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腦洞大開的設計,蘇聯曾給坦克裝上翅膀,沒想到還真飛起來了

腦洞大開的設計,蘇聯曾給坦克裝上翅膀,沒想到還真飛起來了

坦克是陸戰之王,但一直有人覺得還不夠強,他們認為如果坦克能飛,豈不是「如虎添翼」?歷史上各國曾紛紛大開腦洞,試圖為坦克插上翅膀。

最簡單的思路,就是真給坦克裝上翅膀。蘇聯人最初試圖給坦克裝上翅膀,不過坦克發動機功率顯然不夠讓自己飛起來,就更別提動力轉換問題了。因此,蘇聯人的最終解決方案是坦克結合滑翔機。

和現在使用降落傘或直升機不同,早年滑翔機是空降兵主要載具。滑翔機需要牽引母機,空投坦克亦然。蘇聯試圖靠大型轟炸機或運輸機把坦克拖運到敵方目標附近空域後投放,使其迅速滑落到戰場。

該型坦克設計者是安東諾夫,以他名字命名安東諾夫設計局以搞運輸機出名,讓安東諾夫來設計似乎很對口。1942年,A-40飛行坦克出爐。因為「非驢非馬」,該坦克還有個編號KT-40。該機由上下兩個大型機翼組成,機翼由木材等材料製成,可安裝一輛5噸的坦克。坦克就是滑翔機機身和乘員艙,降落時履帶充當起落架。

設想很好,但搭載的T-60輕型坦克還是太重。首次試飛的拖載母機雖然是蘇軍運載能力最大的型號,但仍然明顯吃力,發動機過熱逼得飛行員只好提前釋放坦克。但飛行坦克表現還不錯,在飛行員阿諾金操縱下成功降落並自行返回了基地。成功是勉強成功了,但T-60裝甲厚度僅15-35毫米,武器是20毫米炮或機槍,可謂皮薄餡大,遠遠落後於當時坦克水平,因此計劃胎死腹中。

此後,「飛行坦克」夢一直被重量魔咒所困擾。美國人更務實一些,他們想在蘇聯人放棄的空降坦克上做文章,就是靠降落傘或滑翔機空運坦克,即後來的M22「蟬」式空降坦克。美軍在二戰爆發後的1941年2月決定研製,但因沒有適當的運輸機而一度中止——當時的坦克對運輸機還是太重。所以美國設計師也是為了保證整車質量不超過7.5噸而拚命減重,導致M22防護一塌糊塗。因此,雖然這種坦克造了830輛,但實際戰鬥表現不佳,不光是防護「裸奔」,而且空降損失就非常大,所以二戰後很快退役。

然而美國人不死心,又開發了為空降部隊準備的M551謝里登坦克。雖然美國人的運輸機一直世界領先,但仍有上限,所以M551防護一樣不行;當然也有突破,火力比以往同行強多了,其火炮口徑高達155毫米,可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M551在越南參加了實戰,但終其一身沒有實戰空降過,戰場評價也好壞參半,總體被認為是一種不成熟的設計,不過低空傘降坦克倒是成了一種新戰法。

蘇聯人類似空降坦克走的是常規路線,戰後初期就開發了ASU-57、ASU-85等空降坦克殲擊車。ASU-85減重辦法是採用鋁合金裝甲,車體也非常小巧,既可以空投,也可由安-12運輸機降落後釋放。不過其火力大大落後於當時陸軍主流坦克炮,用處存疑。

而蘇聯人下功夫的重點是「人車合一」空投,後來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技術路線,即BMD系列空降戰車。這種空降戰車實質上是一種步兵戰車,裝甲顯著弱於主流步戰車,但實打實發展了四代,算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傘降戰車,但距離蘇聯人的終極追求「人車合一」仍有距離。

最終他們倒是成功了,但十多噸的戰車本身對空投要求已然太高,要同時傘降人,「減震」是個極大的難題。最終解決方案是借鑒宇航員重返大氣層減震技術,而且確實也成功了,但問題是要大規模運用顯然太貴,最終這個腦洞還是不了了之。

美國人更喜歡技術流,他們試圖造真正能自主飛行的坦克。1950年代「獵鷹」航空偵察坦克腦洞是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是可垂直起飛的直升機兼作炮塔,下部是裝甲載車。單人直升機升空後執行空中偵察任務,還可攜帶10枚4.5英寸火箭彈和一挺7.62毫米機槍。當時武裝直升機還沒有普及,美國設想密集使用這種坦克來突擊敵人陣地。當然,這種火力明顯不足的玩意,對蘇軍T-54/55坦克海是否有威脅十分值得懷疑。

1960年代,諾斯羅普公司更加發瘋,試圖製造三棲萬能坦克。這個叫做TAB的坦克設定圖奇醜,試圖通過變形實現汽車、船和飛機功能,各模式轉換需10分鐘。試驗有一定進展,但在技術問題還沒曝光前,美國陸軍被剝奪了固定翼擁有權,該項目也一起砍了,真是個悲劇。

作者/樂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討要天價過路費後又放鴿子!這個國家付出慘重代價
美軍迎來最黑暗一周,4架戰機失控從天而降,7名官兵喪命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