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失的山西前首富:豪娶明星,一代「股神」敗光家產

消失的山西前首富:豪娶明星,一代「股神」敗光家產

首富成「老賴」越來越不新鮮,然而10次成老賴就有點意思。某女明星的前夫、曾經的山西首富李兆會即是如此。海歸富二代、鋼鐵企業少帥、一代「股神」,轉眼都成過眼煙雲。

來源:市界(ID:newsseeker)

李兆會

因未能償還韓亞銀行1億元債務及五礦鋼鐵2315萬元債務,李兆會在去年12月、今年1月又被兩次列為失信人(俗稱「老賴」)。4月19日,市界(ID:newsseeker)查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數據發現,截至目前,李兆會未履行案件已達10起。

銷聲匿跡已三年

李兆會最近一次被媒體報道是2017年12月,因涉及2.16億債務糾紛被法院限制出境。

彼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發布消息,因李兆會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美錦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相應措施,法院已限制其出境。

而此次被列為失信人同樣是出於不履行法律文書規定義務所致,分別涉及韓亞銀行與五礦鋼鐵。通過有限的公開信息,市界未能明晰五礦鋼鐵案件具體的案由及詳情,但找到了韓亞銀行案件的裁判文件。

海鑫鋼鐵與韓亞銀行合同糾紛民事判決書

據2015年9月的裁判文書顯示,2014年1月16日,韓亞銀行北京分行與海鑫鋼鐵集團簽訂《流動資金貸款合同》,海鑫鋼鐵集團向韓亞銀行北京分行借款1億元。雙方在該合同的「違約和救濟」部分詳細地列明了違約條款。

同日,韓亞銀行北京分行與李兆會簽訂《保證合同》,由李兆會對上述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事不湊巧,海鑫鋼鐵集團自2014年3月中旬出現部分停產,至2014年4月開始處於全面停產狀態,最終觸發違約條款,構成違約事件。法院判決李兆會對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償還韓亞銀行北京分行借款本金一億元及相應罰息。

現如今,執行情況顯示,李兆會未能償還上述債務。他消失了。現在距離李兆會2015年5月28日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已有三年之久。

當天,在海鑫集團湖鑫島室內體育館召開海鑫鋼鐵等五公司重整會議,參會債權人共752家,計920人。衣衫濕透的李兆會向債權人鞠躬致歉,並稱自己還年輕,欠債肯定會還。

三年過去,沒有人再見過李兆會,不斷出現的只是他一再被列為失信人的消息。

執行文書顯示,李兆會被列為失信人的情形主要是違反財產報告制度、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專註債權債務問題的律師呂學偉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只要不主動履行判決,原告就有權利申請強制執行。同時,原告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申請限制其離境。」

此外,也有法律界人士對市界分析道,按照《民訴法》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否則,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相關人員予以罰款、拘留,「但是,找不到人就沒辦法。」

20多歲的巔峰少年

債權人確實也沒有好的辦法。並且誰也沒想到,這個曾經走上人生巔峰的年輕人,會落得如此境地。

15年前,海鑫鋼鐵董事長李海倉在辦公室遇刺身亡,遠在澳洲的兒子李兆會立即回國臨危受命。年僅22歲的李兆會在悲痛中接手海鑫鋼鐵,成為山西最大民營企業董事長。

海鑫鋼鐵 圖/每日經濟新聞

海鑫鋼鐵由李海倉一手創辦,曾是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及最大民營企業。在去世前一年,李海倉以1.95億美元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第27位。

李兆會上任之時,海鑫鋼鐵的一批創業元老已在公司身居要職且頗有威信。年輕而毫無工作經驗的李兆會並不被眾人看好,有人甚至稱其為「扶不起的阿斗」。

然而,接下來的變化讓海鑫鋼鐵內外對李兆會刮目相看。一番人事地震之後,李兆會已經完全掌握海鑫集團大權。

李兆會掌權後的亮眼業績更是震懾。李兆會接任的2003年是海鑫鋼鐵歷史上發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資產總值達到50多億元,上繳利稅超10億元;2004年,海鑫鋼鐵總產值更是高達70億元,成為當年全國民企納稅第一。

