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醫療

人工智慧+醫療

今日頭條 共5條新聞熱點

康美,那家站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風口上的葯企

2018年將是智慧醫療的轉折年,康美葯業多年堅持探索出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業態,以及正在逐步形成標準化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手段,符合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引導方向。

4月12日,國務院舉行常務會議明確,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資源。

康美葯業作為大健康產業龍頭企業,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智慧藥房、智慧葯櫃、「掃碼」就診、手機支付、遠程問診、智能審方、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等智慧醫療方式,正在改變人們的就醫習慣,真正實現了「信息多跑路,患者不排隊」,惠及越來越多患者就醫。而康美葯業也藉此實現了從「葯」到「醫」、從B端到C端,擁有龐大消費者健康大數據的華麗轉身。

1 天前維科網等10篇報道

華山醫院和上海寬頻牽手騰訊 聯合推動「互聯網+醫療」在華東發展

峰會期間,騰訊公司還與上海寬頻技術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簽約,共建醫療影像AI輔助診斷聯合實驗室。「上海寬頻」李毅主任、陸肖元副主任、騰訊互聯網+副總裁李致峰、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華東區總經理章顯出席了騰訊公司與上海寬頻技術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共建醫療影像AI輔助診斷聯合實驗室,致力於數據共享、脫敏、許可權管控、數據安全等大數據支撐技術的研究,共建符合信息保護隱私等法律法規的醫療影像數據開放平台,實現安全有序的數據開發應用;合作共建醫療影像深度分析的研發平台;合作開展面向多專科疾病的AI輔助診斷技術;合作申請國家專項項目;基於騰訊的微信、騰訊支付、騰訊雲等資源構建應用環境,促進相關應用面向醫院和消費者等場景的落地和推廣;共建雙創平台,開展新技術新業態的孵化,推動技術的產業化等內容。

1 天前砍柴網等13篇報道

南航禁第三方網路值機 航司要加強對旅客行程體驗的控制權

在這張小小的登機牌之爭背後,蘊藏的不僅僅是數據所有權和服務許可權的問題,也或將意味著航空公司正在加強對旅客行程體驗的控制權。

【環球旅訊 曾育紅】如今,在線辦理值機手續和選座已經成為了第三方旅行平台的標配,但圍繞於此的爭論從未停歇,個人信息泄露、旅客投訴等事件時有發生。

今日,南航發布的《關於規範南航網路選座、值機業務的通告》或將結束這一亂象。通告稱,「南航未授權任何第三方網路平台開展選座、值機業務。旅客可通過南航官方網站csair.com、南航APP、南航官方微信及小程序辦理網路選座、值機服務,或直接到南航指定值機櫃檯現場辦理選座、值機業務。」

19 小時前環球旅訊等19篇報道

基因檢測炙手可熱、海外求診越來越多,四院士集體發聲說利弊!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說,基因檢測能夠幫助腫瘤醫生針對不同分子變異類型的患者,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從而實行靶向藥物治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並不建議普通人群為了預防腫瘤而接受全基因測序。

「中國和美國都已叫停了針對普通人的全基因測序。」孫燕表示,腫瘤的發生是由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基因檢測可以告訴我們是否存在與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但即使存在相應基因突變也不代表一定會患癌。而且基因測序仍屬於比較前沿的技術,對測序結果的解讀並不十分成熟和全面」。

19 小時前健康報新聞頻道(微信公眾號)等10篇報道

這108家葯企銷售費用超億元!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恆瑞...

醫藥地方台從同花順數據統計,截止至4月16日,有145家葯企公布2017年銷售費用,其中有108家葯企銷售費用超過億元。目前位居榜首的是上海醫藥,銷售費用為74.11億元,其次是復星醫藥57.91億元、恆瑞醫藥51.89億元,這也是銷售費用在50億元以上的葯企。

此外,銷售費用在十億元以上的葯企還有華潤三九47.50億元、白雲山42.86億元、健康元39.64億元、華東醫藥37.29億元、雲南白藥36.84億元、麗珠集團32.65億元、同仁堂26.59億元等。

1 天前葯研發等13篇報道

智能醫療 共5條新聞熱點

2024年全球醫療AI市場將超100億美元,美英中3國領跑

近日發布報告指出,隨著人工智慧(AI)在醫藥保健領域的廣泛應用,醫療AI市場在未來幾年預計將快速發展。在2016年,醫療AI市場價值為7.6億美元,在未來8年(2017-2024),該市場預計將以超過40%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快速增長,到2024年總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

