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博士媽眼中的海淀外國語

博士媽眼中的海淀外國語

學習的方法,我不缺少,可以自己帶給孩子、也可以自己輔導,畢竟女博士還是明白了學習方法的。所以,成績之類的我在乎,但不瘋狂,中上的環境就夠了。而大學擔任班主任期間,觀察到了太多的孩子和家庭,除了學習好壞的差別、還有抑鬱的學生、和遇到別的班級有我們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這讓我更清楚,從小培養美德、從小教育生命的意義、從小培養抗壓的心態、從小幫助他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比被動的做題,只關注知識和成績更加重要。輔導研究生期間,看到孩子們的差別基本在對未知的探索慾望、和面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是未來保持有競爭力的核心,也是孩子從小培養的重點。

泡在教育行業多年,又十分喜歡孩子,因此思考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愛把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既可以留到老了回憶、又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

大抵北上深的爸媽,都會在幼升小時候,經歷一番思想鬥爭而焦慮,我也一樣。這些年大城市裡的教育資源太多了,教育又很被中國家長重視,才出現取捨之間的糾結。我堅信,沒有最好的學校,因為各個學校各有特色,在不同的維度上各有所長;但是卻存在與家庭的教育理念最接近最適合的學校。選擇那個最適合自己家的就好了,不必與別的孩子橫向比較。

從孩子所在幼兒園創建人那裡第一次聽到海淀外國語(以下簡稱「海外」)的名字,知道了當時這個學校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也知道了海外的校方也經常來幼兒園交流參觀。記住這個名字後,居然在不經意間發現了還有好幾個直接、間接、甚至一面之緣的朋友的孩子也在那裡上學。於是,每次詢問都增強了我的信心,網上很多議論擔心住宿的帖子,也許他們的孩子並沒有去到那裡上學,但是這幾位朋友的孩子都沒有因為住宿而影響親子關係,反而周末更加親密。

不啰嗦細節了,一個個說我看到的側面吧。

校園很大很美

我們第一次去到校園參觀,就十分滿意漂亮的校園。網上照片應該能找到很多很多。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生活,孩子感受到的應該不止有學習成績要關心。

空間大,有100多間鋼琴房,有寬敞明亮的餐廳,綠化也不錯。

迷你高爾夫球場地、足球棒球籃球網球場、攀岩場地、游泳館等等。

還有孩子們都愛的小動物園,每天能看到猴子、小馬、孔雀、天鵝、羊駝等等,這是我很喜歡的地方,也是和孩子放學後或者返校時候都逛逛的地方。

另有一個角落展示中國的建築和文化:有適合孩子身高的微縮長城,孩子放學願意跑來跑去的幾趟再回家;有中國古建築特色的長廊,廊子上的裝飾畫,一幅幅都是小朋友的作品。

2. 學習成績與教育上的幾個特色

我是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不過側重有我自己的特點。有的家長要求成績、有的家長追求快樂的童年,我則樂於尋找二者的平衡點。我希望孩子的成績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有一定的優勢。不能單純的快樂而降低學習要求,如果純粹的快樂幸福的時間長了,等長大我們保護不了孩子的時候,遇到苦難、碰壁,也許孩子一下子適應不了,會有什麼不希望的事情發生。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歡題海戰術。一旦把學習和完全的痛苦建立聯結,我當大學班主任期間,看到的是,太多孩子一下子放鬆後迷失方向,並不知道學習為何,整日荒廢時間。學習,不是完全快樂的,完全快樂不要求背誦會啥也記不住;學習也不應該是痛苦的,一二年級孩子就做題做到九點睡不了覺的情況我也不能接受。我希望學習是和努力聯結在一起的,適度歡樂的氛圍中,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努力掌握新的知識、探索世界的未知,這是我希望的樣子。

