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89億!這些大佬搞研發燒掉的錢幾乎占行業的一半!

89億!這些大佬搞研發燒掉的錢幾乎占行業的一半!

截至記者發稿,A股共有172家醫藥企業披露了2017年年報。在研發投入方面,公布數據的137家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合計197億元,而創新葯公司是醫藥企業中研發投入最「壕」的陣營。

圖片來源:花瓣美素

18家已披露2017年年報的創新葯公司的合計研發投入為88.86億元,占目前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總數的45%,其中恆瑞醫藥和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均超過了15億元。

眾所周知,醫藥行業創新具有大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的特點,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耗費10年以上時間,在創新葯公司們的重金投入下,各家公司2018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重磅產品?創新藥行業的投資邏輯又是怎樣?

研發投入:龍頭企業的競技場

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8家創新葯公司發布了2017年年報,合計研發投入88.86億元,平均每家研發投入近5億元。

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級別的為恆瑞醫藥和復星醫藥,分別為17.59億元和15.29億元,領跑其餘所有醫藥企業;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的有海正葯業、上海醫藥、人福醫藥和麗珠集團。

18家葯企中,除了遼寧成大的研發投入同比下滑以外,其他創新葯公司的研發投入同比都不同程度增長,貝達葯業的研發投入同比增幅最大,近136%,其他公司包括華東醫藥、安科生物、億帆生物、恆瑞醫藥、信立泰、復星醫藥和華蘭生物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均超過30%。

事實上,研發向來都只是龍頭企業競技場,只有具有規模優勢和資本優勢的龍頭葯企才能支撐龐大的研發體系費用,以重磅品種形成穩定銷售現金流,然後對研發投入提供穩定的支撐,經歷研發周期後的更多創新品種才能陸續投入市場。

多家創新葯公司紛紛表示會一進步加大研發投入。恆瑞醫藥2017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8.53%,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2.71%,公司堅持每年投入銷售額10%左右的研發資金。恆瑞醫藥表示,2018年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重點圍繞抗腫瘤葯、手術用藥、心腦血管、造影劑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

復星醫藥則提出2018年製藥業務研發費用占製藥業務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於5%。2017年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8.26%,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3%。

研發投入同比增長74.84%排第二位的華東醫藥則預計2018年度研發費用的支出在2017 年度的基礎上將增長30%以上,公司將加快新產品研發工作進度,新產品研發費用和技術引進的投入將會進一步加大。

研發動因:天時地利人和

創新葯公司為何在研發上如此捨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市場的迅速增長,二是醫藥政策和葯審環境的支持。

據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的最新信息,2017年1-9月,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936.45億元,同比增長11.70%,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6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557.26億元,同比增長17.54%,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各子行業中,利潤增長最快的是生物藥品製造和化學藥品製劑製造,分別同比增長26.26%和24.79%。

傳統的化學藥品應用化學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技術,將天然礦物或動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根據需要進行一定的結構修飾,是小分子藥物。但從技術層面看,國內化學藥品製劑行業中,仿製葯還是占絕大部分,自主研發的藥品種類和數量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化學藥品製劑行業已經進入快速分化、結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的階段,具有醫藥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擁有知識產權保護的企業會在未來化學製劑競爭市場上處於優勢地位。

生物葯則是綜合利用微生物學、化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藥學等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製造的一類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的製品,它是一種大分子葯,結構比化學葯更複雜,研發和生產難度都更高。廣義的生物藥包括酶、細胞因子、急速、抗體、疫苗、血液製品、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等幾大類。

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革命,各類生物大分子藥物特別是抗體類藥物的研發已經成為全球新葯研發的熱點。Evaluatepharma數據顯示,目前抗體藥物占整個生物技術藥物市場份額40%左右,並且市場份額還在繼續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將達到1708億美元,在生物技術葯中的比例將上升至52%。

我國生物葯尤其是抗體葯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在歐美市場獲批上市的生物大分子葯相當一部分還沒有在國內上市,我國生物大分子葯的發展還處於學習、引進和仿製階段。而由於生物葯仿製的難度也很大,仿製過程幾乎相當於一次重新研發,如果企業能通過研發搶先進入市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可忽視的還有醫藥政策,2017年醫藥行業迎來了重大變革,國家各級政府部門出台醫藥行業政策約 1700多件,其中國家層面政策300多個,涉及醫藥、醫療、醫保資源等方方面面。

其中,在醫藥政策方面,一是鼓勵創新,從新藥專利保護、臨床機構擴容、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審評審批等多個方向,引導建立完整的研發上市路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

二是提高產品質量,國家食葯監總局(CFDA)成為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成員,這意味著中國的藥品監管部門、製藥行業和研發機構將逐步實施國際最高技術標準和指南。

又如,2017年10月8日, CFDA發布《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大力支持國內創新藥物發展。2017年12月28日,CFDA再次補充發布關於鼓勵藥品創新實行優先審評審批的意見,不斷推動創新藥物發展。

恆瑞醫藥認為,隨著藥品註冊條件趨嚴、新葯審批監管的加強以及仿製葯質量一致性評價的推進,我國醫藥行業將逐步實現優勝劣汰,預計一批在資金、研發上具備優勢的企業將乘勢完成規模擴張並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創新研發上。

貝達葯業認為,國內的創新葯發展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未來幾年內,創新將是醫藥行業發展主旋律,抗腫瘤靶向藥物也勢必迎來發展高潮,牢牢把握住抗腫瘤藥物研發這條主線,將是國內葯企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關鍵所在。