報告指出,高昂的初始資本需求和維護維修費用以及AI可能擾亂行業並導致大規模失業的擔憂,阻礙了AI的早期採用。然而,隨著人們對這些技術所帶來的好處日益了解,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越來越廣泛,例如藥物研發和醫學影像學等方面。 1 天前維科網等5篇報道

AI技術應用疾病預測 平安醫保科技擁抱「互聯網+醫療健康」

據了解,平安醫保科技開發的個人健康風險預測模型,結合了傳統健康保險精算風險預測模型和大數據機器學習技術,可以通過測算醫療費總額,為單個病人預測未來醫療風險,其風險預測率已進入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平安醫保科技的預測模型和大數據分析已用於門診慢性病管理試點,在有效預測未來醫療費用支出基礎上,採取針對性措施成功地控制了整體醫療費用的年漲幅。」鄭毅介紹到。

此外,平安醫保科技依託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模型,通過多維度的機器學習方法來檢測醫保欺詐、浪費和濫用行為,有效保障醫保基金運行安全、降低醫保監管成本並提升監管成效。」平安醫保科技協助政府對醫療服務供給方施加有力管控,風控欺詐監測率較傳統人工審核得到極大提升。

1 天前人民網等3篇報道

Google 研發的 AR 顯微鏡,幫醫生快速找到癌症跡象

病理檢查是癌症診斷的重要標準,醫生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變組織、細胞,以出具診斷報告。為了提高診斷效率,Google 在顯微鏡上增加了 AI 和 AR 組件,讓診斷過程更為智能。

昨日 Google 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CCR)上發布報告,以正在評審的論文《一種實時自動檢測癌症的增強現實顯微鏡》,描述了這種增強現實顯微鏡的原型,改進的顯微鏡能從目鏡中直接讀取診斷結果。

以往的診斷過程中,病理學家對病變組織的分析可能相當耗時。此前也已有多家團隊的研究表明,深度學習在眼科、皮膚科、放射科和病理學等學科的診斷上效果顯著。Google 也正嘗試利用 AI 技術提升癌症診斷效率,也已發表研究證明神經網路對淋巴結中乳腺癌轉移的檢測與醫務人員準確率相當。

1 天前好奇心日報等2篇報道

數據、安全、保險、區塊鏈是如何破壞健康產業的

醫療服務提供者可能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2016年,美國銀行控股資本一號計劃與總部位於洛杉磯的區塊鏈公司Gem合作從而解決這一問題。

雖然該計劃的全部細節還沒有披露,但阿里健康的項目據稱將涉及創建「大量數據安全網路」並用「嚴格的訪問控制和操作特權」以密文存儲數據。

儘管沒有發布聯邦項目公告,但美國研究和政策研究所在2017年7月發布了一項研究,稱美國醫療補助計劃等公共衛生項目可以受益於使用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分類賬和智能合同。2016年,醫療保險欺詐在美國造成了超過3000萬美元的損失,這促使各機構辯稱,基區塊鏈的系統可以幫助減少損失。

1 天前區塊網

人工智慧可以檢測癌症了,快來了解一下!

此外,去年湖北省確定『蘭丁』作為第三方檢查機構,為全省農村和城鎮的37萬貧困適齡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人工智慧被這樣大規模地運用於癌症早期診斷,在國內尚屬首次。

專題會上,在現場300餘位醫學專家的見證下,「蘭丁」機器人還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主任吳廣平,北京空軍總醫院病理科主任任力,長春市婦產醫院病理科主任田立祥,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專業委員會細胞學組委員王旭波等4位主任級細胞病理醫生同台判讀5例細胞樣本,進行了一場宮頸癌檢測的人機比賽。根據會議主辦方公布的結果,「蘭丁」機器人的診斷結果與4位專家完全一致,均為2例陰性3例陽性。

1 天前科技富能量

醫療大數據 共1條新聞熱點

2018CHINC分論壇:傳經送寶—浙江省醫療信息化經驗交流

傳經送寶—浙江省醫療信息化經驗交流

作為此次大會的東道主,同時信息化發展較好的省份,中國互聯網事業最為繁榮發達的地區之一,浙江省大力發展智慧醫療,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夯實信息基礎設施,推進便民惠民措施,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優化醫療資源供給,切切實實為老百姓帶來便捷與實惠。2016年,「浙江智慧醫療」入選《中國衛生》年度「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