在某一年的海淀中考排名上,我看到海外中考成績在海淀區排名前十,這對我而言,就夠了。我孩子不是數一數二的高智商孩子,進入成績保持中上的學校就很好了,不要求排名第一第二。而且,小學作息是20:30睡覺,這讓我很安心,至少說明做作業不會做到九點十點。另一方面,學校很重視體育和藝術類課程,每個孩子的游泳和鋼琴是必修課程,同時還要再選修一門體育和一門文科類課程。豐富的選擇,讓不需要達到專業水平只需要有個興趣的家長(當然想達到專業水平的,也有文體特長班可以選擇),節省了大量的接送時間。高爾夫、馬術、民樂、美術、書法、管弦樂、舞蹈、法語、德語、日語等等,興趣班的選擇很豐富,而且必須每個孩子兩項體育、兩項藝術課,這樣既有強健的體魄,又不至於學成書獃子,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方式。

以我家孩子學法語為例,身在國際班,英語課時安排很多,所以英語基礎不會荒廢。同時,一周兩次的法語課,輕鬆愉快的記住了一些東西。這次在美國尋找法語老師,他在試課時候,能流利的完成自我介紹和打招呼的簡單溝通,而且,能聽懂美國老師用英語講法語知識。這是超出我預期的,因為我家完全沒有人會法語。可見,學了第二外語,既不會與英語混淆,也不會因為學多了而累壞了腦子。孩子的年齡學語言,本來就比大人快。因此豐富的人文藝術類的選修科目,不會累壞了孩子,還能利用好腦子靈活的時間,讓孩子受益。

因為住宿減少了接送時間,每天孩子既不需要起床太早,還有充分的學習時間。第一次看到他們的課表一天有十節課的時候,我挺驚訝的。再加上早自習、晚自習,一共12個學習時段。可能家長會覺得孩子太累了,但是其中包裹著書法、美術、合唱、鋼琴、游泳等等,其實還是挺歡樂的。而且,這麼多課,孩子們卻都在20:30上床聽故事了,比我在家自己帶的睡覺時間還要早還更規律呢。

還有一個我很在意的點是,它不是國際學校,英語不會有國際學校的孩子那般流利,但是它是我知道的努力「兩手抓」的學校。一方面,哪怕是國際班,所有的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都和國內的教學大綱一樣的教,一點不放鬆;同時,加強外語課程的學習,有國外不同體系的教材。這對於我的思考是,我可以晚一些再做決定,到底是走國內高考、還是國外高考、或者高中就出去。因為之前一直可以兩條腿走路,一直保持了隨時可以參加國內中高考、也隨時可以因為比較紮實的英語而往外考。而不是一旦選了國際,從小學一年級基本就放棄了高考,這對很多家長來說,還是做決策時間太早了些。

學校的理念能寫好幾篇,我只記錄這一些吧,更多的班型信息、教育目標各種宣傳文章都能查得到。

3. 住宿

趕緊說說住宿吧,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客觀的說,如果海淀外國語這樣的校園、這樣的課程安排、這樣的「2+2」理念,如果不住宿,當然更好了,我肯定會為了孩子搬家住過去天天接送。但是凡事有取捨,既然是個住宿學校,前面講到的我都滿意,那麼住宿只能接受。關於為什麼沒有因為住宿而一票否則這個學校,我會再單獨寫一篇 「我是如何決定孩子可以接受住宿這個挑戰的」,記錄一下我的思考過程,也供有需要的家長參考。

(1)宿舍條件

必然是幾個孩子一個房間,不可能和家裡一樣有獨立的單人房。洗漱設施做不到一對一,但是配合上生活老師的精心安排,夠用沒問題。房間配合有大廳,孩子們可以讀讀書、下下棋、聽老師講故事。小床是上下鋪的,上鋪的護欄比較高,至少比大學生宿舍的高出一塊。通往上鋪的小木梯,板子也很寬,比家庭常用的上下鋪的樓梯空間要大一些。而且沒有聽Hao說過誰半夜摔下來過,畢竟還有夜班老師會巡視。上下鋪的分配,也會一段時間進行輪換。

