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中國電影這十多年來,整體質量的確下降不少。嚴格說來,追溯上一個中國電影的黃金時代,還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時期內地電影有《活著》、《霸王別姬》、《紅高粱》、《陽光燦爛的日子》等,港片《縱橫四海》《賭神》《英雄本色》《方世玉》《黃飛鴻》 《東邪西毒》《喋血街頭》等更是數不勝數。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以2002年《英雄》為標誌,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虛妄時期,盲目追求「大片」,片面以市場回報為主要衡量標準,使得中國影壇的中梁砥柱——第五代導演集體垮掉,張藝謀自《英雄》之後一蹶不振,馮小剛拍了爛片《夜宴》,陳凱歌的《無極》更是差到極點。新世紀的國產電影,主要靠第六代拍一些地下電影來支撐質量。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三大導演雖然拍爛片,但在影片審美上,扔殘存有一點人文色彩,只不過內容的虛無空洞,糟蹋了他們的人文傳承。2006年《瘋狂的石頭》以及2012年的《泰囧》,才是國產片正式進入爛片製造潮的兩個階段性代表作品。當然,《瘋狂的石頭》和《泰囧》作為喜劇片,在創新性上還是可圈可點的,但這兩個電影所獲得的巨大名聲與票房,大大鼓勵了一大堆爛片製造者,加入了喜劇電影製作隊伍,喜劇爛片的批量生產,才是拉低中國電影整體質量的罪魁禍首。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國產電影為何票房越高、質量越差,爛片製造者究竟幹了啥?

IP熱也滋生了大量爛片。比如《小時代》、《盜墓筆記》、《鬼吹燈》等,根據IP改編的大銀幕作品,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爛片,除了收割票房之外,這些爛片還敗壞了觀眾的胃口,降低了觀眾的審美標準。IP的製造者與推崇者,通過種種渠道宣揚IP無罪,以低劣的故事、粗糙的製作、狂熱的炒作來佔領市場,使得真正的佳片難以與其競爭。直到現在,這股IP熱仍在霸佔主要的電影檔期。

一直上漲的票房數字,遮掩了中國電影的種種問題,想要國產電影真正擁有質量,一切必須推到重來,從頭開始。但就目前的狀況看,看電影是剛需,國產片的爛片時代,仍然將會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