較以往發生改變、時間延長,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緩解;

(3)疼痛伴有噁心、嘔吐、大汗或明顯心動過緩或過速;

(4)心絞痛發作時伴氣短、呼吸困難;

(5)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四肢無力、低血壓、暈厥、休克或暈厥等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為起始癥狀;

部分發病前兆容易被誤診:

部分人疼痛位於上腹部,或頸部、下頜、咽部、牙齒疼痛;或有難以形容的不適、發熱,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有一部分人無疼痛,有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屬無癥狀性心肌梗塞。

部分發病無癥狀,往往容易被忽略:

有一部分人無疼痛,有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屬無癥狀性心肌梗塞。

一旦發生心梗,心肌將會發生不可修復的損傷,可能危及生命。

心梗呈年輕化趨勢

心梗發病人群趨於年輕化,年輕、中年人群發病率逐漸上升,因其長期精神壓力大熬夜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抽煙喝酒等,加重了心臟負擔,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阻塞。

另外,過度勞動過度勞累激烈的情緒變化(如突然過度激動、緊張、憤怒),便秘時用力屏氣,也是常見誘因。

春季是心梗高發季節

每年冬春(以3、4月為主)和秋冬(以11、12月為主)都是心肌梗死高發期。

乍暖還寒,氣溫十分不穩定,氣壓和空氣質量也隨時在發生變化,天氣反覆冷熱交替,極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定,大大增加了心梗的發生。

心腦血管病人一定要注意保暖,隨時增減衣物。

面對心梗,該怎麼辦?

01

家中應常備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必要時含服。

2

及時監測血壓、心率,若出現胸痛發作或出現類似急性心肌梗死癥狀並伴隨血壓偏低,可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3

及時撥打120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急性心梗患者的最佳搶救時間為90-120分鐘以內,早一分的救治,就多一份生命的希望。一旦發病,就近到有治療條件的醫院。

預防心梗,從現在做起

1

注意保暖

對於高齡有冠心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保證室內溫暖。在降溫、雨雪、大風等天氣應盡量避免室外活動。

2

適度鍛煉

根據自己的運動水平和身體情況進行適合強度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增強對寒冷環境的抵禦能力。

忌過度過量運動,否則以誘發心梗的發作。

3

合理膳食

在保證足夠熱量、營養攝入的基礎上,應盡量控制食鹽和脂肪的攝入,多進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適量補充水分。

4

控制血壓

持續低溫、陰雨、大風天氣為心梗的高發時段。患者此時需注意密切監測血壓水平,定期到心內科就診,視情況調整降壓藥物,可以降低心梗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一旦發病,應立即把握黃金治療期,切勿延誤!告訴身邊親友這篇科普知識,讓我們一起無病預防,有病監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祖傳秘方大公開 的精彩文章:

TAG:中醫祖傳秘方大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