(2)生活老師的配備是對班主任很好的補充

Hao所在班配備兩位生活老師,各管半個班。剛剛幼升小,通常小學老師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成績,必然不會像幼兒園老師那樣,每天微信或者做表彙報喝水穿衣和大小便情況。估計非住宿學校,如果不配備生活老師的話,班主任也忙不過來照顧喝水上廁所。所以,幼升小後,很多家長並不是一下子關注到學習成績上,而是更擔心孩子的生活適應問題。

而住宿的原因,加上配備兩位生活老師,其實一下子解決了幼升小的生活適應方面的擔心。

宿舍牆上貼著一張表,生活老師記錄著每個孩子每天的大便上了沒有。老師會分組協調使用宿舍廁所佔用馬桶的時間,每個小朋友都會輪到早上、午休和臨睡前3個時段去廁所。孩子們的情況,老師認真記錄,如果一次嘗試沒有解決問題,下個時間段老師會針對性的叫孩子再去廁所試試。我家孩子這個問題一向正常,所以沒太用我擔心。

穿衣疊被整理內務的能力,家長也會擔心自己孩子搞不定,因為在家裡家長代勞的太多了。生活老師很有方法,一周基本上教孩子一項技能,幾周下來,就會發現孩子其實這些能力都具備。比如,最先學會了兩隻襪子如何套一起整齊的疊成小方塊,這樣收起來不會在穿的時候配不成對兒。內褲如何疊整齊擺行李箱里五條,而不是天女散花似的扔5條進箱子。最開始老師幫忙疊被子;慢慢的,老師會一點點教,浴巾怎麼疊整齊、被子疊完露出哪個花紋就大小合適了等等。我們眼中這些都很複雜,可能因為沒有把這些任務化解到每周只教一項,加上父母、長輩、或者家中的阿姨,總有能代勞的人,其實孩子們的能力已經發展到可以獨立完成這些。而且,我看到Hao很欣喜的和我分享他又學會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更像大人了,有更多能力了。截止到學期尾聲,不但被子整整齊齊,Hao的帶著5天衣服的行李箱也能自己獨立收拾好,關鍵是分類清晰,十分整齊,並不是亂糟糟堆進去完事兒。

每天洗澡和衣服換洗的事情,一旦有了方法,有了規則,孩子掌握起來完全沒問題。逢周三洗「大澡」,平時「小澡」洗局部重點,這是我聽到孩子敘述的術語。雖然不及家裡能每天洗痛快的便利,但是還好我家孩子不屬於狂出汗的類型,我自己覺得這點也能堅持。關於換衣服的事情,每個孩子有兩個抽屜,一個用於放穿過的、一個用於放乾淨的。5條內褲、5雙襪子,返校時候放到乾淨服裝的抽屜里,每天穿完,放進另一個抽屜,這樣孩子並不會亂、也不會大早上找不到衣服穿。而且可能孩子畢竟和大人的代謝不同,放學回家我並沒有覺得那5天穿過的襪子有多麼恐怖,孩子的身體還是很乾凈的。因為是秋冬季節,生活老師會建議帶一套長袖的內衣褲,逢周三里里外外換一套,兩套校服也是足夠的。有的媽媽知道自己孩子愛出汗,一天下來秋衣會濕透,因此索性帶上5件秋衣,和孩子講清楚每天穿一件乾淨的,我看孩子也是可以搞定的。其實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一切就都好解決了。

孩子們在學校能否喝足夠多的水,也是家長擔心的,家長不希望孩子上火。我聽到朋友的孩子因為想減少課間排隊去廁所的次數,而故意減少喝水,常常上火而感冒,還是聽起來很心疼的。Hao班的班主任和生活老師想了個辦法,每個小朋友有一個檢查喝水的partner,兩個人互相檢查喝水了么、喝了多少、喝沒喝夠老師要求的水量,因為連小水壺都是全班統一的,所以指導喝水量也變得簡單了。當然,家長要記得提醒孩子,不要因為著急玩、不重視喝水而和partner說謊就好。

