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產物

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產物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一時間在我們的周圍,各種冠名共享頭銜的事物越來越多。特別是滿大街的摩拜單車、ofo小黃車、哈羅單車,在每個十字路口,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方陣看上去蔚為壯觀。當然,除了已經出現的名目眾多的共享××,還將會繼續出現更多的共享類產品,例如某些商場甚至還推出了「共享男友」服務,如此噱頭可謂十分博人眼球。總而言之,共享經濟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且造成了不小的轟動。

但從實質上而言,共享經濟存在的意義並不大。

dvdf

首先,大部分共享類服務本應該屬於社會公共服務的範疇,所以其責任主體應該是政府部門。拿共享單車為例,應屬於公共出行的範疇。在共享單車出現以前,已有不少城市開始投放公共單車。但由於管理規劃不到位,所以到共享單車爆發前仍未形成有效的系統性運行。因此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大部分共享類服務屬於越俎代庖行為,這也合理的解釋了為什麼國外類似共享經濟沒能發展起來的原因。

其次,作為公共服務的末端,共享經濟即便形成產業也很難盈利。主要原因:一、定價區間只能限定在低位。因為本身非必需品,僅僅作為公共服務的輕度補充;二、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高企。單輛摩拜單車的造價上千元,再加上國人素質(同行、潛在競爭關係方、用戶)尚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從護城河裡到處都是單車可見一斑。所以摩拜被收購時公布的慘淡業績就不足為奇了;三、無法形成寡頭壟斷,也很難產生規模效益。資本市場的狂熱導致越來越多的資本熱衷於追逐新鮮事物。以至於新事物一旦誕生,立即模仿者絡繹不絕,而且價格戰基本始終伴隨著競爭過程,直到競爭消失(參照快的與滴滴之戰)。在進一步規模化後,非但不能產生規模效益,還會導致成本大幅上升,虧損額急劇擴大。因此共享經濟基本都是虧損的,且短期內也很難扭虧為盈。

(也有特例:共享雨傘押金超過雨傘本身價值,導致無意中演變成變相賣雨傘,不過也沒能持續多久)

最後,共享經濟大多是創業者人為創造出的一種需求,其初始設定的目標便不是作為一種常規業務來長時間經營。更有甚者純屬為了賺足噱頭,跟風製造轟動效應,以獲取資本的青睞。具體後文再行論述。

dvdf

當然了,對於共享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所有參與的創業者、投資者們也不會考慮不到,他們也在積極應對著。主要應對途徑分戰術層面和戰略層面兩種:

戰術層面

1、深挖實際需求,精確投放。例如在城市公交站牌、地鐵站口,是共享單車必爭之地,搶奪「最後一公里」成了共同的口號。

2、儘可能提高產品的周轉率。周轉率越高,就意味著使用次數越高,從而單位成本才能最大程度的下降。為了提高產品周轉率,首先會想到模仿其他行業推出月卡打折策略,其實我還建議可以根據用戶使用頻次的高低決定折扣率,從而進一步激發用戶的使用熱情和增強黏性。

3、消除介入障礙。利用徵信體系免除押金的行為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降低了風險。不過對於以佔用押金為目的的企業來說,可能不是好的辦法。

4、培養和創造需求。例如大肆宣揚鍛煉身體、低碳環保的出行理念,迎合消費者心理。製造從眾心理,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

戰略層面

1、積累客戶資源,增強用戶黏性。如今商業領域非常注重用戶基數,因為大家都選擇關聯擴張和跨界,每個用戶都是你未來其他產品的潛在客戶。即便你不選擇關聯擴張和跨界,也可以通過共享用戶數據獲得更多的合作和利潤,用戶資源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2、確立行業地位,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行業地位通常與市場佔有率呈正相關性,因此行業地位越高,融資能力越強。最終有更大的優勢拖垮對手,以達到壟斷或獲取定價權的目的,從而改善盈利能力。

dvdf

共享經濟對消費者而言確實帶來了一定的好處,也是前文所闡明的彌補了公共服務的欠缺。但作為一種商業行為,共享經濟是一種畸形的產物,且對社會經濟發展無太大的促進作用。並且對於共享經濟而言,比較尷尬的是其自身無論從戰術層面還是戰略層面更進一步深入拓展,都沒有妥善的方法讓這些企業生存下去。那你可能要問,既然如此為什麼這麼多資本還在瘋狂的湧入這個行業?創業者們都看不清形勢么?非也!之所以出現兩頭熱(資本、創業者)的情形,是因為兩頭都已跳出產業的本身的限制。

對於創業者來說,現如今大多數創業者(不僅僅是共享經濟)的創業理念已不再以追求簡單的盈利為目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資本爆炸式增值為目的。區別何在?舉個簡單例子,創業者開一家公司,先通過大量融資砸錢做成行業內知名品牌(主要以各種炒作形式),不在乎是否盈利,然後有兩條路可選——1、再次通過數輪融資後上市,最終實現一夜暴富;2、賣身資本大鱷,套現離場。摩拜出售後其創始團隊凈賺15億,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如果他們選擇繼續認真做下去,最大的可能性是破產,最小最好的可能性最多是七八年後不虧。

所以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沉下心做企業的人是很難短期內實現暴富的,悲觀一點的話能活著就已經很好了。

對於資本來說,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純資本投入以獲取短期高額回報的,最典型的的就是風投。他們與創業者的觀點基本一致,大部分的模式都是要求創業者以最快的速度上市為投資前提,在謀求上市的過程中,雙方配合緊密(當然數輪融資中可能存在資本方之間利益的糾紛)。所以越是品相好的項目,越受到資本追捧,特別是資本泛濫的今天。什麼叫品相好,更多的是善於包裝和炒作。另一種情況是巨頭們感興趣的並不是共享經濟本身,而是看重生態圈的建設。例如阿里巴巴收購餓了么、大潤發,布局收購的目的是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以達到吸引用戶和鎖定用戶的目的。因此前文提到的積累用戶資源、增強用戶粘性便是吸引這類資本的最佳亮點。

當然創業者們要堅持到這兩種結果的出現也絕非易事,即便不考慮成本,對於品牌知名度、市場佔有率兩項關鍵指標,不止是單純的依靠砸錢就能做好的,還要考驗創業者前期融資運作和市場營銷能力。砸錢雖然必不可免,但誰也做不到一直砸錢,所以往往是比賽誰先到終點,或者說最後倒下。

dvdf

共享經濟的定位和模式決定了其必然是個畸形兒,大家都在做,大家都在虧,但大家仍都在熱火朝天的激烈競爭著。從共享經濟的亂象也側面反映出資本市場的混亂和憂慮,或者說,市面上真的缺少真正的好項目。同時,事物永遠是變化發展的,以及也是相對的。如果整個社會都是畸形的,那麼畸形才是正常,而正常反而是畸形。

總之,存在即合理,突破創新與順勢而為都是社會發展的主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界閣 的精彩文章:

TAG:無界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