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皮膚科常用中藥】補益葯——茯苓

【皮膚科常用中藥】補益葯——茯苓

歷代文獻中用於皮膚病治療和皮膚保健的中藥有2000餘種。具補充人體營養和增強機能的藥物,稱為補益葯,亦稱補虛葯或補養葯。今天我們來介紹皮膚科常用的補益葯——茯苓。

茯 苓

藥材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安神;駐顏澤面,去斑增白。

【現代藥理研究】

藥理作用:有明顯利尿作用。可加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使心臟收縮加強。可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鎮靜作用。對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對胃潰瘍有預防效果,能降低胃酸。可降低血糖。有抗腫瘤作用。

【臨床應用】面色萎黃,粉刺,斑禿,脂溢性脫髮,面色黧黑,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肥胖症。水腫尿少,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失眠。

為利水滲濕而消水飲之要葯,治水濕內停,小便不利,常與豬苓、澤瀉等相須而用。

用於食少便溏、體倦乏力,常與党參、白朮、砂仁等配用。寧心安神常與人蔘、當歸、酸棗仁、龍眼肉或遠志、龍齒同用。

治水氣脫髮和痰濕內盛的肥胖症等,半夏、橘紅各150g,白茯苓90g,炙甘草45g,為粗末,每服12g,加生薑7片、烏梅1個水煎服,不拘時飲。《向明中醫皮膚病學》用健脾除濕湯,茯苓、生意該仁、生扁豆、山藥各15g,熒實、枳殼、萆薢、黃柏、白朮、大豆黃卷各9g,治療亞急性及慢性濕疹、脂溢性脫髮等。

治粉刺,用生石膏30g,赤茯苓、生槐花、桑白皮、生地、白花蛇舌草各5g,黃芩、枇杷葉、山梔各10g,黃連6g,水煎分2次服。

治黧黑斑,《外台秘要》雀卵者方,用茯苓、白石脂等份,研末,水煎塗之,每日3次。延年駐顏,《聖濟總錄》以白茯苓500g,糯米酒浸三宿,取出晒乾,搗為末,每食3~6g。牢牙,《醫方類聚》遺山牢牙散,茯苓30g,石膏30g,龍骨30g,寒水石15g,白芷15g,細辛10g,石燕子大者1枚,小者2枚,共為細末,每日早晚刷牙。減肥,茶葉、山楂、麥芽、陳皮、茯苓、澤瀉、六神曲、夏枯草、炒二丑(黑白丑)、赤小豆、萊藤子、草決明、藿香,共研粗末,每次用6~12g泡開水當茶飲。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10~15g,或人丸散。用於安神可以硃砂拌用,處方寫朱茯苓。

【不良反應及對策】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盡享皮膚健康

Enjoy Good Health!

END

(編輯 王文莉)

堅持

學習工作

保持初心

專註

紛紛擾擾

我若不見

服務

你的微笑

非常重要

石家莊市中醫院皮膚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皮膚 的精彩文章:

王珞丹機場撞臉白百何,皮膚黑的明顯,網友:白百何沒她有氣質吧!
洗臉別再傻傻只用洗面奶,教你一招,不出七日,讓皮膚越洗越白嫩

TAG: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