1 天前中國數字醫學

智慧醫院 共3條新聞熱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風采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依託廣西人民醫院優秀的醫學成果以及醫學資料,廣西人民醫院與相關公司深入展開合作,首先成立大數據中心,隨後啟動AI工程,充分發揮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優勢,進一步提高廣西人民醫院醫療水平,更好的為人民的健康事業服務。目前廣西人民醫院已經開展了經眼底造影糖尿病輔助診斷、肺結節影像AI輔助診斷等項目,其餘項目正在有序的進行中。

分享信息化建設成果,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以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形式共享通過信息化改善醫療服務的成果。連續3年以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形式培訓各級各類醫院管理幹部2500人次,得到了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1 天前HC3i中數新醫等6篇報道

給「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劃重點!近期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衛寧健康多點布局,協同發展。2016年,衛寧健康推出了互聯網+模式下的醫療健康雲服務的方針,提出「4+1」戰略:分別在醫療服務、保險、健康管理、醫藥四大領域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構建「互聯網+大健康」的互聯網生態系統的同時,為醫院搭建統一服務平台對接院外的醫療服務。此外,衛寧健康已中標福建省立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項目,公司旗下的納里健康已覆蓋超過1500家醫院。

多家上市公司提升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麥迪科技中標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HIMSS7麻醉與重症系統項目;和仁科技中標了天津醫科大學中新生態城醫院數據中心平台建設項目;創業軟體中標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醫療大數據挖掘分析平台項目。 1 天前維科網等3篇報道

醫院後勤管理出新招 讓互聯網管控報修流程

醫院後勤部門承擔著全院水電氣暖、設施設備等各類維修維護工作,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患者就醫體驗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電話報修和紙質工單報修的後模式已不能適應醫院的快速發展要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後勤信息化建設為契機,利用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應用高速發展的有利條件,結合本院後勤維修保障工作實際,開發了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全流程報修管理平台,併合理優化報修流程,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形成一個全面、暢達、高效的後勤報修管理體系,有效提高了醫院後勤維修工作的效率和服務質量,保障了醫院整體工作的順暢運轉[1]。

20 小時前健康界

智能醫療器械 共9條新聞熱點

VR手術機器人Vicarious完成1675萬美元A輪融資 比爾·蓋茨投資

Vicarious Surgical今天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1675萬美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Vinod Khosla的Khosla Ventures和Eric Schmidt的Innovation Endeavors領投,比爾·蓋茨的Gates Vntures,楊致遠的AME Cloud Ventures和Marc Benioff參投。

Vicarious Surgical主要是將虛擬現實和專有的人體手術機器人相結合,以幫助外科醫生通過單個微切口進行微創手術。藉助這種創新技術,Vicarious Surgical宣稱他們已經實現了手術機器人的目標:縮小外科醫生,並將其放入患者體內。據映維網了解,這家公司將利用本輪融資來支持下一階段的發展,並進一步加強其快速擴展的機器人和軟體團隊。

1 天前新浪VR等7篇報道

繼列印細胞和器官之後,3D列印探索製造軟體機器人

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是新一代3D列印技術的提升。製造Octobot時使用的3D列印技術是為了讓Octobot完成密封定型;其他的所有部分都需要手動製作完成。而此次的軟體機器人所需的配置都可以由3D列印技術完成。

3D列印技術最初是應用於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後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在製造業中,建築、汽車,航空航天等早已應用;而後在食品、服裝、醫療、生物等也均有發展,如點心、鞋子、假肢、器官、細胞等都已經實現了3D列印

18 小時前德勵傑醫療(微信公眾號)等6篇報道

現在即未來:秒速級的醫療AI影像分析

張京雷還表示,醫療人工智慧目前在兩個領域中的潛力比較大,並且他也相信未來會證明這一點。第一便是醫療影像分析,由於影像本身就是結構化的,比如眼底照片;再一個如CT或磁共振等,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人為因素干擾,可以通過人工智慧進行快速、準確的分析;其次是醫療大數據,可以把非結構化變成結構化的數據,通過分析大量的病歷資料找出更好的治療方案,更好地管理疾病,目前也有許多公司在進行相關的研究。

未來, Airdoc的技術開發會從眼底擴展到全眼科。張京雷表示,AI可以用於兒童近視的預防,通過人工智慧可以幫助父母監測和預測小朋友近視的發展變化,將來這種預測可以精確到近視最可能在哪個星期發生。全眼科之後則是全身的人工智慧,這也是未來醫療人工智慧的方向。

1 天前OFweek醫療科技網等3篇報道

醫療AI場景應用與盈利模式探討,醫院願意為怎樣的AI項目付費?

