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堵奶不是病?催乳何太急!

堵奶不是病?催乳何太急!

太多的媽媽有著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有些人還用「為母則剛」來給自己洗腦

催乳何太急

本文首發於總第849期《中國新聞周刊》

「如果你也正經歷堵奶,如果你也準備請通乳師,請一定一定記得:任何的堵奶狀況,通乳時都是不疼的、不疼的、不疼的。更不可能疼得死去活來。請別讓不專業的通乳師亂揉,更別咬牙堅持。一旦疼得受不了,馬上喊停,馬上!願每個媽媽都遠離不必要的傷害。」

這是主持人朱丹在3月1日發布的微博里的話,她言辭激烈,呼籲產婦拒絕錯誤的通乳行為。

朱丹在私信中認識的一位新媽媽因為被通乳師用錯誤的方式通乳,導致乳房外表血痕累累,裡面發炎、膿腫,甚至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她的乳房膿腫問題治好了,但因情況嚴重,這位媽媽此後再也不能進行母乳餵養。朱丹看到其乳房受傷的照片,受到極大震動。她想要提醒更多產婦,不要在通乳上走彎路。

這條微博目前已收到3000多條回復,將近1萬個贊,很多媽媽在留言區分享自己曾經因催乳而受傷的經歷。

朱丹提到的通乳師,有的機構稱之為催乳師,可以說是被創造出來的辭彙,它並非正式的職業,沒有被收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當然,也不是醫療系統內的服務人員。

催乳師的工作是通過中醫推拿等手法,為產婦解決堵奶、少奶的問題。在催乳師培訓機構和醫療體系內的人看來,催乳行業目前是一個沒有標準、沒有門檻、沒有規範的灰色市場。

不通則痛

朱丹收到很多微博回復,雖然她知道很多人會因為堵奶而遭罪,但沒想到有那麼多媽媽正在忍受暴力催乳的煎熬,大家對專業催乳師的需求如此急切。

鄭欣宜就是其中之一。她這個月將迎來二胎寶寶,這原本是件讓人期待的事,但她一想到通乳就忍不住害怕和生氣,兩年前請催乳師的經歷給她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

2016年1月20日,26歲的鄭欣宜在杭州市西溪醫院產下第一胎寶寶。不久她乳房腫脹,寶寶吸不出乳汁。

乳房脹痛是產婦常見的問題。生產後最初乳汁分泌較少,新生兒吸吮能力弱,產婦乳腺管尚不暢通,但產後3天左右,乳汁分泌會達到最高點,如果寶寶不能多吸吮,或者哺乳間隔時間太長,乳腺管內乳汁淤積,產婦乳房就會變得腫脹、疼痛。此時乳房變硬,乳頭不易被嬰兒含接,產婦又會因怕痛而減少餵奶次數,進一步造成乳汁停流,加重漲奶,也就是朱丹提到的堵奶。

鄭欣宜此前了解,遇到這種情況產婦需要做催乳,將乳汁及時排出。她諮詢護士,得知醫院不提供這項服務。當時有一個自稱杭州月嫂公司主管的女人每天都在產科病房走動,看到有堵奶可能的產婦就上前詢問,並宣傳催乳的好處。身體不適、又怕寶寶挨餓,焦慮的鄭欣宜成了這位主管的目標客戶之一。

「有一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吧,畢竟不了解、也不認識熟悉的催乳師。」鄭欣宜接受月嫂公司的推薦,產後第3天,一位大約35歲的催乳師來病房為她服務,對方自稱有3年經驗,服務1個小時,收費300元。

催乳師拉上帘布,在她背部貼上兩個類似磁片的東西,另一頭接上儀器。據介紹,她的手法是電流和手工通乳配合,電流用以輔助疏通經脈。

鄭欣宜平躺在床上,感覺到背部有麻麻的反應。但隨後胸部生疼的感覺轉移了她的注意力——催乳師用手沿著經脈從乳房外圈向內推,「硬生生給人刮痧的感覺,還不是一片一片地刮,是一根一根經絡地刮」。她繃緊身體,催乳師安撫她,通經脈多少有點痛,大家都一樣。作為初產婦,她對此完全沒有知識儲備,只能相信催乳師。