秋冬季節,孩子在學校各個教學樓之間奔波更換教室會不會走丟,會不會知道加減衣服。很多媽媽估計和我一樣,一開始以為的住宿生活和自己曾經的大學住宿生活一樣,分配完宿舍後就自由了、老師都走了。其實,這裡的學校當然知道學生們都還是小孩子,所以怎麼可能讓孩子自己溜達呢?走丟了怎麼辦?至少我看到的一年級小朋友,都是集體活動。兩個生活老師,各自帶領半個班的小朋友,排隊一起去食堂、一起換到游泳館、一起換到鋼琴房等等。當然隊伍不必多麼整齊、也不需要步調一致的喊著一二一,只是老師帶著一起走而已。因為有生活老師的專人負責,反而在換教學樓時候能夠提醒孩子們穿上坎肩、帶上帽子之類的事情。尤其是游泳課下課,生活老師會提醒和確認每個孩子都吹了頭髮,並且帶上了棉質的小黃帽,再離開游泳館回到教學樓。這些都是Hao放學路上講給我的,也許不完全準確。但是他確實沒有因為游泳課之後走在戶外而著涼,基本上他的咳嗽都和霧霾有關,尤其是剛從美國回來的時候,一下子趕上霧霾天。所以,有了生活老師提醒和確認加減衣服,家長的擔心又可以減少一項。

(3)生活老師還有很多細緻之處

生活老師在照顧孩子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小事情給我留下了印象。可能是聽取了家長的建議吧,生活老師會在睡前播放故事,讓孩子們聽著故事入睡。孩子們的泳衣濕答答的裝游泳包帶回宿舍後,幾乎都是兩位生活老師幫忙沖洗晾乾的,因為孩子很少往家帶回過泳衣,偶爾帶回來都是干松的。我也看到過一間空餘的房間里,掛滿花花綠綠的孩子們的游泳衣的情景。孩子們帶過去的不論是過敏葯、養脾胃的葯、還是維生素片鈣片、益生菌,生活老師記錄下來服用時間,都會按時提醒孩子們吃。

我還清楚的記得一次國慶假期,我帶Hao出國看爸爸,回來後返校孩子很難和我說再見。估計是單獨和我連續呆了好多天,對媽媽的依賴確實難於分開。負責照看Hao宿舍的老師知道Hao的特點,也知道長假的一次旅遊會讓他和媽媽更不舍分開,默許我可以在孩子躺下後再安慰他一下(原則上,是應該送入宿舍,家長迅速離開,這樣孩子們都還處於和小朋友相逢時候的興奮中,一起看書一起下棋一起跑,然後在一起刷牙準備睡覺)。Hao自然躺那裡不捨得睡,其實平常很快能入睡,但是估計當時不捨得我離開,就不停的和我輕聲說話,直到時間太晚我不得不該離開了。Hao仍舊說想讓媽媽摟著睡。這時候,生活老師悄悄過來說,老師摟著你睡行不行?媽媽得開車回家了,太晚了路上太黑再耽誤會不安全。因為對生活老師的信任,Hao答應了(也許他心裡有這想法,但是不敢說出來?)。於是,老師蜷縮在兒童床上,腿都伸不直,靜靜的摟著他,還問問哪個姿勢像媽媽平常摟的姿勢啊?就這樣,我離開宿舍沒有十分鐘,老師就微信告訴我孩子睡著了:)

還有一次孩子半夜發燒,後來確診是中耳炎,我不確定原因。半夜發燒,夜班巡視的老師不會錯過,因為孩子不舒服的表現肯定能看出來。然後我趕去宿舍接他,夜班老師還提到,大晚上的得帶孩子去醫務室確認情況,但是怕冬天孩子冷,他們的規則都是叫學校的保安車開到宿舍門口,然後一位老師帶著穿戴整齊的孩子上車去到醫務室,免得夜裡出樓著涼。這樣的細節都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地方。

4.集體生活的弊端

凡事都有兩面性,住宿生活也一樣。孩子們一樣的校服、一樣的小水壺、一樣的作息、排隊出發,基本上沒有什麼個性化展示在外在上了。這樣的集體生活一定也是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我家孩子無論從我的觀察還是從多元智能報告上看,都是能遵守規則、融入集體生活的孩子,所以我倒是不擔心他對集體生活的接受。