AI技術在圖像領域可以發揮很大效果,一方面,圖像數據結構標準,數據量大,易於AI學習;另一方面,AI不會因為重複的勞動而感到睏倦,即便AI對圖像的診斷存在誤判,但實際的誤判率也遠遠低於放射科醫生。

AI能把醫生從重複的低水平勞動解放力中解放出來,讓醫生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在未來,患者更需要人文關懷,這是冰冷的機器無法完成的。

AI能否解決醫療信息痛點

醫療信息存在三個問題:不完整、不準確、非結構化。

春雨醫管創始人段濤在本次會議上談論到了醫療信息的問題。他認為,醫療信息出現以上問題的根源,來源於醫療資源不足,過少的優質醫療資源承擔了過多的負擔。衛健委雖然向醫生髮放了足夠多的表格收集信息,但醫生始終處於高負荷工作的狀態,連工作都應付不來,如何花時間整理醫療數據?這導致醫生對相應表格敷衍了事,表格失去了它本身的意思,收集到的數據也是殘缺的、沒有用處的數據。

1 天前維科網等3篇報道

CFDA批准首款國產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

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睿米」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正式通過CFDA三類醫療器械審查,成為國內首家正式獲批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

該機器人是神經外科領域全球第二款在原產地獲批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

手術機器人是智慧醫療的一部分,未來市場應用大有可期。

1 天前矽谷動力等3篇報道

精準醫療 叩開女性醫療市場新大門

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吸引著傳統醫療企業、科技新秀紛紛布局。生育跟蹤應用、卵子凍結、生育治療、女性臨床護理,甚至衛生棉條的訂購,均已成為女性醫療保健市場的「香餑餑」。在剛剛落幕的2018 CMEF上,開立、東軟、聯影、邁瑞等優質醫療企業就展出了眾多新型女性醫療保健產品,以科技的力量,呵護薔薇的全面綻放。

1 天前OFweek醫療科技網等2篇報道

對話GE中國CEO段小纓:數據清洗是AI醫療重點難題 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

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崛起,目前中國醫療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市場,僅次於美國。段小纓表示,來自中國市場的訂單佔了GE醫療的15%,並且在過去四年里翻了一倍(美國訂單佔了30%)。

GE醫療在CMEF上展示的16款數字醫療新品中,有7款為全球首發,9款中國首發,8款由中國團隊引領研發,這一數量在以前是非常難以想像的。隨著中國醫療發展與人口老齡化的推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內,中國甚至可能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醫療市場——這對任何在中國佔有市場份額的醫療企業來說都是好消息。

1 天前智東西等2篇報道

英國醫院用機器人成功實施食管切除手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目前機器人也開始進入手術室做手術了。與傳統手術不同,外科醫生遠離手術台通過操控機器人來完成手術。最近,英國一家醫院就使用機器人進行了一場食管切除手術。

在英國布魯姆菲爾德醫院,這個擁有四隻機械臂的機器人就是這次手術的主刀了。患者湯姆?鮑德溫即將進行一場食管切除手術。

機器人做手術集多項現代高科技手段於一體,機械手臂安裝有攝像頭和外科手術使用的工具。手術開始後,外科醫生需要加以協助,將機械臂上的手術工具插入患者體內。之後,依靠電腦來控制機械手臂完成手術。

1 天前維科網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本土售價1000萬,到了中國賣2000萬,專家建議:技術追趕同時中國還需及時制定安全標準