一個小時的揉刮,原本漲硬的乳房軟了下來,奶水被排出,催乳師指導鄭欣宜,要讓寶寶多吮吸。她強忍按摩加上乳漲帶來的疼痛堅持哺乳,但寶寶睡覺時間長,吃得少。之後,每隔兩天她都會請一次催乳師。

經歷3次催乳後,當年1月29日下午,出院後的鄭欣宜忽然發現右乳房裡有一個腫塊,她驚慌了,趕緊打電話聯繫催乳師。對方當時正在別處催乳,晚上8點趕到鄭欣宜家。

當時鄭欣宜的右乳房外表開始發紅。催乳師按照原先的手法繼續通乳,這次的痛感比前幾次來得都強,她第一次沒忍住大叫了出來。一個小時過後,紅腫並未好轉。催乳師也意識到出現了問題,她建議鄭欣宜最好去醫院檢查。

第二天一早,鄭欣宜右乳房表面紅腫到幾乎脫皮,她立馬和家人去了西溪醫院,被告知乳房內部已炎症化膿。「我當時蒙了,心情恐慌,六神無主。」做完B超之後,醫生用針管抽膿。鄭欣宜親眼看著醫生在右乳房打上麻藥,扎入針管,抽出兩管滿滿的濃稠液體。

王文華在北京某醫院乳腺外科工作30餘年,去年退休後開了母乳指導私人門診,專門給產婦解決哺乳期餵奶的問題。現在她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因為催乳師瞎揉亂揉導致的「爛攤子」,她打開微信翻出產婦發過來的乳房被推到發紫的照片,忍不住憤怒地說,「這個行業太混亂了!」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培訓基地主任郭春明近兩年也關注到了通乳市場,「因為我們新生兒一年有將近2000萬,哺乳期的媽媽比較多,如果她們在哺乳期有需要或者出現一些問題,會希望能有人在旁邊來給她們支持或者輔導。這就造成了市場有這麼一個需求,而且比較旺盛。很多人病急亂投醫,也沒辦法去甄別哪些人經過正規培訓,哪些沒有經過。確實,當人痛苦的時候,希望馬上能把問題解決,但是通常適得其反。」

蘭州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醫生趙鵬注意到,來就診的患者中乳房被催乳師和理療店按摩師按傷的有很多,甚至有一位被查出乳腺腫瘤的患者跑去理療店按摩,最後導致腫塊擴大轉移,無法治癒。

(資料圖片)催乳師給客戶進行乳房按摩催乳。圖/中新

被誤解的母乳

趙鵬在乳腺外科工作了17年,剛工作那時,產婦因為通乳而造成的問題很少,這些年發生變化的原因中摻雜了太多商業行為和其他社會因素。

1970年代起,受國外影響和代乳品的出現,國內母乳餵養率下降,這在城市表現得更為突出。此後因母乳宣傳力度小、產婦對母乳餵養認識不足、各類奶粉的廣告效應以及生活節奏的變化,很多人認為奶粉營養健康,甚至優於母乳。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徐韜等人在論文《我國母乳餵養現狀與干預措施》中提到,2001年衛生部基層衛生與婦幼保健司對北京、山東、浙江、廣東、湖北5省的10個社區進行調研,平均4個月純母乳餵養率(只喂母乳,不加水和其他食物)為45.3%,北京只有39%。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引發奶粉行業信任危機,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當時不少報道和文章都藉此推廣提倡母乳餵養。但趙鵬指出,母乳餵養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年輕的媽媽的醫療常識跟不上,甚至很多產婦連母乳餵養方式都不會。