研發速度:獨佔鰲頭何其誘人

以腫瘤為代表的惡性疾病是生物葯的主要適應症,而其中的抗體葯是生物葯中的「頭牌」。如貝達葯業所說,在此輪創新藥物發展周期中,抗腫瘤藥物作為發展驅動,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據了解,2017年全球銷售額前十藥物中有8個是生物葯,其中7個是單抗類(即單克隆抗體,是抗體類藥物中最重要的一類)藥物,單抗銷售額占前十大藥物的73.5%。

西南證券認為,生物葯是未來10年最具投資價值的醫藥細分市場。據Frost & Sullivan報道,中國生物葯的市場規模有2012年的627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5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4.9%。預計2016年至2021年會以16.4%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於2021年達到3269億元的市場規模,為中國生物葯參與者帶來龐大機遇。

2017年入選中國國家醫保談判目錄的44個藥品中有14個為生物葯,佔比約32%,其中抗體類藥物8個,占入選生物葯的57%。

從國際國內環境可以看出,國內創新葯企為何會用如此力度搞研發。另一方面,生物葯研發葯企的競爭力是由藥品上市時間、競爭者數量和市場空間綜合決定的,所以從研發到上市速度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以恆瑞醫藥為例,其三大業務抗腫瘤與麻醉藥業務增長穩定,造影劑維持高速增長,其中抗腫瘤銷售收入57.2億元,同比增長18.5%。2017年,恆瑞醫藥2個創新葯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上市,其中,阿帕替尼適用於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相關產品快速放量,使其腫瘤藥品依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阿帕替尼等36種談判藥品納入2017年版國家醫保目錄。2017年恆瑞醫藥有17個創新葯正在臨床開發,在創新葯開發上,公司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葯申請臨床,每2-3年都有創新葯上市的發展態勢。

2017年,是恆瑞醫藥在創新葯研發領域的重要年份,19K、吡咯替尼、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等大品種完成了生產申報。其中,用於乳腺癌治療的吡咯替尼去年12月完成II 期臨床試驗,目前已申報生產,有望成為公司首個以II期臨床數據獲批的創新藥品種。以免疫檢測點為靶點的抗體葯PD-1單抗已完成霍奇金淋巴瘤的II期臨床試驗,目前正處於III期臨床試驗。

西南證券認為,經歷2017年,恆瑞醫藥多年研發投入有望在2018年實現全面的收穫,預計會有19K、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吡咯替尼、PD-1、瑞馬唑侖等重磅品種獲批上市。

復星醫藥2017年的研發投入僅次於恆瑞醫藥,其在國內藥品市場最具潛力和成長力的六大疾病領域(心血管、代謝及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抗感染、抗腫瘤)都有豐富的產品線。公司表示,2017年研發投入的增長是因為持續加大對生物類似葯及生物創新葯、小分子創新葯的研發投入以及一致性評價的集中投入。

2017年復星醫藥加強了抗腫瘤藥物的產品布局,全年共有6 個單抗品種(包括一個創新單抗)、11 個適應症於中國大陸獲得臨床試驗批准。

西南證券認為,復星醫藥中的單克隆抗體業務,在2018年將達到50.28億元,可以說是復星醫藥增長擴張的發動機。其主要產品利妥昔單抗(已申報生產,預計2018年上市,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性淋巴瘤)、曲妥珠單抗(預計2019年上市)估計分別可帶來現金流的現值為35億元和30億元。

海正葯業2017年研發投入超過8億元,在新年度計劃開展重要研發項目20個,其中8個是化葯1.1類(即境內外均未上市的創新葯)。

聚焦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治療領域的貝達葯業目前在研的項目超過30項,其中7項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沃森生物疫苗和單抗雙管齊下,代表性產品包括23價、13價肺炎疫苗和HPV疫苗以及生物葯,以子公司嘉和生物為代表,在單抗研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公司有10餘種產品正處於各個研發階段。

投資邏輯

整體來看,醫藥行業自今年一季度以來的一大投資熱點。

Wind數據顯示,自創新葯概念納入指數以來,其漲幅自去年三季度開始大幅領先上證綜指,經過年初一段時間回調後,自今年2月板塊指數再次發力。

從個股來看,自今年一月份以來,股價漲幅最為領先的是康泰生物(36.11%),其次是雙鷺葯業(28.77%)、智飛生物(28.68%)、華東醫藥(25.56%)和恆瑞醫藥(21.82%)。

西南證券預測,智飛生物在研品種儲備豐富,公司後續產品梯隊儲備豐富。公司自主研發的凍干Hib疫苗、15價肺炎疫苗和凍幹人用狂犬疫苗(MRC-5)等產品相繼獲得臨床批件,預測公司業績未來三年將呈爆發增長態勢。

其認為,恆瑞醫藥2019年-2021年將進入創新葯爆發期,預計收入與業績3年複合增速分別高達30%和37%,對公司已有和在研產品線、研發平台價值分別進行估值,公司2018年合理相對市值約2650億。

中泰證券研究認為,雙鷺葯業在研品種涵蓋多個優勢領域,除強化在腫瘤、肝病、代謝病、心腦血管等領域的優勢外,公司逐步進入糖尿病、腎病、預防性疫苗等新領域。而2018年,隨著重磅品種來那度胺的上市銷售等,公司業績拐點有望在2018年出現。

深圳一位專事投資醫藥行業的私募研究員表示,創新葯由於投入到產出的不確定性高,加上投入的高強度和長期性,偏向於選擇大葯企。

主要關注兩個方面:

第一,在售產品盈利能力能力強。只有在保持穩定、長期盈利的情況下,才能維持對創新葯研發的長期、高強度的資本投入。

第二,一流的藥品研發隊伍、有較多的研發積累、已經發展出完整豐富在研產品梯隊非常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普陀山衝刺IPO 旅遊業迎消費升級
再繼續炒房,金融危機就來了?

TAG:證券時報網 |