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的那些區塊鏈信仰者

香港的那些區塊鏈信仰者

5年前,在香港提及創科企業,或許沒什麼人會「感冒」。如今香港社會對待創新經濟的氛圍正在改變。

韓國人Juwan Lee曾在金融行業工作30餘年,4年前他回到曾經工作過的香港,創辦了一家名為NexChange的科技創新公司,他期望能利用區塊鏈技術,顛覆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過去主要投資房地產等傳統經濟領域的香港投資者,現在投資到新經濟的數量和金額明顯增多。

這些趨勢變化的背後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斷遭遇挑戰:近些年,傳統金融業的競爭不斷加大,內地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以及鄰國金融政策的不斷完善——對這些新變局,香港政府已然已經意識到。

如若能藉助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的崛起,將香港打造成新時代的金融科技中心,將為香港開闢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內憂外患」挑戰港交所金融中心地位

在2017年過去之前,香港通過了二十多年來資本市場最重大的改革——放行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在香港上市。

在這之前,香港圍繞這個問題,掙扎了4年。期間,內地金融市場逐漸開放,亞洲鄰國金融創新政策不斷出新,這些變局不斷向香港拋出一個問題,如何保持其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客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香港是時候主動求變了。據德勤預計,2017年香港的IPO集資額約1282億港元,較2016年大跌34%,港交所痛失全球集資王三連冠。

與此同時,紐交所無論是公司上市數量,抑或集資額方面,領先全球,穩居2017年的全球集資王。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統計顯示,上海交易所2017年的集資額超約香港,位居全球第二。

在此背景之下,香港市場終於開竅,由強烈反對同股不同權,到市場一邊倒支持IPO改革,算是在競爭頹勢中力挽狂瀾。

就在香港主動求變之時,其他市場也同樣在追趕時代的發展機遇。

今年3月早些時候,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多位權威人士公開表示,將推出CDR機制,以吸引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上市。

消息出來之後,諸如騰訊、小米以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表態支持這一改革,待細則出來之後,將認真考慮。

在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宣布了10餘條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舉措,涵蓋銀行、保險及證券等多個行業。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洪灝認為,以前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內地市場都是以香港為跳板,現在如果可以直接在內地設點,可能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地位。

與此同時,亞洲範圍之內一直被視為是香港有力競爭者的新加坡,就在香港放行同股不同權架構之後,明確表態將考慮調整相關IPO政策,以吸引新經濟公司赴新加坡上市。

無論內地,抑或新加坡釋放的改革信號,無疑都給香港帶來了新的挑戰。可以肯定的是,即便香港主動求變,但未來擺在香港面前的競爭環境將變得更加激烈。

不過,傳統金融市場的競爭之外,近兩年區塊鏈的等創新科技的崛起,為香港保住「金融中心」開闢了一條新路徑——打造新時代的金融科技中心。

香港的那些區塊鏈信仰者

韓國人Juwan Lee就是香港打造金融科技中心的一個個體代表。

大概有30多年的時間,韓國人Juwan Lee,輾轉香港、紐約、矽谷多地工作,但從未離開過金融業。上世紀90年代,他在矽谷的一家名為Montgomery Asset Management的風投基金工作時,投資了那會還是初創企業的網景和雅虎。後來,他管理的羅斯查爾德科技基金,在1998年成了全亞洲表現最好的基金。

2014年,Juwan Lee回到曾經工作過的香港,創辦了一家名為NexChange的公司。他說,創辦NexChange的初衷是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促進金融生態的發展,而如今則希望能夠依賴區塊鏈技術,顛覆當今的金融服務業。

NexChange之外,還有各類ICO這在數字貨幣崛起大潮中,湧入香港。

香港市場上,Juwan Lee金融與區塊鏈跨界的創業者之外,也不乏羅志文和吳紫威這種技術流派的創業者。

現在回憶起來,羅志文第一次接觸到比特幣是在八、九年前。那時他從香港理工大學電腦科學專業畢業沒多久,與朋友一同創辦了一家遊戲公司。

「最開始挖的比特幣現在已經不知道去哪裡了,那時比特幣剛剛出來,挖礦還是用CPU,非常不易使用,電腦用一會就會發熱。」 羅志文說。

此後幾年,羅志文繼續經營著他與朋友創立的遊戲公司。直到2017年,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開始被普羅大眾所關注,羅志文與朋友吳紫威一拍即合,決定加入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創業大潮。

2017年7月,羅志文和吳紫威正式創辦Coulla公司,這家公司主要面向香港客戶提供「雲挖礦」服務,即將Coulla所擁有的礦機運算能力出租給客戶。雖然「雲挖礦」概念公司早已在香港之外層出不窮,但對於香港來說,Coulla是第一家香港本土的此類公司。