張培茗介紹說,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以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的機器人外科手術技術為基礎,由美國直覺外科公司投入產業化。達芬奇機器人是目前國際上最成功的手術機器人之一,佔領了非常高的市場份額。目前,美國已經有2000多台達芬奇機器人,歐洲也有600多台,亞洲有400多台。由於技術壟斷,所以在美國銷售價為1000萬人民幣的達芬奇機器人到了中國的售價變成了2000萬元一台。中國最早的達芬奇機器人是2006年引入的,落戶在解放軍總醫院。

1 天前中國機器人網

醫療創業 共7條新聞熱點

香港信報:最高募資額達13億美元 平安好醫生有望成為年內首個募資超百億港元的新股

據悉,若計算超額配售,平安好醫生募資額可高達13億美元(約101.4億港元),有望成為年內首個募資超百億港元的新股。

根據平安好醫生最新的上市時間表,已於4月16日開始預路演,下周一正式路演及公開發售,並於美國紐約時間下周四(26日)定價,5月4日上市,保薦人為花旗及摩根大通。暫定此次上市發售股份中93.5%作國際配售,餘下僅6.5%作公開發售。據了解,機構投資者對平安好醫生的反應極為熱烈。

彭博也引述有關文件指出,平安好醫生計劃於4月23日-26日推介,料將在4月26日定價,希望於5月4日正式掛牌。所發行股份當中的93.5%為國際配售,餘下6.5%作公開發售,料1手中籤率很低,即1手難求。

1 天前ITBear等8篇報道

互聯網醫療監管回暖 線上開具處方葯可第三方配送

一直以來,線上處方葯開具許可權沒有放開,慢病患者依然要親自去醫院開藥。現在政策提到「明確對線上開具的處方經過藥師審核以後,醫療機構和藥品經營企業,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配送」,隨著政策的落實,線上開處方葯和在線支付逐步實現,慢病管理公司也將能夠切實減少患者去醫院的頻次,提到醫院效率。

互聯網醫療平台媽咪知道創始人兼CEO梁亮也認為,「這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規模有望繼續擴大,再上台階,信息化技術和大數據的加入將不斷優化醫療行為,重塑醫療生態。」

1 天前中國網等4篇報道

支持第三方平台發展遠程醫療!承認互聯網醫院既有的兩種模式!

其中,「支持符合條件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台,開展遠程醫療」,也是此前從未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的條款。

承認

互聯網醫院既有兩種模式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著重介紹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的兩種互聯網醫院模式。

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

一種模式是以醫療機構為提供主體,醫療機構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並且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

根據互聯網醫院要提供服務的原則,此類互聯網醫院診療科目要與批准的實體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要一致。

1 天前電子發燒友等4篇報道

從互聯網醫院到處方共享平台,微醫「互聯網+醫藥」的創新發展路徑

《意見》所釋放的政策信號對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首先,一直被廣泛關注的互聯網醫院首次得到官方認可;其次,最近被行業熱議的處方共享將得到創新性發展。醫療健康科技平台微醫,從2015年12月建立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到2017年8月建立在線處方共享平台,再到日前西湖論壇宣布承建全國處方共享平台,藉助醫藥分開、藥品零加成等政策東風,處方共享平台已成為微醫「互聯網+醫藥」發展的主路徑。

1 天前維科網等2篇報道

醫生集團賦能醫療服務的應用思辯

基於現今合作共贏時代,做事貴在專業。但講到合作,還希望不論是坐擁技術「撐腰」的專家型醫生,還是具有資源賦能的醫生集團,雙方都把自身上的「霸氣」拔掉,轉變理念,少談「自身優勢」,多談「合作」本身,少比較,多聯合。這不僅決定了今後在整個合作思想建設中能走多遠,同時也才能真正地實現雙方合作關係戰略方向的本質——為醫療服務賦能。

事實讓黃總更加糾結的是,今年春節後公司託管了一家二級醫院將轉向「重運營」模式。誠然,基於多方面緣由,落地效果很差。黃總現在每天死盯的都是現金流水,其實,做創業,耐不住一丁點兒損失,在心理上那一定是焦慮得一塌糊塗。這種境況是任何一家醫生集團都避免不了的,除非什麼都不做,就永遠不會犯錯。倘若黃總心態上每天盯著的是公司具有可持續發展空間,收穫和成長那是自然的。

1 天前健康界

移動金融服務發展報告:移動金融將成為銀行主流服務模式

「商業銀行移動金融當前已進入全面加速成長期,未來將成為銀行主流金融服務模式,是移動金融產業體系中較有競爭力的一方。」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近日最新發布的《2017中國(上海)移動金融服務發展報告》顯示。