李兆會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19位,超過其父親曾經的排名。事業成功的李兆會,也贏得了「美人心」。2010年1月,李兆會迎娶某明星,婚禮極盡奢華,到場名人成群。

巔峰來得快,去得也快。一年多後,婚姻終結。四年後,海鑫鋼鐵瀕臨破產。

拿祖業炒股狂賺40億

對於這戲劇性的破產,坊間評論稱緣於李兆會「玩資本」。

2004年,李兆會通過海鑫實業以6.1億元受讓當時的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全部民生銀行股權。這些股權分三批進行交割,經分紅擴股後,海鑫實業持有2.69億股民生銀行股份。

2006年10月,李兆會所持有的民生銀行股份解禁。根據民生銀行2006年年報,截至當年底,海鑫實業持有民生銀行1.81億股,位列民生銀行第二大流通股股東。這意味著,李兆會減持了近9000萬股,以此期間均價計算,李兆會獲利入賬約6.8億元。

初嘗資本市場勝果,此時的李兆會顯然更加無心實業。

一份載有李兆會信息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李兆會2006年9月辭去了海鑫鋼鐵、海鑫實業這兩家主要公司的總經理職務,僅保留了董事長之位。

上證指數走勢圖

2006年到2007年,上證指數從1074點最高上揚至6124點,中國正陷入一種全民炒股的狂熱狀態。年僅25歲的李兆會,最終也沒能無動於衷,自此開始了其資本之路。

自2007年之後,李兆會對鋼廠事務介入逐漸減少,居住在北京專心資本運作。據《新財富》報道,李兆會在2007年進行10項買入操作、8項賣出操作,通過民生銀行、興業證券、山西證券等金股勁賺40億元。

危機爆發「老賴」加冕

然而,李兆會一直在利用海鑫實業與海鑫鋼鐵在資本市場進進出出,未能將實業經營和資本運作區分開來,為危機埋下伏筆。

2009年,李兆會大幅減少股市投資,為時已晚。加上當時國內鋼鐵』黃金十年』基本已經過去,整個鋼鐵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海鑫鋼鐵也不例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2年一季度全國鋼鐵行業出現新世紀以來首次虧損。

海鑫鋼鐵搖搖晃晃地度過了幾年,李兆會試圖通過多元化業務經營扭轉頹勢,最終無望。海鑫破產走上了破產之路。

2014年,一筆30億元的逾期貸款未能及時歸還,海鑫鋼鐵陷入負面輿論風暴中:高爐陸續熄火停產,拖欠工人工資、資金鏈斷裂、工人實質性失業,債主圍門……

2014年3月19日,海鑫鋼鐵全面停產,並在2015年9月獲批破產,隨後由建龍公司接手。

目前,市界查閱運城政府官網得知,2015年成功併購重整運城海鑫的建龍集團,2016年4月25日鍋爐點火復產,5月7日正式投產,年底產值達到30億元。截至2017年末,500萬噸配套產能全部復產,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利潤16.3億元。

重整之後的海鑫鋼鐵,正在起死回生,然而這跟李兆會已經沒有了關係。現如今,與李兆會密切相關的是,如何改變「老賴」的公眾形象。

有觀察人士給出一種形象的比喻稱,創一代們拼了命地養雞下蛋發家致富,然而富二代們就靠著雞蛋玩資本運作,甚至把雞宰了玩,最後雞飛蛋打。李兆會的經歷與這種比喻匹配。

看不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訊網 的精彩文章:

丁耘:2018年華為將推出5G端到端商用系統
國際足聯主席透露 今年世界盃將引入助理裁判

TAG:和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