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悲鴻助教戴澤:從北漂一族到中國油畫的衣缽傳人

徐悲鴻助教戴澤:從北漂一族到中國油畫的衣缽傳人

今年96歲的他, 是徐悲鴻的得意門生, 也是當今徐悲鴻美術教育學派中最資深的藝術家。 從徐悲鴻組建北平國立藝專教學班子 到1949年中央美術學院... 他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親歷者和「活化石」。 他曾參與許多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 他為新中國的美術創作和美術教育做出過重大貢獻, 他是無愧的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的代表人物。 可是,這樣的戴澤卻從未辦過大規模的個人展覽...

書畫人物誌欄目攝製組採訪

戴澤

4月20號,戴澤藝術展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北10展廳展出,這也是96歲的戴澤首次大規模的個人藝術展,共展出作品170餘件。

他的名字對於央美甚至整個油畫界都人盡皆知,但他的作品卻從未大規模展示,以至於很多人對他的藝術作品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太平軍打敗洋槍隊》、《義和團廊坊大捷》、《勝利的行列》、《農民小組會》等重大歷史題材的主題油畫的創作上。而對於他的藝術作品,中國油畫院楊飛雲說:戴澤先生就像一座博物館...

戴澤在美術教育工作超過四十年,而成為目前美院最「老輩」的先生。

就連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也在本欄目的特別採訪中講到:

「戴澤先生在1949年以前的國立北平藝專,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中央美術學院,在學院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幫助徐悲鴻先生做了大量繁雜的事務工作,協助徐悲鴻先生開展油畫的教學工作,在教書育人上勤奮耕耘,甘為人梯,深受學生們尊敬愛戴。」

戴澤作品

在書畫人物誌的採訪中,

不同的嘉賓,相同又不同的聲音,

似乎無一不讓人體會著那句話——

「這位老人,就是一座博物館...」

戴澤先生一向注重觀察和感受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與積累,形成構思、構圖與造型。他長期勤於素描速寫,在油畫造型上體理出紮實精湛的基本功。同時,他極為樸素的情懷又使他的筆下的人物形象與畫面意境都顯現出樸素的藝術氣質,或者說充滿天然的個性氣質。他的作品形不誇張,色不炫目,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和真誠的光釆。在今天藝術風格形式變幻迅疾、世界文化信息廣泛傳播的時代,反觀這些發源自中國文化、生長於中國大地的藝術,尤其讓人領略到一種特別純粹的文化氣象。

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發展的歷程中,大批的名家大師才華橫溢,但始終奮力探索,在不同歷史時期創造了眾多重要的藝術經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戴澤先生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輩,一直以來極為關切學院事業的發展,也關心著藝術後學的成長。在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的日子裡,述往事,思來者,知前路,最是校慶的價值。——范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


我們當時在徐悲鴻家裡吃飯,戴澤也在場,突然門口傳來郵遞員喊聲,「徐悲鴻,挂號信」,徐悲鴻院長叫我拿進來,我拿到發現還是從中央辦公廳寄來的,打開一看,原來是毛主席題寫給美院的校名——「國立美術學院」幾個字,當時包括徐悲鴻院長,我們大家都很高興。徐悲鴻院長還讓我拿給戴澤,讓戴澤去做成牌匾,掛在學校門口,因為戴澤當時是徐悲鴻助教,還負責學校教具。

後來美院改為中央美術學院,字體還是用的這個,只不過「中央」二字是毛主席字體的集字,到現在中央美術學院還是毛主席題字的校名。——周令釗

國家名片設計者周令釗

戴澤與李斛

靳尚誼:創新不重要,風格很重要

戴先生是我的老師,他在中大的時候徐悲鴻很喜歡他,他的素描基礎非常好。他的作品和厚實、樸素。所謂創新就是每個人有風格,這不是教出來的,是天生的他的個性在畫面上的一種表現。戴先生是非常樸素的一個人,所以戴先生的畫有著他樸素的風格,跟別人不一樣。——靳尚誼

中國美協名譽主席 靳尚誼


戴先生在老美院經年累月默默地畫畫,老一輩藝術家的精神、情懷更多的是在畫中傳遞。戴先生畫畫的時候基本都是寫生。他的繪畫技藝紮根於寫生,創作性的部分也是源於寫生,生活中最樸素的東西都能入畫。我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工作時,美院有個「U」字形教學樓,油畫系就在裡面,幾乎每天都能看見戴先生在這個樓里畫畫。戴先生畫得非常真誠樸實,有些人可能會誤解為老舊。但是隨著藝術閱歷的增長,我越發認識到戴先生的畫中有藝術最根本的核心價值:他用更加直接與樸素的方式去表達人類心靈以及心靈對美好事物的感動。戴先生的這種可貴的作畫態度,給了我之後的繪畫生涯穩固的信心與信念。——楊飛雲