移動金融發展內外部環境改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報告指出,移動金融實現了傳統金融和現代化互聯技術兩者的融合,突破傳統PC網路金融服務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金融服務更具有靈活性、普惠性,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其創新發展同時得益於外部政策、經濟、社會和技術環境的改善。 1 天前中國電子銀行網

基因科技 共10條新聞熱點

我國首個反義核酸藥物獲准進入臨床研究,系肝癌基因靶向療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批准了我國首個反義核酸藥物「注射用 CT102」進入臨床試驗研究。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而肝癌的治療手段非常有限,注射用 CT102 有望為肝癌患者提供一種全新的基因靶向治療手段。

據了解,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研究員主持了「注射用 CT102」的研發,其帶領的團隊自 1990 年起在我國從零開始致力於反義核酸藥物研究,先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葯創製專項等資助下,攻克了該類藥物設計、規模化製備、質控等臨床前研發關鍵技術瓶頸。2009 年,他們與杭州天龍葯業合作開發 CT102 等抗腫瘤和抗病毒感染反義核酸藥物。2012 年,經國家發改委和浙江省批准,雙方合作建立了我國第一家核酸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1 天前生物360等8篇報道

第一個在中國人群中開展的免疫治療研究結果公布

美國中部時間4月16日,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及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主席吳一龍教授,出現在全球腫瘤領域最重要的學術研究交流平台之一「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的講台上,並以口頭報告形式公布了一項以中國患者為主的關鍵、隨機III期臨床研究(CheckMate-078)結果,首次證實了PD-1抑製劑(免疫腫瘤治療)在中國人群中的長期生存獲益優勢。該研究成果對於……

1 天前中金在線等8篇報道

高盛最新報告捅破醫藥產業潛規則,療效太好反斷藥廠金脈!並稱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正趕超美國

在這份報告中,有兩個信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首先就是高盛對於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的表現的高度認可,高盛認為,中國在基因編輯軍備競賽上正在趕超美國。

另一個信息則頗具爭議性。根據 CNBC 的報道,高盛分析師公開表示,快速甚至是一次性治癒患者的商業模式並不利於長期利潤,比如說基因療法。

點破藥物市場的「潛規則」?

一般而言,藥品或者是治療方案的目的,是為了治療疾病,這其中當然包括完全治癒疾病與緩解部份癥狀,在醫療藥品行業中,療效的高低絕對是能否實現成功商業模式的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高盛這篇文章中卻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研究結果出現,也就是:「治癒患者是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嗎?」

20 小時前創業邦等3篇報道

歐洲即將開展第一次基於CRISPR的人類基因改造試驗

在監管機構批准DNA剪接治療後,歐洲也將開展人類基因改造試驗。

CRISPR生物科技公司的科學家們希望對一種破壞性的血液疾病(β地中海貧血)採用新型療法。

中國是率先使用CRISPR旨在治癒β地中海貧血的國家,同樣是這種疾病,如今,歐洲也將邁出試驗性的第一步。《Nature》頭條:包括中國學者在內的研究組利用CRISPR成功實現人體胚胎編輯

課題組長倫敦Francis Crick 研究所的Robin Lovell-Badge教授表示:「有朝一日,當我們回顧今天,這將是基因療法的一個嶄新開始。」

21 小時前火石創造等3篇報道

SMA攜帶者免費產前診斷項目啟動,基因檢測助力SMA一級預防

會上,由貝瑞基因支持的「SMA攜帶者免費產前診斷」公益行動在專家的共同見證下正式啟動,該項目攜手美兒SMA關愛中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單位,對於夫妻雙方經過篩查確認為SMA致病基因雙攜帶者的家庭,將立即提供(已孕夫婦)或者在未來提供(備孕夫婦)免費的SMA產前診斷並出具診斷報告,預防出生缺陷,形成SMA篩查的閉環。

攜帶率發病率雙高,SMA一級防禦至關重要

SMA全稱脊髓性肌萎縮症,是一種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神經肌肉病,患者脊髓內的運動神經元受到侵害,會逐漸喪失包含呼吸、吞咽的各種運動功能(不能動、不能進食、直至不能呼吸)、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頭號遺傳疾病。

