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帶評判地做事,也就無所謂拖延了

不帶評判地做事,也就無所謂拖延了

在現代社會,拖延已經成了一種病。估計大家都知道一本講拖延的書——《拖延心理學》,周圍的朋友也或多或少地在參加學習打卡群,番茄學習法和GTD等各種制定計劃的方法正被更多人所實踐,這些方法所衍生出來的商業副產品也讓商家們賺得盆滿缽滿。

拖延在生活中很常見。以更公眾號舉例,每天晚上寫作之前我都會玩會電腦,等玩到了九點鐘左右,感覺時間緊迫,就匆匆忙忙地把文章趕完;工作中我也會拖延,某個表格需要在一個月後上交,我常常把工作拖到月底最後幾天才開始做。拖延確實不是好事情,容易讓人在deadline之前感覺到極大的焦慮。很多人都會把拖延歸結到自律不足,當成一種病去治療。

我一直以這種思維去思考「拖延」這件事,也用各種方法來提升自律能力,消除「拖延」。我曾讀完《奇特的一生》後用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法來規劃生活,也曾心血來潮地購買手賬或「時間積木」之類的本子來做計劃,也有在知乎和得到上購買GTD的課程學習。但「拖延」好像是打不死的小強,我越跟它做鬥爭,它在我生活中就越猖狂,我對消除拖延這件事越來越無能為力。

最近又一次延更公眾號之後,我很憂傷地躺在床上。當時我聽到腦袋裡發出一個聲音:「你今天沒有寫文章哦,又要拖延了!」但這個聲音不是我的,而是一個熟悉的朋友的,我當時頓感驚訝。我隱約地想起來:平時做事情的時候,腦袋裡總能聽到別人的聲音。

例如我在讀一本閑書的時候,總會幻聽到家人所講的「閑書無用」的話語;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直幻聽到有人說:「今天一定要寫完文章啊,否則Flag又要倒了」;我在工作做表格的時候,也能幻聽到老闆之前對我的一些評價。當我腦袋裡聽到這些評價時,很容易就動作變形,不再能專註於要做的事情上,會想得很多,最後的結果就是「拖延」。

所以,拖延的原因並非自律不足那麼簡單,一定有別人的評價在干擾著我們做事情。一個人學習是希望獲得老師的評價,另一個人卻是在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當遇到特別困難的題目時,想要獲得好評價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廢,拖延做事;而懂得享受學習的人一定能專研得更深。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訓練自己不帶評判心地做事情。如果我在寫作的時候關注的是「心流」的專註體驗,對於別人的評價置之不理,很容易就能享受到寫作的快樂;如果我在工作的時候,關注的是把一個表格做好,對於領導的那些評價也不太在乎,我一樣能獲得工作帶來的充實感;如果我不再去制定很詳細的時間計劃,因為計劃也是另一種評價的聲音,而是去體會每天學習、工作、音樂和寫作帶來的幸福感,我能做的事情一定會比現在更多更好。事實上,別人的很多評價對你都沒有太多的價值,關鍵是自己如何從做事中體會到快樂。

我想起來和吉他課老師的一次對話

「我感覺自己的右手手型有問題,和視頻中那位大師的不一樣」

「彈吉他最重要的是什麼」

「彈出好聽的音樂」

「如果你彈出的聲音和他一樣,你會感覺手型有問題嗎?」

「可他是大師啊」

「音色是評判音樂的唯一標準,像Tommy、走音,這些大師都有自己的右手手型,也和這位大師不一樣,你能說他們就是錯的嗎?你本來沒病,不要認為自己有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魚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寫作可以輕鬆一點嗎?

TAG:大魚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