Coulla創辦半年多來,與數字貨幣「打雞血」的走勢一樣,羅志文和吳紫威的創業生活也打了雞血——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醒著的時間中有10個小時是在研究區塊鏈行業的技術發展、數字貨幣背後的技術難點、挖礦的難度如何突破等問題。

吳紫威說,目前擁有約300台礦機的Coulla已經有500多名客戶,全部來自香港。

對Coulla兩位創始人來說,背後支撐他們的是對區塊鏈的信仰。「區塊鏈技術目前還處於初步應用階段,未來5至10年,區塊鏈將在數字領域顛覆目前的技術。」 羅志文說。

Coulla、NexChange之外,還有各類ICO這在數字貨幣崛起大潮中,湧入香港。

有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全年,在香港發行的ICO為20個,集資金額為2600萬美元,進入2018年,香港的ICO發行開始加速,預計2018年上半年將有20個ICO在香港發行。

另闢蹊徑的一種選擇

「香港是傳統的金融中心,藉助金融科技的發展,在未來香港可以成為數字經濟、數字資產、區塊鏈中心。」 夏多希在和騰訊《稜鏡》獨家對話時這樣描述著他心中未來的香港。

夏多希(Charles d"Haussy)是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他的日常工作正是向其他國家、企業推薦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環境和政策,以吸引他們落戶香港。

夏多希透露,2017年9月,香港投資推廣署設立了金融科技團隊,專職推廣香港金融科技產業,並吸引海外相關企業赴香港投資。

而除香港推廣署之外,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以及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均針對金融科技,推出監管沙盒,希望藉此推動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並將香港打造成金融科技的中心。

夏多希在對話中透露,眼下香港金管局已召集6家銀行,打造一個區塊鏈平台,這個平台將大幅減輕銀行的工作量,從而降低銀行的成本,待這個區塊鏈平台建成之後,香港的系統將與新加坡的系統連接。除此之外,香港金管局也曾透露,將發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貨幣。

政府政策推動之外,香港金融科技產業也在自下而上地「野蠻生長」。諸如香港區塊鏈協會、香港金融科技協會、香港比特幣協會等非政府組織,也在過去1年之內,紛紛成立。這類機構的會員囊括香港大小銀行、券商、金融機構,也不乏知名高校。

香港數碼港是這類創業企業的聚集之地之一。

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向騰訊《稜鏡》透露,目前在香港數碼港有1000餘家創業公司,集中發展四個數碼科技領域,這包括金融科技、電子商貿、物聯網/可穿戴科技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目前佔比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未來這個比例將會上升至50%,甚至更多。」

林家禮表示,香港數碼港目前有100多家基金支持,與香港政府一起投資金融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目前有來自40多個國家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落戶數碼港,他們都希望能夠以香港為跳板,進入大灣區、一帶一路市場。

事實上,香港距離成為亞洲金融科技中心已近在咫尺。雖然目前尚未有官方的統計數據,據夏多希了解,全球前5大區塊鏈相關公司都在已香港設立辦公室,不少大型銀行、券商以及基金都對探索區塊鏈技術表現出興趣。

除此之外,香港還有不少諸如Coulla這樣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業公司。他們的存在將資本聚攏至香港,也為不少香港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並倒逼香港的高校開設區塊連相關課程。

眼下Coulla的雲挖礦業務已經初具規模,羅志文正在盤算著公司接下來的發展,例如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區塊鏈技術、以及讓香港的用戶能夠更便利地購買電子貨幣。

但他也有自己的擔憂。在羅志文看來,區塊鏈無法與電子貨幣切割,區塊鏈技術需要數字貨幣相關人才,而技術人員也需要激勵,雖然香港當下相較於內地,監管政策仍算寬鬆,但香港的傳統競爭對手新加坡,在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監管方面則更為清晰,如果這樣下去在金融科技的這輪競爭中,未來10年,新加坡可能會超越香港。

事實上,香港有關方面也了解到業界的擔憂。

香港數碼港公眾使命總監湛家揚早前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於發展金融科技,目前區塊鏈技術是重點,而ICO目前是剛興起的融資方法,不少初創企業都用這個模式融資,是否適合作為初創企業融資的方式還需要觀察。

有了政策制定者的支持、創業者的熱情,勢必將為香港打造金融科技中心帶來支撐,給出答案。不過,究竟香港能否如願成為新時代的區塊鏈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只能待時間去解答。

本文來自稜鏡,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新金融的焦慮症:BAT搶食、技術顛覆、金融出海……
羅永浩:鎚子下半年要找明星代言 但不要「小鮮肉」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