1 天前醫脈通等2篇報道

嘉賓摘要(中篇)-2018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研討會

5月17到18日在上海楊浦區小南國花園酒店,生物谷將舉辦2018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一線專家, 臨床醫生深入研討,推動交流與合作。以下是部分嘉賓的摘要。

謝震

清華大學

謝震,現任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生物信息學研究部,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中心,研究員。2006年獲美國內華達大學生物學博士。分別於2006年至2010年在哈佛大學系統生物學中心,2010年至2011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2011年入選國家首批」青年千人」計劃。自2013年擔任Quantitative Biology雜誌Assistant Editor-in-Chief。第五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及其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應用中的關鍵技術研究。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等雜誌發表20餘篇論文,申請中國和國際專利8項。

1 天前生物谷等2篇報道

罕見病新基因療法獲批 CRISPR有望治SMA:快遞

最新發表在人類基因療法(Human Gene Therapy)上的文章表明,可以使用基因編輯CRISPR / Cpf1將SMN2基因原位轉換成SMA幹細胞中的SMN1樣基因。

「通過SMA患者特異性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的產生和遺傳修正是該疾病的一種可行的自體治療策略。」文章的摘要表示。

這個研究由中國科學家發表。第一作者是周妙進(Miaojin Zhou 音)博士。

「使用CRISPR / Cpf1和單鏈寡聚脫氧核苷酸(ssODN),以4/36的高效率將SMN2基因原位轉換成SMA-iPSC中的SMN1樣基因。無縫基因轉換的iPSC系不含外源序列並保留正常的核型。」文章摘要說。

1 天前火石創造

專家指導:如何在小鼠模型中研究癌症轉移

近年來小鼠模型發展迅速,科學家們將癌細胞注入小鼠器官或血液中,或者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自發形成腫瘤,發生癌症轉移,從而在小鼠中研究轉移特性和人體癌變組織特徵。

「這種腫瘤都具有各自的特點,頗具潛在的研究價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John Condeelis說。

然而,在許多動物模型中轉移的頻率卻很低,並且能用於模擬轉移過程的方法技術也只能重現一部分步驟。近期The Scientist通過專家解答了相關的一些問題,比如目前存在的挑戰,如何挑選轉移模型,以及如何利用新工具更加細緻地研究癌症的轉移。

21 小時前火石創造

科學大發現:引起癌症的種子最早在童年就已深植於人體之中

近日,頂尖學術期刊《細胞》在線刊發了一項關於癌症的最新研究。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引起癌症的種子最早在童年就已深植於人體之中。

在這項研究里,科學家們主攻的是腎癌。這是最常見的十大癌症之一。腎癌為什麼會發病?我們最早能在何時找到腎癌發作的跡象?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們分析了 33 名腎癌患者的 95 個腫瘤樣本,追溯致癌突變的源頭。

最初的突變(藍點)大多發生在童年或青春期

圖片來源:《細胞》

研究發現驅動腎癌發作的突變,平均在10歲出頭就會出現!而且大部分人(包括健康人)其實都有可能出現這些突變!

1 天前厚朴方舟

影像技術在結直腸癌診斷中的進展

綜上所述:CT評估直腸癌的準確性受限於無法區分腸壁的層。CT由於其固有的低軟組織對比而特別局限於低直腸腫瘤的局部分期,其不能準確地近似腫瘤的外部程度,甚至在這些病例有許多假陽性病例報道。直腸癌最優選的方法是MRI,其可以準確地評估腫瘤大小,腫瘤突出到周圍結構的程度以及從腫瘤的外部部分到解剖學標誌物的距離。在直腸癌術前分期方式的分析中,MRI的整體T期準確率為82%,敏感性為86%,特異度為77%。對於N分期,準確率為82%,敏感性為82%,特異性為83%。這些值進一步改善,一項研究包括節點形態學標準,達到85%的N階段敏感性和98%的特異性。

1 天前醫脈通

以上內容為小理簡報收集整理,了解更多內容請下載小理簡報APP或關注小理簡報小程序。每日更新行業最新動態,提供全面且專業的行業資訊,就在小理簡報,期待您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還朴反古的人 的精彩文章:

劉亦菲著裝太時尚了,讓好多女星都汗顏
孫儷曬全家出遊照片,鄧超六長發搶鏡

TAG:還朴反古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