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趙孟頫 小楷臨黃庭經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六·五厘米 橫四八五·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是元代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法,篆、籀、分、隸、楷、行、草諸體皆善,尤以行、楷書著稱,被同時代的胡長孺評價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故宮博物院所藏的《臨黃庭經》卷和《行書千字文》卷是趙孟頫的兩幅書法名作。這兩幅作品卷後的元、明名家題跋眾多,元人黃公望(1269年?1354年)也各題寫了一段跋語。黃公望以山水畫聞名於世,他的書跡存世並不多,明人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評價其書如「小鳥依人,翩翩可喜」。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趙孟頫 小楷臨黃庭經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六·五厘米 橫四八五·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臨黃庭經》卷,紙本,小楷書。此卷為趙氏中晚年所書,雖為臨書,但毫不拘束,能融法度森嚴與蕭散自得為一體,是趙孟頫小楷書的精品。卷後有元、明名家黃公望、鄧文原、楊載、孔濤、柯九思、黃溍、楊瑀、段天祐、杜本、王國器、歐陽玄、趙奕等人題跋十六段。

其中,黃公望跋云:

近世人學書,自少小塗抹成形,至長大方解事,乃習法書,由是不得不為俗筆所紊。松雪翁髫齔時習字時,便自《黃庭》始,不知其臨幾千百本矣!中年收得鍾紹京墨跡,筆意輶逕,不拘楷法,暨﹁特健葯本﹂,又與紹京本不同。於時德璉皆親見之。此本蓋是老子所臨得趣者,宜其他本不能及也。至正五年三月十二日,因訪元誠出示,輒題其後。大痴黃公望稽首再拜謹識。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黃公望跋趙孟頫《臨黃庭經》卷

至正五年為公元1345年,黃公望年已七十三歲。《黃庭經》是道家的一部經典,相傳晉代王羲之曾書此經,歷代流傳有刻本。據卷後元人跋語知,趙孟頫此卷是依據北宋太清樓刻本所臨。太清樓,是北宋宮城中樓名,北宋官刻《大觀帖》、《書譜》等法帖的帖石都曾置於此處。跋中所言「特健葯本」,乃是傳為唐代鍾紹京臨摹王羲之小楷《黃庭經》的一個硬黃紙本,卷後大書「特健葯」三字。「德璉」為趙孟頫之婿王國器。「元誠」則為元代著名文人楊瑀,是此卷當時的收藏者。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新用戶註冊《紫禁城》APP即可免費獲贈2017年全年電子雜誌

這段跋語的內容可分為三層。首先,指出趙孟頫少年習書便從小楷《黃庭經》入手,大量臨摹,入法純正,故能與世人不同,不為俗筆所紊。第二,透露趙孟頫中年收傳鍾紹京臨摹善本,對於《黃庭經》的理解與造詣更上層樓。第三,評賞此卷為趙孟頫晚年所臨之「得趣者」,故是上上精品,他本皆不能及。這樣,黃公望不僅充分肯定了此卷的藝術價值,而且清晰地勾畫出了「趙體」小楷書的發展成熟歷程,為元代書法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趙孟頫 行書千字文卷(局部) 絹本墨筆 縱二六·五厘米 橫三七三·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卷,絹本,界烏絲欄,為其晚年所書,筆法精熟,字體端麗,為趙氏行書代表作之一。清宮舊藏,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卷後尾紙有元、明名家黃公望、趙雍、趙奕、王國器、鄭元祐、莫雲卿、詹景鳳、徐琳等人題跋。黃公望在該卷題有七言絕句一首:「經進仁皇全五體,千文篆隸草真行。當年親見公揮灑,松雪齋中小學生。黃公望稽首謹題。至正七年夏五,書於龍德通仙宮松聲樓。時年七十九。」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黃公望跋趙孟頫《行書千字文》卷

至正七年為1347年,此詩與黃氏《富春山居圖》同歲而作。暮年老筆,至為珍罕。詩的內容大致是說,《行書千字文》卷曾經進獻給元仁宗皇帝,是趙孟頫《五體千字文》系列中的一件。自己當年親眼見過趙孟頫揮毫書寫,我是松雪齋中的一名小學生。黃公望不僅將《行書千字文》卷的來歷交代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描述了自己在趙孟頫家的學習經歷,確認了趙、黃公望的師承關係。

故宮博物院所藏黃公望所作《天池石壁圖》上有元人翰林待制柳貫的題詩,其中有一句是:「吳興室內大弟子,幾人斵輪無血指。」也提到了黃公望曾經拜師於趙孟頫門下。趙孟頫曾為黃公望展題「快雪時晴」四大字,黃公望在趙孟頫《小楷臨黃庭經》後跋語中也回顧了趙孟頫早年學習書法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可見黃公望與趙孟頫彼此之間是非常熟悉的。由此可以斷定,黃公望確是出自趙孟頫門下。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軸 絹本設色 縱一三九·四厘米 橫五七·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據元代的一些文獻記載,趙孟頫一生中共有三個時期在江南的故鄉吳興或杭州活動。早年,從出生到三十三歲,即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應召赴京之前,居吳興。時黃公望在平江常熟,無緣得遇。晚年,從延祐六年(1319年)攜夫人管道昇南返,到至治二年(1322年)去世,此三年間喪妻哀痛,病居吳興家中,不能設想拜師。還有一個時期,從元貞元年(1295年)四十三歲辭官歸里,大德三年(1299年)出任集賢院學士、江浙行省等處儒學提舉,到至大三年(1310年)五十七歲,主要活動在杭州。

黃公望此時正在杭州,在浙西廉訪司廉訪使徐琰手下充當書吏,最有機緣與趙孟頫相遇,並授業於門下。元人楊瑀在《山居新語》中提到:「黃子久……博學多能之士,閻子靜、徐子方(徐琰)、趙松雪諸名公莫不友愛之。」這一時期(1295年?1310年),也是趙孟頫藝術創作的旺盛期,他傳世代表作,如《鵲華秋色圖》卷(1295年)、《水村圖》卷(1303年)等,大都完成於這一時期。黃公望的山水畫創作必然要受到趙孟頫的巨大影響。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畫史上說,南宋李(李唐)、劉(劉松年)、馬(馬遠)、夏(夏圭)之後,山水之變,始於趙孟頫,成於黃子久,遂為百代之師。在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上,趙孟頫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他摒棄南宋畫風,主張「師法北宋,上追晉唐,尤推董、巨」,在山水畫創作上不斷探索、創新。黃公望早年受趙孟頫理論及畫風的影響,多著意於董源、巨然的風格,之後又逐漸加入自己獨特的創新,從而改變了南宋山水畫陳陳相因的積習,開創了山水畫的一代新風貌。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趙孟頫 水村圖卷 局部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元 趙孟頫 水村圖卷 局部

研究黃公望與趙孟頫兩人之間的師承關係,有助於了解趙孟頫對後世山水畫的影響及黃公望畫風的形成。黃公望題寫的這兩段跋語,正為我們了解趙孟頫在元代書畫變革與發展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原文作者:王禕(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 年8月刊《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二則:簡談趙孟頫與黃公望之間的師承關係》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元碑不出吳興外——趙孟頫書碑淺說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綠松石作品賞析:像你的輪廓,像你的動作,卻不及你靈動生活
南水北調工程中意外發現的楚墓葬!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