他舉例,不少家庭對生孩子哺乳這件事認知不夠,採取過度的解決辦法。在母親生理性乳漲之前怕孩子挨餓,給孩子餵奶粉或者糖水,或過早給產婦「開奶」,這是不正確的做法。「早期不需要『開奶』,孩子胃容量不大,吃多就脹,睡覺多,新生兒出生後每天將近20多個小時都在睡覺。」

過度催奶,擔心孩子挨餓餵養奶粉等,會導致媽媽乳汁分泌後因為孩子吃不掉而淤積。這也是鄭欣宜在早期哺乳時遇到的問題。趙鵬建議,可以在生產後前兩三天讓孩子趴在媽媽身上,按需哺乳,慢慢哺乳。

「乳汁產生的過程是,寶寶吸吮媽媽的乳頭,媽媽有感覺,通過溫度、聽覺、觸覺等各種感覺傳遞到母親大腦以後,刺激腦垂體,產生泌乳素,這種激素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乳房的腺泡和細胞里,然後刺激產生乳汁。」趙鵬解釋。對自覺奶量不夠的媽媽,他建議人們大可放輕鬆,哺乳有一個複雜的神經內分泌過程,喂到一定階段奶量就會正常,不需要太多人為干預,干預越多越容易出問題。

張曉夢的寶寶目前3個月,她因為乳腺導管細,經常堵奶,她的通乳經歷可以算是一部血淚史:嘗試各種民間偏方、用針撥挑、到醫院就醫、在月子會所通乳。最近一次她被同學介紹找到王文華。這次治療後,她對堵奶原因有了新的發現——自己抱孩子餵奶的姿勢可能有問題。

她所在的月子會所教的方法是,媽媽和孩子要近距離接觸,胸貼胸、腹貼腹,讓孩子感受媽媽的心跳。但王醫生邊做疏通邊說她是「笨媽媽」,餵奶時要和孩子有一定的距離,孩子才能舒服。張曉夢準備回家嘗試這種新的辦法。

王文華在做母乳指導時也發現,很多產婦不會抱孩子餵奶。這原本是人的本能,目前市面上很多指導教材教授的都是國外的方法,和歐美女性身形符合,她認為這對中國人不太適合,可能會造成餵養姿勢過緊。而不正確的哺乳姿勢會影響孩子吮吸,間接引發哺乳問題。

朱丹最初的堵奶也是因為寶寶含乳姿勢不對,導致自己乳頭皸裂。所以她認為尤其是新手媽媽,首先的需求就是有人告訴她們什麼是正確的哺乳姿勢。

還有一個原因是,代際間經驗缺乏傳承。王文華提到,現在很多產婦的父母年輕時,正是母乳餵養率低、推崇人工哺乳的時代,一是不重視,二是哺乳問題沒有現在多,所以一些人沒辦法從上一代獲取有效經驗。同時,上一代人的解決辦法並不科學,張曉夢堵奶時,她的媽媽建議她用梳子刮乳房、做熱敷,但她聽醫生和網上的科普講解,這些辦法容易加重炎症,都不可取。

事實上,產婦在懷孕期間可以上門診或者助產機構的免費宣教課,趙鵬提到,實際上是有正規的母乳餵養指導原則的,但是因為寫得過於專業或粗糙,人們不願意看,也看不懂。

朱丹後來反思,她自認為在懷孕期間做了充足的知識儲備,比如怎麼照顧寶寶、怎麼坐月子,但怎麼哺乳、保護自己的乳房,她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

郭春明也發現孕期宣教效果不理想。他的團隊最近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產婦獲取健康教育資源的渠道是什麼?」在他們調查的220多人中,90%都是通過互聯網。也就是說這些人很少去醫院系統地聽專家授課。「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的。」郭春明認為這個問題很嚴重,他們也正在思考為什麼醫院的免費宣教無法吸引產婦。