但是不論哪個老師,光是讓一堆活潑好動的孩子排好隊這一項,就有可能會說兩遍有人沒聽見,然後大聲嚷孩子。當然不會每天發生,但是必然會在這個學校里發生,這一點我清楚,也知道我家Hao能慢慢適應得了。因為早晚孩子有面對社會時候,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發展到每個人都有很好的美德教育,每個人都能尊重他人說話、每個人說話都和聲細語的階段,適應一下真實的社會也好。

孩子們一起洗澡光溜溜的,我家孩子高興起來沒裹好浴巾就忽閃著跑回小床,生活老師還是看得見的。儘管我們都教過: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能讓別人看、不能讓別人摸,除了家長、只有醫生、幼兒園老師。但是宿舍生活無可避免,還得在安全人員的list上再加上宿舍生活老師。現在的社會環境,家長確實要反覆提醒孩子這些注意事項,盡量弱化孩子覺得暴露身體沒關係的印象。這一點是宿舍生活中的硬傷,只能家長加強提醒和溝通。有一次我周日送孩子返校趕上過一次別的小朋友洗澡。因為有地方沖不到,老師在一旁一直提醒著,小朋友很信任老師,想乾脆讓生活老師幫他洗。我側面悄無聲息的觀察到,生活老師並未上手幫忙,只是堅持提醒孩子並且鼓勵他,努力自己洗好。這一點我還是很為生活老師的做法點贊的。

5.交通

因為小初高都在一個巨大的校園,儘管安排了錯峰返校,但周日送孩子必然大堵車、開家長會必然找不到車位,被路邊貼條偶有發生。老師會提醒綠色出行,周末會安排開放校內籃球場供家長停車。有人家父母二人一起送孩子,可以一個家長下車帶著孩子往宿舍走,另一個家長開車車在車龍里慢慢堵著。我從來都是自己接送,趕上堵車就只能堵著。所以後來找到了更遠一些的支路的路邊是可以停車的。還有時候,帶上晚飯,我們倆下午很早就回到學校了,並不是吃完晚飯的返校高峰時間。我們會在校園裡溜達,逛逛動物園和長城,然後找一處野餐的木桌椅,擺開我們帶好的三明治、酸奶、火腿、水果啥的,母子倆在池塘邊野餐。孩子很開心和我一起在校園裡接餐,當然天熱的時候,要隨身帶上驅蚊液才行。

「總有一種辦法,能夠解決問題。如果沒有,我們就創造一種。」

6.宿舍生活的額外小福利

每到開學,各種戲謔的文章都會討論如何在家看孩子寫作業看出高血壓、如何一秒就河東獅吼。我倒是清楚自己有定力和方法不至於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真的送去海外住宿之前,我是沒有想到過一天十節課的安排,孩子幾乎把作業都在學校做完了。首先每晚都不需要有為了一份作業而引發的家庭大戰,因為每晚都不在家。同時,當我了解了課時多、課上就會老師帶著做練習冊和卷子之類的安排後,我也會告訴孩子,課上抓緊時間做,這樣如果周末不需要補什麼練習冊和卷子的話,周末我們踏踏實實瘋玩兩天。孩子是很容易被家長的建議說服的,他也認同趕緊寫完的好處。因此孩子既有足夠量的練習題量,但是又不需要帶回家而影響親子時光。說段英文、讀一段法語,這是每周最頻繁的作業了,而且錄視頻的時候還大部分特別歡樂。只有臨近考試的時候,我會陪他把之前做過的卷子和題目都梳理一遍。

以上是我眼中的海淀外國語的一點側面、一些感受,以及點滴記錄。網上重複的資訊,都不必重複,我只記錄我側重感受到的。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會參考其他人提供的資訊和網上的信息,但也保持獨立的思考,作出適合自己家庭教育理念的選擇。

【以往文章】

更多的育兒心得和感悟,

育兒的旅途,讓我們一起成長...

.......

還有一些,請點擊公眾號里的「歷史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麗英在旅途 的精彩文章:

TAG:方麗英在旅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