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


老一輩畫家對我們這一代應該說是一個啟蒙,是個引領的角色。到現在我們畫畫都要遵循這樣一種精神,來深入生活。戴澤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老師,我非常欣賞戴先生的品格了。老師那麼大的年紀了,到今天他居然沒有進行過展覽,讓很多人奇怪,但這也像他,因為他一直低調為人。其實,他早年影響很大,在我們這批年輕的學生當中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很有影響的老師。——詹建俊

中國油畫學會主席詹建俊


上學的時候,戴澤先生是我的老師,他就像是徐悲鴻院長的秘書一樣,關於徐悲鴻的教育理念有什麼問題的話,就問戴先生。因為徐先生不是經常得去班裡,是助教戴先生在做這個事情。講規律講的最好的是戴先生,同學們收穫很大。——靳之林

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


我是1946年到北平藝專的,我入學的時候戴先生他就是我們班的助教,我們認識七十二年了。戴澤先生是個好人,是個老實人,是個實實在在的非常用功,並且用功了一輩子的一個畫家。我寫過一篇文章紀念他。我認為他很難得,因為從事藝術,不能隨風倒,而他真的一條路就走到黑,就堅持一生,這種執著的精神是在我們美術界很可貴的。戴澤先生的這一生就繼承了徐悲鴻的現實主義傳統一直堅持下來,而且在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種用功的精神。——侯一民

中國壁畫學會名譽會長侯一民


徐悲鴻院長帶了那麼多學生,他恐怕是最年輕的,他不是聰明發亮的那種人,他也不趕風頭,給我感覺最用功的是他,而且他畫老北京也好,畫歷史題材畫也好,都是充滿了感情。戴先生在徐悲鴻這條藝術道路上,他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兵。他站崗站得很穩,而且沒有動搖過。——楊先讓

中央美院教授楊先讓


他是我們油畫家當中年紀最大的,今年96歲。在他幾十年的從藝過程當中,他很好的把徐悲鴻的這種教育思想進行了傳播跟教育,所以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油畫家跟美術教育家。他的代表作:大澤鄉起義,農民小組會等等,當時這種現實主義的主題性的繪畫創作,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作用。戴澤先生這這方面給我們年輕人做了很好的示範,在美術史上重重的留下了一筆,他的展覽是非常值得我們高興的事。——徐里

中國美協分會黨組書記 徐里


中國美術館曾舉辦民盟全國美術作品展,我們專門把戴澤先生創作的「周恩來與張瀾、沈鈞儒」的這張油畫,從民盟中央借到中國美術館來展覽,這張畫把中國共產黨和民盟肝膽相照的這種境界,通過油畫高超的藝術水平給表現出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也就是那一次,我見到戴先生,我沒想到戴先生依然像一個年輕人一樣,可見他的心中永遠有著有他追求的美。——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戴澤先生是一位值得我們尊敬的藝術家,我們雖然見面不多,但神交已久,每次看到戴澤先生的作品,都會被他的質樸和旺盛的生命力所感動。——周春芽

2017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畫家周春芽


戴先生的作品太應該展出了。在我學習美術的歷程當中,戴先生是我非常記在心裡的一位老先生、老前輩、藝術上的大家。1978年,我考入中央美院,對戴先生的藝術有了更具體的認識。我看戴先生的作品最大感受是他是關於任何事情,最真摯的、樸素的情感傳達。他的這種在藝術上的真摯、樸實和細膩,對我的成長有很大的支撐,特別是我對他人物的刻畫、靜物的刻畫印象深刻。央美的先生們,總有一種讓我們這些藝術學子走上正道的一種引導,因為他們在藝術上的造詣很高,讓我們起步非常高。——王少軍

中央美術學院副書記王少軍

國博戴澤藝術展展訊

此次在國家美術館舉辦「戴澤藝術展」,是對其漫長藝術生涯的首次學術梳理和全面系統回顧。展覽分為六個章節:

一、中大學子;

二、美院教師;

三、我的家;

四、主題創作;

五、步履不停;

六、九零頌。

選取戴澤先生各時期代表作170餘件,結合日記、手稿、信札、照片等歷史文獻,採用第一人稱視角,以時間軸與主題線索交匯並行的模式,將其現實主義藝術創作歷程娓娓道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人物誌 的精彩文章:

TAG:書畫人物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