有證書無身份的職業

但哺乳期的媽媽的需求確實存在。「堵奶一旦發生,情況非常緊急,因為會非常疼,會引起發燒,所以很多媽媽就會非常著急,只要有個人能夠馬上幫你解決,真的是讓你做什麼都可以。我堵奶那個時候,有個老師要給我填一個資料,我都在想,『你快一點,不要填了,你只要能上手趕緊給我解決問題就好。』但是就因為太急切,會導致病急亂投醫,就會造成很多後續的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朱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認為沒有一個官方的、權威機構給媽媽們提供幫助。

鄭欣宜曾向醫院婦產科諮詢如何解決堵奶問題,但是她所在的杭州市西溪醫院並沒有提供相應的服務。張曉夢去北京一家部隊醫院乳腺外科就醫,醫生就她的乳腺炎開了對症的葯,但是乳汁淤積這個問題,醫生建議她「去找通乳師通乳吧」。該醫院門診附近就有專門的通乳師在給產婦推拿。

來找王文華的一位產婦的經歷更加極端。她的公公是內蒙古通遼市急診中心的主任,她回老家探親時因為堵奶嚴重,在全市的醫院都找不到醫生能通乳,有個醫院甚至建議她做手術治療。

趙鵬認為,婦幼保健院這類專科醫院會重視母乳餵養、開辦孕婦學校,而一些綜合性醫院不一定重視,甚至部分醫生認識不足,直接讓病人去找催乳師。哺乳問題不是具體的病症,趙鵬解釋說,「醫院的醫生對這個不是很重視,醫生老是覺得有病才需要治療。」 同時,他也提到醫生工作量大,平常還要上手術、出門診,在解決哺乳遇到的問題上很難分身。

郭春明認為,產婦在哺乳期遇到的問題,如果前期母乳餵養指導到位,或者媽媽具有一定的保健知識,應該能夠處理好。另外,如果人們都去就醫,醫院也沒有那麼大的人力和物力去解決乳腺門診或者保健方面的工作,所以需要一些輔助性的措施。

「婦產科不管,兒科醫生不問,外科不理,這是個社會問題。」王文華這樣看待產婦哺乳期遇到的難題。究其原因,產婦喂孩子吃奶看上去是個小事,醫院缺乏重視,醫院內部也缺乏傳承,過去餵奶沒有這麼多問題,近些年問題增多,但相關研究並沒有跟上,很多醫護人員也不知道怎麼做是正確的。雖然王文華每次提及催乳師,都掩飾不住內心的憤怒,罵她們是騙子,但她明白,因為醫生不管,社會才接管。

市場的確嗅到了機會。「三鹿奶粉事件」讓不少人重視母乳餵養,但奶粉事件也催生了一個新暴利行業——催乳師。

《中國新聞周刊》探訪了北京兩家提供催乳師培訓的公司。家好月圓公司自稱是國內高端母嬰護理連鎖服務平台,成立於2014年。其工作人員介紹,2008年前後催乳師在北京開始出現。公司的宣傳冊上提及催乳市場需求狀況:一、為了避免奶粉質量的不安全性,產婦力爭母乳的現象突出;二、目前80%的產婦乳房會出現問題,專業催乳師的市場需求量很大。

家好月圓的工作人員提到,因為飲食、社會壓力、穿著等影響,產婦乳房問題增多,同時醫院的婦產科也沒人管。在他們看來,催乳相當於產後修復,是一項服務。「醫生、護士本來有固定工資,他們肯定不願意管,頂多說兩句就得了。做的話,他們也沒有分成,所以懶得做。」她如此看待這個機遇。

催乳師培訓分為理論和實踐,學員學習中醫穴位、乳房結構,進而針對具體的哺乳問題提供解決辦法。但家好月圓公司工作人員承認,催乳師不是真正的職業,目前行業內沒有統一的培訓體系,比如催乳師應該學什麼技能,在實際操作時面對不同情況該怎麼做,目前的培訓都是公司行為。每個公司做廣告都聲稱自己會提供本行業最具有含金量的權威證書,可全國通用,然而事實是,培訓體系都不一致,每家機構發的證書可能也都不統一。

在網上查看多家培訓機構發現,報名催乳師學習班沒有任何門檻,不受年齡和學歷的影響。《中國新聞周刊》在北京兩家機構了解到,催乳師學員多是40歲以上的女性,她們並沒有什麼醫學的知識基礎,講師在台前反覆讓學員重複念出某個穴位的按壓手法。

催乳師學員在10天內可以學完所有課程,通過考試拿到證書,並很快通過月嫂公司推介,在給產婦做月嫂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經驗豐富的催乳師可以單獨接單,據了解,北京催乳市場行情是每次600~1000元不等,一次按摩1~2個小時,在蘭州市,這項服務的價格是500元。

郭春明提到,催乳有時候是一種醫療行為,醫生要做的事情,讓一些非醫學背景的人或者沒有資質的一些人去做,往往會造成傷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婦產科醫生認為,這些社會上的催乳師沒有醫療背景,遇到問題沒辦法科學地應對。同時催乳所使用的推拿按摩,也需要在長期學習實踐中積累,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

家好月圓公司的一位催乳培訓師自稱有10年的催乳經驗,她關注到,這些年在北京學習催乳的人越來越多,面對市場競爭,有些人會通過關係直接和醫院合作,讓醫院給病人推薦催乳師,當然這個機構要給醫院支付費用。「北京有這樣的情況,病人最相信的還是大夫。」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而在其他地方,月嫂公司多通過網頁搜索、和醫院合作、貼廣告、發傳單等方式進行宣傳。

鄭欣宜因為二胎最近又在杭州市西溪醫院住院,兩年前曾給她推薦催乳師的月嫂公司主管仍然在病房自由出入,給產婦介紹月嫂或催乳師。

實際上,因為行業沒有標準,產婦尋找催乳師的方式更多是靠熟人推薦這種傳統方式。朱丹曾發微博徵集各地大家認為專業的催乳師,因為太多普通媽媽只能靠打聽。前文提及的家住通遼的產婦在當地為了尋找催乳師,「全家齊上陣,這個人推薦,那個人推薦,一個個篩選,跟面試一樣。」

趙鵬曾拿葡萄做比喻:乳腺組織從乳頭的一級導管到乳腺小葉各腺泡,很像是由很多串葡萄組合成的一個半球形器官,葡萄枝是各級導管,一個個葡萄就是小葉中的腺泡。哺乳期乳房的腺泡脹大,如果外力使勁擠壓,把腺泡擠破,乳汁會進入乳腺間質,很疼,而且會馬上引發炎症,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他不提倡找催乳師,建議人們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不要繞彎路。但他也承認,催乳師從某種角度上也能解決問題,「需求有需求存在的道理。」國家可以提高催乳師的門檻,比如要求職業准入證,可能會使市場更規範。

郭春明所在的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也在嘗試規範市場,他們從2014年起開設母乳餵養指導師培訓班,大部分是體制內的醫護人員,少部分來自於社會。郭春明介紹,他們最近正在組織全國新生兒的專家、護理的專家、產科婦科以及乳腺科的專家,討論如何管理人員,規範技術和手法,制訂協會內的標準,成熟後推廣到整個行業。

規範一個行業需要漫長的過程,面對媽媽們的急切需求,朱丹認為當下應該進行一場哺乳或者通乳革命,向產婦傳遞新的、正確的知識。她在和粉絲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目前最難改變的是,太多的媽媽有著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她們認為通乳一定是痛的,甚至忍受著催乳的疼痛是理所應當,「你怕痛就是太嬌怪,有些人還用『為母則剛』來給自己洗腦,就覺得,你承受不了,就不夠格做一個堅強的媽媽。我覺得這才是最需要改變的觀點。」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鄭欣宜、張曉夢為化名)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楊智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高速上賓士定速巡航剎車全失靈,是誰讓子彈又飛了一會?
國家監察委成立後「首虎」王曉光:「深夜打」的背後玄機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